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2-05-23 05:46:21

来源:人民日报

  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要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统筹谋划,再接再厉,推动中国航天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5月1日,一组“‘嫦娥’‘天问’向大家致以‘五一’节日问候”的海报让人再次领略到中国航天的壮美航迹:

  天问一号“巡天问火”:离家2.4亿公里,火星表面工作342个火星日,“祝融号”累计行驶1921米;

  嫦娥四号“牧星耕月”:离家38万公里,月球表面工作42个月昼,“玉兔二号”累计行驶1181米;

  嫦娥五号“旅通广寒”:地月往返23天,取回样品1731克,在轨运行523天。

  飞天逐梦,揽月摘星。中国航天在太空书写下一个个“中国式浪漫”:“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航天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

  探索苍穹实现新突破,重大工程取得标志性成果。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北斗导航等航天领域国家重大专项相继收官,不断刷新中国航天高度。随着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完成。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巡视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采样返回,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生动诠释了梦想的力量。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三号任务则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飞行4亿多公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一步实现“绕、着、巡”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高分专项实现遥感数据自主可控,北斗导航星耀全球……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

  航天应用展现新成就,航天技术创造美好生活。中国航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我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500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论身处何方,“北斗”帮你导航;足不出户,“风云”为你预知天象;地处偏远,通信卫星助你联网无忧。据统计,我国通信卫星累计为国内偏远地区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高通量通信卫星实现万米高空百兆以上数据联网,民用遥感卫星2020年数据分发量超过1000万景。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移植深耕,助力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机器人等智慧产业加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开放合作展开新格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航天的一贯宗旨,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航天探索的发展方向。”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航天始终秉承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理念,与51个国家、国际组织签订了151份空间合作文件,推动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国家航天局搭建平台、链接世界,支持与世界各国航天机构、航天企业、科研部门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服务,嫦娥四号搭载荷兰、德国、瑞典、沙特4个国家载荷,为中外科学家提供探索空间、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的平台。中国未来还将携手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今年1月28日,《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为中国航天描绘了新的蓝图。2022年将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以天和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全面建成。

  未来5—10年,中国深空探测将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都已规划,还将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小行星探测取样、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和关键技术攻关。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逐梦之路永不停歇。奋力迈向新目标,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必将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

  (相关报道见第六、七版)

本报记者 冯 华

  • 相关阅读
  • 国家卫健委: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 上海新增报告感染人数持续下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5月23日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会上介绍,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  当前,上海疫情继续整体向好,新增报告感染人数持续下降...

    时间:05-23
  • 国家卫健委: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

      中新网5月23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期,全国疫情整体呈现稳定下降态势。近一周以来,全国每天新增本土感染者已经降至12...

    时间:05-23
  • 第四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举行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5月14日和5月21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及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四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庄辉院士、杨希忠教授、...

    时间:05-23
  • “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并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同时以良好的防控...

    时间:05-23
  • 国家卫健委: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要提速处置聚集性疫情

      中新网5月23日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我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连续27天下降,但又有新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发生,疫情防控形...

    时间:05-23
  •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吴卫华、吴毅青决定逮捕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广东省地质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卫华,广东省揭阳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吴毅青决定逮捕。  广东检察机关依法对吴卫华决定逮捕  广...

    时间:05-23
  • 王毅出席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78届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2022年5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78届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王毅说,75年前,在亚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中,亚太经社会在中国上海应运而生。75载春华秋实,亚太地区总体...

    时间:05-23
  • 国家卫健委:在群众基本医疗和生活不受影响情况下控制疫情 不搞一刀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5月23日(周一)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会上表示:  要健全完善分类救治体系,建立梯度收治和双向转诊机制,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方舱医院、...

    时间:05-23
  • 国家卫健委: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 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5月23日(周一)下午3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会上表示:  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

    时间:05-23
  • 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正式上线

      近日,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le.ouchn.cn)正式上线,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汇聚国家开放大学自建学习资源、338所知名高校的课程资源、10个头部平台的特色课程等共计50万门,致力于满足社会大...

    时间:05-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