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2022年求职季:“盼就业”与“愁招工”,断点在哪里

2022-05-24 05:00:03

来源:光明日报

  “盼就业”与“愁招工”,断点在哪里

  编者按

  与高校毕业生的匆匆步履相伴,2022年求职季如约来临。1076万名95后、00后大学生将迎来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未散去、就业市场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如何让毕业生得其所、安其心、乐其业?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齐心努力——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启动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地高校、企业统筹协作,有条不紊开展就业促进周等活动……汇聚合力、共促就业,“就业优先战略”在实践中稳步落实。

  作为育人才、促就业的关键主体,高校、企业如何双向奔赴,为畅通就业渠道共同发力?怎样形成长效机制,让人才求职、企业觅才都不再难?今日起,本报推出“校企携手促就业”系列报道,派出报道组走进高校、企业,走近毕业生群体,了解难点、倾听诉求,展示好做法、寻求真对策,为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寻方问计、搭建桥梁。

  这个毕业季,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赴、逐梦明天……

  进入5月,北京某高校本科毕业生李思的就业路走到了“关键阶段”。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她等来了并不理想的考研成绩,又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求职的节奏。如今,她每天聚精会神地趴在电脑前,筛选企业信息、海投简历。“是挺不容易,但机会还是有的,要仔细把握。”

  李思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数据显示,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受国际疫情影响,这两年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也不断增加。

  一场事关千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保卫战”,如何打赢?

  “就业优先战略”落地有声,政策“大礼包”频频助力:人社部等十部门启动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教育部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就业促进周等活动在各地接连举办……

  记者走访发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仍大量存在,但供与求之间,一个个断点有待弥合:不同学历毕业生,“两头”抢手“中间”遇冷;不同行业用人单位,有的一岗难求,有的无人问津;甚至同一个学生、不同求职时间,能获得“offer”的概率也大不一样。

  一头“盼就业”,一头“愁招工”。问题缘何而生,断点怎样补齐?记者多方调研,寻找答案。

  毕业生:“两头”抢手“中间”冷

  春节以来,李思已经在网上“海投”出100多份简历。“也参与过几家企业的线上面试,不太满意。”对于第一份工作,她有个“小目标”:行政岗位、待遇稳定、不要出差。

  这恰恰是今年就业市场上最为稀缺的岗位。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全国“最缺工”100个职业中,43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排名前10的职业均为营销员、餐厅服务员、车工等,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与此并不匹配。

  与李思面对的预期与岗位供应的错配不同,江苏某高校毕业生刘成则一直感慨自己“错失良机”。

  毕业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刘成本来手握“一把好牌”,却因执着考研先后错过秋招、春招。等他从考研失败的沮丧中走出,行业内较大的用人单位早已完成招聘。

  “企业校招分为秋招和春招,分别在9至11月和次年3至5月进行。一般来说,规模较大、质量较好的企业在秋招季就完成了招聘计划。”武汉一家芯片企业负责人曾华在秋招时明显感觉“学生不太积极”,“很多人在准备专升本、考研等考试,无暇求职”。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求职者预期与岗位供应的错配、企业招聘与学生求职时间的错配外,今年就业市场中不同学历求职者“两头”抢手“中间”冷的现象愈加突出:知名高校博士生、技工院校毕业生、优质职教本科生颇为抢手,而毕业人数最多的普通院校本科生甚至硕士生找工作则相对困难。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观察到,今年专科院校毕业生签约率逆势升高5个百分点,超过普通本科。5月7日,海南发出博士招才“英雄帖”:首批1316个博士人才需求岗位,人均年薪约35万元,最高年薪达100万元。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介绍,截至目前,该校首批专科起点入学的2年制本科生已有68.44%落实了就业岗位,平均年薪超过9万元。

  用人单位:“看简历很丰富,上岗后却无所适从”

  几套桌椅、一部手机,外加厚厚一摞招聘资料,北京某企业直播间里,招聘主播刘一璐正忙着连线——疫情之下,线上招聘成为招聘新趋势。

  但参与多次线上招聘后,南京某科技公司主管人事的副总经理林景认为“中间好似有堵墙”:“我们不能全方位了解学生,学生也无法到现场感受企业氛围,影响了‘双选’效果。”

  像堵墙一样隔开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不只是招聘形式的变化。

  记者走访企业发现,部分岗位缩招的同时,很多中小微企业、新兴业态和传统制造业、中西部地区及基层企业仍存在用人缺口。受地域认知偏见、信息沟通不畅、求职者能力欠缺等因素影响,此类企业往往“求才不得”,陷入“招工难”的境地。

  同时,如何透过简历与面试“看准”人才,也是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看简历很丰富,上岗后却无所适从。”不少企业受访者感慨,一些毕业生学历、专业甚至实习经历都符合用人要求,但上岗实习后才发现,在实践能力等方面差距较大。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分析: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无法与个人预期匹配,最终求人而不得;另一方面,求职者能力水平与岗位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只能望而却步。

  近日被广泛关注的“月薪1.4万元都招不到机械专业学生”,就是例证。据报道,“招不到”是因为该企业心仪的人才早已被其他“大厂”以更高工资提前签约锁定,而给出1.4万元月薪的制造企业已是“下了很大决心”。有评论称:“中国的部分制造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市场观念,正确看待制造业人才。”

  弥合断点:学校企业是重要两端

  记者发现,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演变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的应对颇为吃力。

  “应届生对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定价认知明显滞后。”多家招聘企业和服务平台反映,为了回避矛盾,不少毕业生对职业选择进行延迟性决定。

  “要学会提高专注力和自制力,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求职效率。”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说。

  “很多毕业生还找不到求职的感觉。”陕西某高校就业中心指导教师刘梦然发现,有学生第一次线上面试时,穿着卡通毛衣就打开了摄像头。当看到屏幕那边身着正装的HR时,“一下就蒙圈了”“稀里糊涂结束了面试”。

  她还经常发现学生“一份简历海投天下”:“既不了解求职企业,也不了解自身优势,更不了解两者之间在哪里能产生好的‘化学反应’,成功率自然大打折扣。”她认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招聘形态,大学生亟须提升自身“求职力”。

  “听说有同学拿到了比这个高的薪水,为什么我不能?”林景在招聘中常听到此类诉求。他表示,毕业生要树立“就业既要看当下,又要谋长远”的良好心态:“每个人能力各不相同、岗位各有差异,忽视行业前景、上升空间等综合要素的单一择业观会让人错失不少良机。”

  更多受访专家表示,漫漫求职路上,毕业生所面对的困惑不能仅靠个人求索来排解,学校、企业更应成为解难纾困的主体——而且,功夫不仅在当下,也在平时。

  “尤其是在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的专业设置、知识技能培养往往滞后于产业迭代的步伐,理论与实践之间衔接不够,人才的学校培养、企业接收之间存在断点。”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汪昕宇认为,“高校与企业须双向发力,让学生习得真本领,才能破除求职乃至成长路上的一道道障碍。”

  (本报记者 邓晖 李晓 陈之殷)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 相关阅读
  • 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揭牌 医教协同填补内蒙古“新医科”空白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24日电 (记者 张玮)24日,内蒙古大学人民医院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揭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内蒙古大学签署医教协同合作协议,填补内蒙古“新医科”学科建设空白。  内蒙古大学是全国...

    时间:05-24
  • 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健康扶贫有这些成效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张依琳)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诸宏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至2021年底,全国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

    时间:05-24
  • 教育部:鼓励支持高职院校在职专业课教师学历提升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通知提出,支持高职院校在职教师学历提升。鼓励支持高等职业学校在职专业课教师报考硕博士研究生,毕...

    时间:05-24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乌兰牧骑新青年:“破土的嫩芽”要做“脚粘泥土的艺术家”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兴安盟5月24日电 题:乌...

    时间:05-24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

    时间:05-24
  • 踏访费孝通之路:五上瑶山 情深长留“友爱桃源”

    图为费孝通在大瑶山曾居住房屋。 黄令妍 摄  中新网广西金秀5月24日电 题:踏访费孝通之路:五上瑶山 情深长留“友爱桃源”  作者 龙土有 黄令妍  北回归线偏北,常年云雾缭绕的广西大瑶山绵延2000多平方公里...

    时间:05-24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7224.3万剂次

      中新网5月24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2年5月2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7224.3万剂次。资料图:市民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时间:05-24
  • 中国新闻社参评第32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作品初评公示

    中国新闻社参评第32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作品初评公示  根据《关于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预通知规定的程序,经民主推荐及评委会评议,中国新闻社拟推荐8件(组)作品参加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作品的初评,现予以公示。...

    时间:05-24
  • 百花齐放 基层统战工作活力迸发

      图为广州华侨博物馆 中共广州市委统战部供图  本版文字均由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提供  广州市  活化利用百年历史建筑  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  广州市委统战部将建设广州华侨博物馆作为增进华侨对祖国热...

    时间:05-24
  •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河北篇

      新华社石家庄5月24日电 题: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河北篇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闫起磊、齐雷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赴河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河北打赢脱贫攻...

    时间:05-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