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开创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贵州篇

2022-06-20 16:01:4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6月19日电 题:开创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贵州篇

  新华社记者李自良、欧甸丘、骆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指引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贵州人民昂首阔步新征程,守护绿水青山,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不断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的美好未来。

  “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走进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村民王治强的农家乐小院,一眼就能看见门口的笑脸墙,上面贴满村民露出笑脸的照片。

  花茂村过去叫“荒茅田”,是一个贫困村。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贵州调研时,告诉花茂村的乡亲们,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景色(2020年2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花茂村将生态旅游与农业、文化、商业深度融合,发展100多乡村旅游经营户,2019年底花茂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贵州的脱贫工作及发展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指出“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真正使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产业、实施兜底保障……近年来,贵州192万群众搬出大山,740余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7.87万公里……2020年11月,贵州省宣布,全省贫困县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黔西市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5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贵州考察,走进苗寨化屋村,指出“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要求“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

  “总书记勉励我们发展好苗绣,坚定了我把苗绣发扬光大的决心。”化屋村村民彭艺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那天考察特色苗绣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她说,自己注册了苗绣制作公司,吸纳了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苗族村民赵玉学在家中展示自己制作的黄粑(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化屋村明确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引领群众通过资源资金入股形式参与发展产业,实现就地就业。2021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3万元。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贵州近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贵州12个农业特色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加强与广东的协作,推进粤黔合作共建园区。

  “未来贵州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壮大扶贫产业,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贵州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青山如黛,江水如碧,乌江流域承载了贵州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然而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沿岸工业企业经营粗放、沿河网箱养殖超载、两岸污水处理滞后等原因,乌江水污染严重,一度成为“污江”。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要求贵州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乌江源百里画廊一景(5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一场乌江生态保卫战全面打响。铁腕整治乌江沿岸磷化工污染,管控生活面源污染,实施全面禁渔……2021年,乌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贵州近年来打出系列治水、治气、治土“组合拳”,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7%;9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8.4%。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再次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指出“创新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工程,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样,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工作人员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观看LED显示屏(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以大数据技术、5G技术等为代表的前沿创新技术,正在悄然改变贵州。

工作人员在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观看LED显示屏(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1年以来,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持续深化打造“一张网”,汇聚“一朵云”,推动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

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过去几年中,中国电信、华为、腾讯等企业的数据中心纷纷落地贵州。在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10万余台服务器占据了机楼里的万余个机架。目前数据中心已为上万家客户提供数据存储、云计算等服务。

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5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娄松说,贵州下一步将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数据算力服务高地、数据治理高地。

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仲夏时节,遵义会议会址,参观者络绎不绝。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牢记嘱托,贵州上下齐心、干在实处。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元社区门口的大石上,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在这里考察时作出的指示。

  “总书记告诉我们,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金元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琴说,社区近期建立了“议事廊”、养老服务站、老年学校等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为了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贵州省各级各部门创新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建设,其中“一中心”指县乡村综治中心,“一张网”指城乡社区网格,“十联户”是将相对集中居住的村(居)民按十户左右划分联防联治服务单元。

市民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选购蔬菜(2021年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直接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入口处,“一元蔬菜专区”的大白菜、白萝卜、莲花白等一直保持着稳定而低廉的价格。2021年2月在这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的运营模式。

  “我们超市70%以上的蔬菜都在省内采购,并实行基地直采模式,最大限度给农民和消费者以实惠。”超市店长王伟说。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贵州下大力气完善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弥补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欠账,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视频记者:韩依格、刘勤兵、杨焱彬、吴斯洋、崔晓强

  • 相关阅读
  • 中办印发《领导干部配偶、子女 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 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提高政治站位,压实管理责任,完善工...

    时间:06-21
  • 壮丽的史诗 精神的殿堂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纪实   新华社记者  首都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东侧,一座雍容大度、气势磅礴的地标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座中国共产党永久性、综合性的党史展览馆,...

    时间:06-21
  • 苍翠林海 法治守护

      修订后的森林法施行两年来,司法机关不断筑牢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苍翠林海 法治守护(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今年7月1日,是修订后的森林法施行两周年的日子。两年来,司法机关坚持森林法确立的“生态优...

    时间:06-21
  • 东北边疆——更富更美更开放

      东北边疆——   更富更美更开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初夏时节,行走在祖国的东北边疆,风物宜人,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好风光。  在地图上,东北边疆山海相连。奋进新时代,这里既是一个...

    时间:06-21
  • 高温+暴雨 如何看待这6月的天气?又该如何预警应对?

      新闻1+1丨高温+暴雨 如何看待这6月的天气?  北方持续高温,局地气温达40℃以上。南方强降雨仍在“盘踞”,昨天12时到今天12时,全国共有8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如何看待这6月的天气?正常吗?原因是什么?...

    时间:06-21
  • “三夏”生产中青年新农人的奋斗与探索

      瞧!风吹麦浪中的青年人  ——“三夏”生产中青年新农人的奋斗与探索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三夏”中的新农人】  “三夏”,一年农事中的第一个大忙。  夏收、夏种、夏管,从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至6...

    时间:06-21
  •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呼吁安理会尽快解除对南苏丹的武器禁运

      新华社联合国6月20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20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南苏丹问题公开会上发言,呼吁安理会尽快解除对南苏丹的武器禁运。  戴兵说,南苏丹过渡期将于明年结束。中方希望南苏丹各方保持目前的积极...

    时间:06-21
  • 把人的城镇化放在最重要位置

      把人的城镇化放在最重要位置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本报记者 郝思斯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这是继2014年我国出台首个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新...

    时间:06-21
  •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容提速 为农民撑起防护网

      今年以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持续扩围——   农业保险为农民撑起防护网  5月初,财政部等部门宣布将广西糖料蔗纳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5月底,财政部明确自2022年至2024年在内蒙古、黑龙...

    时间:06-21
  • 中国县域地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线召开   中国县域地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医声)  本报电 (李秋旸)日前,丁香园联合中国县域卫生开展的“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线召开,并发布了以剖析县级医院...

    时间:06-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