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成功举世公认——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2022-07-03 01:38:49

来源:新华网

  “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成功举世公认——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 题:“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的成功举世公认——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国际反响

  新华社记者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7月1日上午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多国人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阐述了“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表达了长期坚持这样的好制度的坚定决心,为香港更美好未来擘画蓝图、提振信心、注入动力。

  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

  习近平主席指出,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国与亚洲国家增长潜力巨大,世界经济增长的30%来自中国。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将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领先地区。”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结合自己长期观察这样说。

  文莱资深媒体人贝仁龙对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深有同感:“近些年来,我接触的香港民众对内地政治经济社会认同度越来越高,很多香港人士普通话越来越好。如今香港生意人更愿意到内地寻找商机,年轻学子也到内地高校求学深造,内地与香港交流越来越深入。”

  他以香港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发展为例说,香港背靠内地大市场、连接国际资本,其政治、经济、社会和营商环境进一步发展改善,夯实了迈向下一个成功的基础。

  习近平主席强调,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还是一些剧烈的社会动荡,都没有阻挡住香港行进的脚步。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对此非常赞同。

  他认为,虽经历各种风雨挑战,如今香港的城市社会活力和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居于世界前列,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这些都是香港发展的成功故事。

  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则表示,政治稳定是发展进步的基础。通过制定香港国安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等系列举措,香港发展的稳定性大大提升。“这些都有利于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其拥有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机会。”

  新西兰知名中国问题评论员戴夫·布罗米奇表示,很高兴看到如今香港重归安宁、稳定和发展。

  “一国两制”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引发多国人士广泛共鸣。

  1997年7月1日,时任墨西哥驻香港总领事的爱德华多·罗尔丹亲眼见证五星红旗在香港会展中心徐徐升起,“香港人欣喜自豪的历史时刻”令他难以忘怀。

  罗尔丹认为,“一国两制”是解释香港过去25年保持繁荣稳定的理由。“25年来,‘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切实践行,‘东方之珠’不断巩固持续繁荣势头。”他说,“当时不看好香港前景的那些人离开又归来,因为他们看到,回归中国后的香港依然繁荣。”

  从狮子山下25年的发展故事里,巴西伯南布哥州副州长卢西亚娜·桑托斯读到的是,中国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使香港全面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四分之一世纪的成就体现了中国治理模式的成功”。

  从法律制度的实施完善中,委内瑞拉新兴经济体发展高等研究中心学术研究主任路易斯·德尔加罗看到的是香港之治新发展:“随着香港国安法制定实施和选举制度修改完善,‘爱国者治港’得以切实落实。”

  习近平主席强调,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显著优势,香港居民很珍视,中央同样很珍视。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认为:“‘一国两制’将继续让香港保持其全球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有益的。”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政府为香港建设大量基础设施,香港人从中受益。”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列举推动香港发展的一系列项目。

  哈立德说,香港正在同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全面融合,迸发出巨大活力,这是“一国两制”成功的证明。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稳定和谐发展大局,融入中国发展进程,才能永葆活力。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指出:“一国两制”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创举。“习近平主席宣示了中国中央政府坚持‘一国两制’的坚定决心,香港拥有光明未来。”

  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

  “过去25年,我见证了香港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起,香港孟加拉国大都会商会总裁德万·萨福·阿拉姆·马苏德开始在香港创业,他的事业发展同香港紧密相连。

  在马苏德看来,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提振了各界的发展信心,香港开启繁荣发展新篇章。“在中国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将迎来更多机遇,成为更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经济中心。”

  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院长安德烈·卡尔涅耶夫同样看好香港未来发展前景。他认为,香港会保留自己特色,还会找到“新角色”,比如成为亚太地区重要艺术和设计中心。

  《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李天荣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特别提到要切实排解民生忧难。他说,中国中央政府下决心排解香港民生忧难,是为香港作长远考虑,为香港未来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雅罗斯拉夫·利索沃利克表示,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工作、生活地之一。香港可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与生活,青年才俊能够在这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令曾在香港工作、生活8年的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社会稳定是香港繁荣发展的基础,香港人擅于创新、敢想敢干、乐观向上,香港必然拥有辉煌未来。”

  “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引用习近平主席对香港青年的寄语,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中,香港未来机遇更多,地区辐射带动能力更强,也相信香港青年在这一进程中会大有可为。

  • 相关阅读
  •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会见杨洁篪

      新华社哈拉雷7月3日电(记者张玉亮)当地时间7月3日,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在哈拉雷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  杨洁篪向姆南加古瓦转达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杨洁篪表示...

    时间:07-03
  • 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在乌鲁木齐启动 台湾媒体人:对真实的新疆充满期待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3日电 (朱贺)由国务院台办与中国记协共同举办的“魅力新疆——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启动。来自27家媒体近50位两岸媒体记者将开启8天的采访,走访乌鲁木齐、伊犁、喀什等地。...

    时间:07-03
  • 中缅共同举行周恩来凉亭重新对外开放仪式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当地时间7月3日,中国驻缅甸使馆和缅甸外交部在蒲甘共同举行周恩来凉亭修复后重新对外开放仪式。来缅主持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缅甸外长温纳貌伦共同出席。  ...

    时间:07-03
  • 王毅同缅甸外长温纳貌伦会谈 双方一致同意加快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当地时间7月3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缅甸蒲甘出席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期间同缅甸外长温纳貌伦举行双边会谈。  温纳貌伦表示,缅甸高度珍视缅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世代胞波情谊,...

    时间:07-03
  • 广西民族大学建校70年 为中国—东盟育才33万余人

      中新社南宁7月3日电 (记者 黄艳梅)广西民族大学3日举行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这所位于中国西南、以“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为办学特色的综合性高等院校,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3万余人,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

    时间:07-03
  • 福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陆续展开 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中新网福州7月3日电 (记者 吴晟炜)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环节。每到暑假,各地各高校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日来,福建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也陆续展开。图为实践队的同学们与寿山乡小朋...

    时间:07-03
  • 明珠耀香江|鉴往知来 习近平就“一国两制”香港实践提出4点宝贵经验

      时习之  明珠耀香江|鉴往知来 习近平就“一国两制”香港实践提出4点宝贵经验  2022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

    时间:07-03
  • 安徽泗县新增13个高风险区

      刚刚,安徽泗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通告,全县范围内新增13个高风险区。详情如下: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专家开展疫情形势分析研判,泗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时间:07-03
  • “台湾电价变贵了,但电还是缺!”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虒僮)2016年,民进党刚上台时曾开出“选举支票”称,“10年内台湾不涨电价”,6年后,此项承诺正式宣告破产。  台湾当局经济主管部门近日宣布,7月起全台平均电价上调8.4%,其中高压、特高...

    时间:07-03
  • 高考后现近视手术高峰期 专家称:需通过全面专业的术前检查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伴随着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各大医院眼科近期又迎来一波近视手术高峰期。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屈光手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屈光手术学组组长王铮提醒,近视矫正手术并非人...

    时间:07-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