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热解读 | 从这些“中心”看习近平对香港的珍视

2022-07-03 15:05:35

来源:央视网

  紫荆花开正烂漫,踔厉奋发启新程。

  2022年7月1日,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

  时隔五年,习近平主席再次亲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对香港进行考察。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习主席明确表示:“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除了这几个“中心”之外,香港另一个新标签亦不可忽略: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国家已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有很高的期望。”6月30日,习主席专程前往香港科学园考察,为香港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指明方向。

  香江之畔,潮起潮落,狮子山下,生生不息。

  无论是始终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还是不断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无论是经济发展“蛋糕”越做越大,还是多年被众多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香港回归祖国后继续保持原有优势,并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续写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签署仪式。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关心、推动下,香港步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既是受益者,又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促进者。

  十年间,香港国际机场扩建、港珠澳大桥建成、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一系列“超级工程”打开香港新空间;“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相继落地,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成功举办六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成员……乘着国家发展的浩荡东风,“东方之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翻开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央对香港的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跃然纸上: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香港创科,一直牵动着习近平的心——

  在福建工作期间,他鼓励香港高新技术企业向福建转移和延伸;

  在担任国家副主席时,他称赞香港在奥运马术比赛筹办工作中创下多个世界一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更是在多个场合对香港创科表示关心关怀,不断激励香港创科融入祖国发展大格局,创造令人欣喜的佳绩。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创新引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正全面展开。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领域,旨在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对接联通,继而实现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大幅提升。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GIHI2021)评估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首秀惊艳,尤其在创新生态和创新高地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创新,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鲜明的标识。

  此次考察香港科学园,习主席对香港科创事业寄予厚望:“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我们坚信,“香港一定能够创造更大辉煌,一定能够同祖国人民一道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刘禛 李珊珊

  视 觉丨张紫曦

  校 对丨蔡纯琳 孟利铮 娄郝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相关阅读
  • 6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 乘用车市场恢复明显

      从6月开始,一项关于车辆购置税的重大利好落地。根据规定,今年年底前,对不含增值税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国家税务总局昨天(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部分乘用车减半征...

    时间:07-04
  • 十年改革,高考迈入新时代 最大受益者是学生

      十年改革 高考迈入新时代  八年 五批次 29个省份迈入了高考综合改革行列  6月27日,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省份同一天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

    时间:07-04
  • 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

      人民网研究院发布《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   移动互联网应用进一步与实体经济融合(经济聚焦)  唐维红 唐胜宏 廖灿亮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4日 第 11 版)  人民网研究院日前发布了《...

    时间:07-04
  • 今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启动

      提供持续帮扶 促进尽快就业   今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启动  本报记者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4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于7月至12月...

    时间:07-04
  •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4日 第 03 版)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1周年。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比上年净增343.4万名。走过世纪征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

    时间:07-04
  • 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江苏常州投产

      世界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投产   藏在地下的“空气充电宝”  本报记者 王珍  能否想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空气,既可储能,也可发电?  在江苏常州,就有这样一座利用空气来储能、发电的电站...

    时间:07-04
  • 我国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计算正向智算跨越

      计算正向智算跨越  本报记者 黄 鑫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力要素,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驱动力。在6月29日举行的中国算力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透露,截至...

    时间:07-04
  •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实现大跨越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在连线画面中见到总书记亲切的身影,特别是听到他富有亲和力的声音后,大家的心情十分激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总监雷亚飞说,向总书记汇报时,为“深海一号”奋战的日子历历在目...

    时间:07-04
  • 中国红十字会向阿富汗红新月会援助抗震救灾物资

      中国红十字会援助阿富汗抗震救灾物资交接仪式3日在喀布尔的阿富汗红新月会总部举行,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阿红新月会主席哈里斯等出席仪式。  王愚说,阿富汗地震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中方高度关注灾情并迅速...

    时间:07-04
  • 新修订职业教育法施行: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施行,直面职业教育发展痛点——   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  本报记者 史志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04日 第 05 版)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技...

    时间:07-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