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把科技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2-07-11 16:25:44

来源:光明网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愈加激荡,中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科技是大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变大变局格局变化的关键力量。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大国创新崛起的必由之路。

  肩负使命担当,把国家发展建立在科技自立自强的牢固根基之上

  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和战略需求,我国逐步奠定了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探索了从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一脉相承的战略路径。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在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基础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

  应当看到,新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是我们百年不遇的重大机遇,国际局势的变革是我们乘势而上的重要时机,创新型国家建设也为我国科技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迈向更高目标的新征途。要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担当,增强应对外部重大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以科技创新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以自立自强的能力铸牢民族复兴的基石。

  着眼第二个百年目标,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

  面向2050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时期,科技创新不仅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前瞻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态势、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大趋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构与演变形势,以及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支撑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着力构建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完善创新文化环境、提升中华民族创新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实现科技创新的智能、绿色、健康、普惠、可持续发展,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奋斗。

  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建成高水平的创新型经济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社会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奋斗的战略基点。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必须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着眼于科学把握和有效应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才为本”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要建成高水平的创新型经济,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建成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社会,让科技和人才成为国力强盛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让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导向,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把科技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作出了战略安排,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锚定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围绕智能社会、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等的建设,必须把科技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一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动摇。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未来我们将面临愈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诸多新问题和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准确把握历史大逻辑和世界格局变化大势,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坚定创新自信,提升科技创新的自主、供给、支撑、引领能力,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支撑,强化科技对经济发展质量高、能源资源消耗低、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强大支撑。一是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科学和工程攻关,以技术科学研究推动理论科学发展。二是要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布局,保证高精尖技术、前沿技术自主可控且拥有反制能力,在关键领域掌握主动权、主导权,以高质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保障我们不受制于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三是要注重培育创新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教协同,培养、引进、开发高水平、多样化科学研究人才,保障“源头活水”;四是要更加注重在开放环境和创新全球化大趋势中,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的互助、共赢。

  二是将科技安全作为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谋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安全,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是新时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科技安全的新使命新要求,加强科技自身安全,在科研设备、试剂、数据、交流载体等方面加快补短板。二是全面提升和充分应用科技实力,为国防和军事安全、保障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三是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科技能力基础,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网络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三是加快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作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打造大国竞争“杀手锏”的主力军,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一是将“集中力量办大事”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有机结合,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二是以产业链安全、国家安全和民生保障战略需求为牵引,重视应用导向与场景驱动的创新,完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合作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我国科技领军企业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从创新链安全、产业链安全出发,全力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积极探索前沿“无人区”,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战略性产品,增强抵御外部技术制裁风险的能力。

  四是前瞻布局新兴技术,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要想掌握国家发展的主动,必须赢得科技创新的主动,下好前沿科技创新的“先手棋”,在科技革命浪潮中掌握主动权、占据制高点。一是加大对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区块链、脑科学等新兴技术的前瞻布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前沿技术赋能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改善,促进能源绿色发展与保障能源安全,深度参与并赢得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重大机遇。二是夯实有利于全球创新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制度基础,以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全面释放创新活力,以新体制、新组织、新机制的蓬勃发育,建构起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度优势。三是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伦理审查规则及监管框架。

  五是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建设全球人才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一是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二是要更加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三是推行人才更新工程、知识更新工程,加快人才与知识流动,打破圈子文化和知识死循环,让人才和知识“活”起来、“动”起来、“立”起来。四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推动我国从人才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

  (本文为国家高端智库重点研究课题“开放合作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政策和保障措施研究”和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新时代科技外交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丁明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时习之 “五点主张”凝聚共识 习近平谈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一直心系网络空间治理,创造性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和“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

    时间:07-12
  • 这十年|习近平这样介绍自己

      编者按: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没有也永远不会辜负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望。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专栏推出系列创意互动特稿《这十年》,重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

    时间:07-12
  • 国采第七批:61个药品品种今日南京开标

      国采第七批|61个药品品种今日南京开标,花落谁家即将揭晓  澎湃新闻记者 李季 张成杰 实习生 刘梦惠  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今日(7月12日)将在南京开标。  继第五批国采注射剂广覆盖、第六批国采...

    时间:07-12
  • 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成立 国家植物园“家族”如何布局

      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成立 国家植物园“家族”未来如何布局  国家植物园大家庭11日又迎来新成员——华南国家植物园。一南一北两家植物园有何不同?未来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又将如何发展壮大?  南北互补 分属我国典...

    时间:07-12
  • “一南一北”新格局形成 第二个国家植物园来了

      ◎本报记者 叶 青  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这是我国设立的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与今年4月揭牌、位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共同形成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一南一北”新格局。  中国是...

    时间:07-12
  • 十月将发射 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开始征名

      科技日报南京7月11日电 (记者金凤 陆成宽)“盘古之眼”“夸父逐日”“羲和浴日”……这些关于太阳的古老传说,承载着我们对这颗耀眼恒星的无限好奇。今年下半年,浩瀚宇宙中的中国科学卫星系列“大家族”将再添新...

    时间:07-12
  • 联合国发布报告 全球人口11月将突破80亿

      新华社联合国7月11日电(记者 王建刚)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当天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显示,世界人口预计将于今年11月15日突破80亿。  据联合国的最新预测,世界人口将在2030年和2050年分别增长...

    时间:07-12
  • “数”说海南十年: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

      中新社海口7月11日电 (记者 尹海明)“回顾海南这十年,最大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最大的亮点是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11日在中共海南省委“中国这十年·海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海南高举改...

    时间:07-12
  • 王毅:台海稳定的定海神针就是一个中国原则

      中新社雅加达7月11日电 (记者 林永传)当地时间7月1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东盟秘书处就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发表政策演讲并答问。  针对记者问及当前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以及如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王毅强...

    时间:07-12
  • 印尼总统佐科会见王毅

      中新社雅加达7月11日电 (记者 林永传)当地时间7月11日,印尼总统佐科在雅加达会见正在印尼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  佐科请王毅转达对习近平主席的诚挚问候,感谢中方对印尼担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的大力...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