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件大事抓紧抓好

2022-07-12 15:30:04

来源: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为此,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部署。为防止出现贫困反弹,特别是出现规模性返贫现象,设定了五年过渡期,强调摘掉贫困帽子,但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但是,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外部环境下,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压力不小。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相对贫困问题还会长期存在;脱贫政策向防返贫政策过渡,长效机制尚未完全成型;城乡区域差别客观存在,共同富裕基础需要筑牢。要充分认识到一些地方脱贫基础还比较弱,部分脱贫群众的返贫风险依然较高。必须防止精神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帮扶一撤了之,防止贫困反弹,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底线,有所作为,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要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借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办法,今后须在两方面实现突破。一方面,持续推进脱贫地区的农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通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产业等手段,确保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国内GDP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农民收入整体增速,不断提升脱贫地区农民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全局出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我们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任重道远。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必须抓好巩固拓展、转型转变的关键点,向共同富裕目标继续攀登。

  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调整工作思路。绝对贫困具有阶段性、特殊性和区域性特征,而相对贫困则表现为长期性、普遍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致力于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抓好产业、就业两个管长远的根本性问题。

  首先是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多元化路径选择,但最根本的还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有四个重点:一是粮食产业。抓粮食安全不仅是粮食主产区的责任,也是包括脱贫地区在内的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责任。脱贫地区也有粮食大县,要抓面积落实、产量增加;其他区域要抓供求平衡,自给率不断增长。二是特色产业。依靠资源优势,辅之外来技术、资本等,通过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富民、富县、富区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三是新产业新业态。农业观光旅游作为典型的农业新产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长效性;“互联网+”作为典型的新业态,在脱贫地区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续的成长性。必须充分挖掘脱贫地区乡村产业的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把好处留在乡村,留给农民。四是融合发展。致力于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从横向看,山水林田湖草沙七篇文章一起做,因地制宜,可以极大丰富农业产业内涵。从纵向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给链,完善利益链,拓展农业产业边界,能够让脱贫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其次是充分就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聚焦三个方面工作,把实现脱贫地区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重大任务来抓。一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就业环境的同时,挖掘乡村建设项目用工潜力,设置公益性岗位,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精准性。二是在农业内部增强就业潜力。创造现代特色乡村产业发展条件,处理好产业发展与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农民就业增收的关系,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容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充分就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在脱贫地区重点建设一批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完善西部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政策。通过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为脱贫地区发展提供外在驱动力。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壮大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脱贫人口到城镇就业、落户、生活,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为脱贫地区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鼓励支持脱贫人口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方式实现充分就业,降低就业成本,提高就业效率。要帮助脱贫农民实现自我发展、内生发展,激发他们依靠双手勤劳致富的观念和行动。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丨汪筱林:亿万年前“翼龙伊甸园”为何惊现新疆哈密?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题:亿万年前“翼龙伊甸园”为何惊现新疆哈密?  ——专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中国新疆哈密是翼龙和恐龙化石最新的研究“圣地”,被...

    时间:07-12
  • 焦点访谈丨环保督察 动真碰硬

      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党和国家重大制度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2015年底到2018年,完成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2019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启动,历...

    时间:07-12
  • 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大会举行 黄坤明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大会7月12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成立大会,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黄坤明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深刻阐明了互联网发展治理对当今...

    时间:07-12
  • 2022年7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总台央视记者:11日,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东盟秘书处发表演讲,倡导秉持和平、发展、自主、包容,坚定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汪文斌:昨天,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到访东盟秘书处...

    时间:07-12
  • 最高检:今年上半年起诉涉黑恶犯罪5738人、严重暴力犯罪2537人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2日从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黑恶犯罪5738人,起诉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2537人。  最高检称,各地检察机关坚持“严”的一手不放松,...

    时间:07-12
  • 落实“以基层为重点” 国家卫健委提出14条要求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若干要求的通知称,对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提出14条要求,包括加强资金投入倾斜...

    时间:07-12
  • 台湾确诊数波动起伏 暂不调低防控级别

      (抗击新冠肺炎)台湾确诊数波动起伏 暂不调低防控级别  中新社台北7月12日电 台当局“流行疫情指挥中心”12日公布,台湾当日新增31152例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新增60人死亡。确诊数较前一日增加1万余人,较上周...

    时间:07-12
  • 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持续部署当前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

      记者今天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国家防办、应急管理部持续组织防汛抗旱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部门联合会商研判汛情灾情发展态势。  会商指出,7月11日开始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较强降雨过程仍...

    时间:07-12
  • 马来西亚总理伊斯迈尔会见王毅

      当地时间2022年7月12日,马来西亚总理伊斯迈尔在吉隆坡会见应邀访马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  王毅首先转达中国领导人对伊斯迈尔总理的亲切问候,表示中马有着跨越千年的传统友谊,互为互利合作的战略伙伴。...

    时间:07-12
  • 王毅:中马关系设定新目标、明确新重点、迈上新台阶

      当地时间2022年7月1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吉隆坡同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  王毅表示,中国和马来西亚是有着千年友谊的好朋友,也是合作共赢的好伙伴。当前,中马关系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时间:07-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