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充分发挥保障民生对稳住经济的重要作用

2022-07-14 11:19:27

来源: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突出位置,实施政策、采取措施、开展行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民生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要充分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稳住经济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拿出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民生关系党的性质宗旨,也关系扩大内需和高质量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稳住消费。近年来,消费的基础作用持续显现,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21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因此,稳住和扩大消费是稳住经济的重要基础。要让消费者愿意消费、有能力消费,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目前,我国民生建设还存在短板。补上民生短板,提高居民收入,不仅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消费潜力、扩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稳住预期。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加强预期管理对于稳住经济至关重要。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备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这是稳住经济的客观基础。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有利于把稳住经济的信心和预期传递给广大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只要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增强其对各项稳经济政策的信心,从而激发出共同奋斗的力量,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稳住供给。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劳动力流动创造更好条件,可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增加生产供给。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创新。创造条件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利于充分激发我国巨量人力资本的创新潜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动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投资。消费和预期的稳定,有利于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投资,从而稳住和增加供给。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兼顾当前和长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立足当下,又要兼顾长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上。

  立足当下,精准实施各项政策措施。受疫情影响和冲击最大的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及其从业者。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明确部署、出台系列政策,比如,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对临时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有针对性帮扶;等等。各部门、各地区在不折不扣执行、使政策更好落地见效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推出更多保民生惠民生的具体措施。

  兼顾长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加大教育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要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解决好。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尽可能减少人民群众因疫情所导致的收入损失。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要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切实发挥好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作用。健康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4日 11 版)

  • 相关阅读
  • “医”“企”努力,为健康中国提供人才支撑

      5月20日,安徽医科大学联合合肥市高新区共同举行生物医药与医学工程类专场招聘会。此前,“中国声谷·量子中心”合肥高新区2022年春季招聘会安徽医科大学专场招聘会,吸引了美亚光电、科大国创、智飞龙科马等合肥...

    时间:07-14
  • 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开展企业合规师人员能力验证工作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王鑫蕊)日前,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获悉,为推动我国企业合规化建设和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开展了企业合规师培养培训...

    时间:07-14
  • 北京公布2022年相关社保待遇调整方案

      今天(7月14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北京市2022年相关社保待遇标准调整方案。  根据方案,北京市继续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含退职、退养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调整时间从2022年1月1日起,将于本月(7月...

    时间:07-14
  • 外交部:所谓中国债务陷阱论纯属虚假信息

      7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非洲债务问题提问。  汪文斌表示,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49个有数据可查的非洲国家,共计6960亿美元的外债当中,借自多边金融机构和不含中国的私人金融机...

    时间:07-14
  • 携手应对挑战 共赴美好未来 第九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开幕

      中新网沈阳7月14日电 7月13日,第九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开幕式,以视频方式在北京、沈阳、大连同步举行。  本届论坛以“团结合作,互利共赢,携手应对挑战,共赴美好未来”为主题,共谋合作与发展。全国人大常...

    时间:07-14
  • 台湾大型柴油车减征货物税措施延至2026年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台湾《经济日报》报道,台当局财政事务主管部门预告修正“货物税条例”第12条之6修正草案,为加速老旧大型柴油车报废,改善空气品质,将延长大型柴油车汰旧换新减征货物税至2026年12月31日止,...

    时间:07-14
  • 台湾首例 10岁白血病儿童细胞治疗后康复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小女孩亭亭在6岁时被诊断出罹患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经化疗后仍在去年复发。今年4月亭亭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后顺利康复,回家欢庆10岁生日,成台湾首例。 ...

    时间:07-14
  • 农业农村部: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 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

      中新网7月14日电 农业农村部14日就2022年“三夏”生产形势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会上介绍,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夏粮产量,达到2947.8亿斤,比上年增产28.7亿斤...

    时间:07-14
  • 台3岁女童体重7.9公斤瘦成“皮包骨” 狠心父母被判5年刑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高雄一名男子林某及妻子蔡某育有3岁女儿,前年4月女童昏迷送医,医院发现3岁女童体重仅7.9公斤,瘦成“皮包骨”,且全身有多处擦伤、瘀伤,怀疑遭虐,通报后检警介入调查...

    时间:07-14
  • 连日高温致台湾新北9人中暑送医 下周体感44度再破表

      中新网7月14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新北市消防局统计,近两周有9人因高温气候中暑送医急救,下周体感温度将达44摄氏度,消防局提醒民众尽量待在室内等避暑措施,以免身体不适。  新北市消防局统计,过...

    时间:07-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