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搬出大山 安居乐业

2022-07-18 05:36:54

来源:人民日报

  搬出大山 安居乐业(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作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省份,贵州有192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住进现代化居民小区,开启幸福新生活。

  近年来,贵州通过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重点聚焦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十三五”时期,在统筹安置点周边教育资源基础上,贵州投入180亿余元新建、改扩建配套学校669所,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通过创办就业帮扶车间、组织劳务输出、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确保有劳动力家庭一人以上稳定就业;949个集中安置点实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贵州多措并举保障搬迁群众各项权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就近上学 提升质量

  “以前到镇里上学要走1个多小时,现在10多分钟就能到学校,还有明亮的教室和各类有趣的活动,大家都很喜欢。”黔西市锦绣学校五年级二班的学生李彤彤,对现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十分满意。

  2018年,李彤彤一家从黔西市金兰镇金兰村搬到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锦绣花都社区。一家人住上了安全宽敞的大房子,李彤彤的父亲李玉祥说:“当初进城前还担心娃娃读书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锦绣花都社区安置点共有来自该市24个乡镇的4044户、18005名搬迁群众。为保障易地搬迁群众孩子就近上学,黔西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地广州市花都区援建了锦绣学校。

  教育是易地搬迁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一直以来,贵州将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作为优先任务,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教育设施全覆盖。

  除完善配套设施外,贵州在统筹用好用足现有教师资源的同时,采取特岗教师招聘、引进、考调、跟岗、交流学习等方式,配优建强安置点配套学校师资力量。其中,以遴选县域内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为主,累计配备安置点配套学校教师3万余人。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贫困群众搬出了大山,也让孩子告别了跋山涉水上学的历史,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分类施策 稳定就业

  毕节市金沙县沙土镇易地搬迁安置点花滩社区的一家服装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缝纫机,整个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车间工人胡友容说:“搬到这里后,在家门口就有工作,可以照顾一家老小,每个月3000元左右的工资,日子很安稳。”

  车间负责人余洪贵介绍,厂里主要生产消防服、衬衫、内衣裤等服装,目前有50余名工人,“全部投入生产后,可以解决100人的就业。”

  育才社区是铜仁市松桃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微工厂”,工人都是50岁以上。走进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忙着给填充好的布偶封口,今年52岁的张桂英就是其中之一。

  “一天缝500个左右,能挣到差不多40元钱。”张桂英的身旁,布偶已经堆成了小山。经松桃县生态移民局牵线搭桥,该县经开区一家玩具厂在育才社区设立了“微工厂”,将简单的手工活交给中老年人做,目前已有38人在此稳定就业。

  “微工厂”等一系列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的举措,在贵州遍地开花。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能致富”,贵州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加大就业创业、产业配置、技能培训等支持力度,并根据安置区规模、分布和搬迁群众年龄结构、就业能力等分区布置产业,分类解决就业。

  在各类利好政策保障下,贵州搬迁群众就业由保脱贫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截至今年6月底,已就业41.45万户92.99万人,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多重保障 就医方便

  到县人民医院600米、县中医院300米、社区卫生室不到100米,对于家住铜仁市江口县梵瑞社区的腾伍仙老人来说,现在看病不仅距离近、选择多,负担还轻。

  “现在政策好得很,看病就在家门口,还能直接报销,很方便。”2018年,腾伍仙一家从江口县凯德街道双岑村搬到梵瑞社区,原来看病需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缩短至5分钟以内。

  腾伍仙就医方便的背后,是贵州久久为功做好搬迁群众医疗保障。

  为确保搬迁群众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贵州在充分利用安置点周边原有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新建和改扩建规范化医疗卫生机构411个,为759个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设施设备和医务人员,搬迁群众看病就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对脱贫人口参保个人缴费给予定额资助,并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实现“三重”保障省内“一站式”结算。2021年,贵州781.72万脱贫人口、42.71万监测对象实现动态应保尽保。

  黄 娴 王秀芳

  • 相关阅读
  • 美国与沙特合作开发5G技术将取得对华竞争优势?中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月1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记者提问:日前,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沙特期间单独会见记者时表示,美沙合作开发5G和6G相关网络技术,将取得对包括中国在内...

    时间:07-18
  • 天津“信访小超市”一站式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丨天津“信访小超市”一站式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新华社天津7月17日电 题:天津“信访小超市”一站式做好“送上门的群众工作”  新华社记者李鲲、宋瑞  当事人从带着烦恼忧...

    时间:07-18
  •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29起、死亡225人

      中新网呼和浩特7月18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29起、死亡225人,同比分别下降31.4%、24.2%。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内蒙古...

    时间:07-18
  • “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网络主题活动启动

      央视网消息:7月18日,“美丽中国·网络媒体生态行”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联合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广东省委...

    时间:07-18
  • 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反复强调要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建网...

    时间:07-18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开幕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今天(7月18日)在浙江省青田县开幕。大会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邀请有关国家、区域、国际组织、学界等探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粮食系统韧性、乡村可持续发...

    时间:07-18
  • 台湾新增17549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18日宣布,新增17549例本土病例,境外输入病例增至454例。另新增48例死亡病例。...

    时间:07-18
  • 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

      7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

    时间:07-18
  • 空间站专用座驾!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有新构型新使命

      即将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火箭,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距离地面200到400公里低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25吨。正是由于拥有这样的能力,它才能肩负起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重任。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是我国...

    时间:07-18
  • 《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至2025年完成黄河文物资源调查

      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记者施雨岑)记者18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根据国家文物局等多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至2025年,我国将完成黄河文物资源调查,建立黄河文物资源数据库,发布一批重要黄河...

    时间:07-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