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做到“日产日清运”!核酸检测医疗废物特殊处理方法了解下

2022-07-18 16:25:2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其中涉及疫情的医疗废物有20.1万吨,比2019年、2020年分别增长18.6%、11.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开展常态化核酸筛查。医疗废物的处理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那么,核酸检测中哪些属于医疗废物?不同机构核酸检测垃圾如何安全收集转运?

  在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正在对核酸检测后的医疗废物进行封扎、套袋、喷洒消毒,随后放入医疗废物转运箱内转运到医疗废物暂存点。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 王茂全:我们医院落实了专人专班对新冠核酸检测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监督,做到日清日结。在处置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收集、消杀、转运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登记备案,让新冠核酸检测医废处置流程,追溯可查、全程可见。

  每天上午9点,巴中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冷藏式消毒密闭车便会前往巴中市中心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对核酸检测医疗废物进行定时定点、专人专车的密闭化收运,确保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各个环节无纰漏。

  四川省巴中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运输队队长 蒲刚:在转运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穿戴好防护服、口罩,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按照专人、专车、专线进行转运,全程实行闭环式管理,从而实现整个转运过程安全快捷。

  据了解,核酸检测包括采样、送检、检测及报告等多个环节,在所有环节中都会产生固体废物,常见的有废弃的采集拭子、包装物、口罩、防护服等等。核酸检测废物存在一定的感染性风险。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蒋文博:我国可以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类,包括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这些核酸检测机构产生的核酸检测废物,包含上门检测过程产生的废物,目前普遍参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涉疫医疗废物从市县到乡村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处置系统。远离医疗废物处理中心的农村地区,在收集和转运上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在江西新余市分宜县高岚村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把采样现场的核酸检测试剂废弃物、棉签等医疗垃圾统一封装在专用的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并装入医疗废物转运箱,这些医疗废物转运箱都是统一配置的标准化转运箱。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高岚乡卫生院院长 孙亮:现场收集的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才上岗,我们对装好医疗废物的转运箱都进行规范消毒,再由专用转运车运到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废物暂存间,最后这些医疗垃圾将被运往指定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点处置。

  高温焚烧达标排放 核酸检测废物分类处置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核酸检测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是三大重要关口,用严格的防疫措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全闭环。这些废物在最后的处置阶段又有哪些特殊的规定?一些高风险人群以及确诊病例的检测废物如何特殊处理呢?

  这里是四川巴中市的医疗垃圾处置中心,转运车辆到达后,经过消杀,工作人员就将收集的医疗废物投入焚烧系统处置。

  四川省巴中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工作人员 杨建军:我们所采用的是热解焚烧工艺,通过三个热解炉24小时循环运转,处置全市的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等五大类医疗废弃物。同时,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气,还会在高达1100度的高温中进行二次燃烧处置,让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恶英等有害物彻底破坏,达到灭菌、消毒、除臭的效果。

  除了常态化疫情检测产生的医疗废物以外,记者了解到,针对境外高风险区域人群以及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人员的核酸检测标本,还有特殊的处置规定。在检验实验室,记者看到,专业人员将不同的样本来源进行分类保存处理,以便后面的复检和溯源。

  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 徐少华:第一类境外高风险人群及密接者我们会储存于-20摄氏度冰柜中保存7天,第二类其他一般人群的样本会在4摄氏度保存24小时。保存结束之后,对于有潜在风险的样本会进行高温高压的无害化处理。

  专家介绍,新冠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在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场所进行治疗、隔离观察、诊断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具有高度感染性,因此会采取比普通医废更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人口稠密地区,运输时间避开上下班高峰期。不与其他医疗废物混装、混运等等。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蒋文博:还有一些需要特殊管理的场所,比如封管控社区、隔离酒店等居住的核酸检测阳性者、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等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工作人员使用过的防护用品,以及核酸检测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等也要参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充足 应急有保障

  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21年,全国共产生医疗废物140万吨,集中处置能力超215万吨/年,比疫情前提高了39%。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进行,各地医疗废物处置的能力如何?在应急情况下,又会启动哪些措施保障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呢?

  这里是沈阳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每天运送到这里的医疗废物一部分是常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另外一部分就是疫情涉及的相关医疗废物。目前沈阳市每天的处理能力能够达到90吨。如遇到突发疫情,医疗废物产生量激增的情况,沈阳市将启动疫情防控医疗废物处置应急机制,协调全市危险废物焚烧设施和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进行协同处置,总处置能力可以从每天90吨上升到每天200吨以上,确保全市各集中隔离场所、核酸检测点以及封控管控区域医疗废物“日产日清运”。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蒋文博: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1月28日就印发了技术指南,突发情况下,各地可以将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纳入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清单。目前全国各地医废应急能力储备充足,可随时启用以保障医疗废物应急处置。

  蒋文博介绍,生态环境部通过对北京、上海、西安、仙桃、丹东、十堰等大、中、小型不同规模城市典型核酸检测机构的核酸检测废物产生系数进行调研,发现每100万人约产生5吨核酸检测废物。根据生态环境部的数据,今年近3个月以来,全国涉及中高风险地区的市(州)和直辖市中,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日均负荷率均低于90%,所有医疗废物都得到妥善处置。根据专家测算,我国各地现有核准的常规处置能力已经达目前医疗废物产生量的1.54倍;必要时,通过延长设施工作时间及启用备用设施等方式,可提升至医疗废物产生量的1.87倍。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 王溪 李劲松 四川台 江西台 辽宁台 山西台 湖州台)

  • 相关阅读
  • 贯通协同做实涉农资金项目监督

      本期嘉宾  戚 军 山东省临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齐晓勇 云南省普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李源源 重庆市丰都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找准服务保障乡村...

    时间:07-19
  • 深挖圈海占地背后腐败:36名公职人员被审查调查

      36名公职人员被审查调查 挽回国家经济损失7亿余元  深挖圈海占地背后腐败  本报记者 李灵娜  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农业渔业资源丰富,素有海南“鱼米之乡”的美誉。一段时间以来,临高县全面从严治党...

    时间:07-19
  • 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解读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数据半年报  7月1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2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从总体情况看,今年上半年,中央纪委国...

    时间:07-19
  • 2022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公布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2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本报讯 2022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175.2万件次,处置问题线索73.9万件,谈话函询15.1万件次,立案32.2万件,处分...

    时间:07-19
  • 完善监测网络 实现臭氧污染精准治理

      ◎本报记者 李 禾  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均已开展以非甲烷总烃为代表的VOCs总量监测,分析各城市VOCs浓度水平。目前,臭氧超标城市中,已有134个城市开展了VOCs自动监测。  随...

    时间:07-19
  • 林长制全面建立 近120万名林长守护森林草原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2020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今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实现了‘...

    时间:07-19
  • 中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色调由“黄”变“绿”

      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 水蚀、风蚀“双减少”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主色调由“黄”变“绿”  本报记者 付丽丽   【防治水土流失 建设美丽家园①】  编者按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显示,2021年度我国继续...

    时间:07-19
  • 职业教育信息化下一站: 数字技术由辅助手段走向深度应用

      ◎本报记者 张盖伦  74.54%  《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显示,74.54%的职教教师表示会经常使用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教学。除了多媒体设备外,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资源也受到老师青睐...

    时间:07-19
  • 瞄准产业趋势完善服务 这片生命科学试验田成果丰硕

      ◎本报记者 华 凌  历经20多载,目前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了200多名高层次人才,入驻了500多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同时建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形成从基础研究、中试研发、生产流通到终端医疗的...

    时间:07-19
  • 中国科研团队找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

      我科研团队找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史俊斌 通讯员杨远远)近日,国际著名期刊《细胞》在线刊发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

    时间:07-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