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让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2022-07-22 08:43:17

来源:人民日报

  让农户多种粮种好粮(话说新农村)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跃升的农业现代化让粮农多种粮、种好粮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越来越牢固

  眼下,夏粮丰收到手后的粮农不遑休整,又投身在繁忙的秋粮田管中,为的是夺取秋粮丰收。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种粮大户徐淙祥感慨:“党的政策好,粮食产量高,粮农收入增,俺们赶上了好时代。农民挑上了农业现代化‘金扁担’。”

  对粮农来说,多种粮、种好粮离不开好种子。

  依靠好种子,徐淙祥变身种粮能手,带着乡亲们一起种好粮;依靠好种子,袁隆平团队不断将杂交水稻产量推向新高,不断推广到各地……中国粮食主要用上中国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近10年来,我国已审定、登记主要农作物品种达到3.9万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实现完全自给。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83公斤,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对粮农来说,多种粮、种好粮要有好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农业科学家李保国的“梨树模式”让黑土地耕作层得到涵养;北大荒集团通过水利设施保养和提升黑土地品质,粮食产量不断迈向新高……放眼全国,黑土地保护、盐碱化耕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耕地保护长出了牙齿,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为稳固大国粮仓夯实了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建成8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近40%,每亩产能提高10%至20%。

  对粮农来说,多种粮、种好粮还需要农业机械化。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手机成了粮食生产新农具,无人植保机成了粮食生产好帮手,大型联合收割机成了粮食生产“大靠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成为粮食生产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水平已分别超过97%、85%和9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近年来,我国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迈上60%的新台阶。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跃升的农业现代化让粮农多种粮、种好粮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越来越牢固。但也要看到,让粮农多种粮、种好粮,当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种粮成本刚性增长,农业科技开发和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粮食生产体制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让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方面要持之以恒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另一方面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制度供给上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确保“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责任约束上,要抓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粮食生产年年抓紧,季季落实。

  高云才

  • 相关阅读
  • 王毅:坚持用习近平外交思想自觉武装头脑,主动引领实践

      2022年7月24日,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毅表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我们做好外交工作的根本前提。过去十年,外交战线坚持用习近平外交思想自觉武...

    时间:07-24
  •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丨“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新华社记者骆飞、唐兴  红色、绿色、蓝色……飞针走线五彩缤纷;绣、插、点、挑……制作手法千变万化;龙凤纹、鱼鸟纹、蝴蝶纹……刺绣图文寓...

    时间:07-24
  • “问天”升空 航天科技四院为其点燃“第一把火”

      中新网西安7月24日电(杨英琦)24日,问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的护送下,顺利进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四院)为问天实验舱提供了全部舱体动、静结构密封产品及...

    时间:07-24
  • 聚焦信息安全 航天信息再度获评国资委标杆“科改示范企业”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所属“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2021年度专项考核结果的通知》。记者24日获悉,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

    时间:07-24
  • 台湾新增2173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华社台北7月24日电(记者齐湘辉、岳夕彤)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24日公布,新增2173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包括21460例本土病例及277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病例中新增65例死亡。  指挥中心说明,新增本土病例...

    时间:07-24
  • 2022年江源科考启动 重点研究“冰和碳”

      新华社西宁7月24日电(记者陈杰、田中全)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24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这次科考活动将为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进行定点“体检”,其中冰储量和湿地碳储量观测是此次科考的重点。  202...

    时间:07-24
  • 文昌航天发射场多举措确保问天实验舱“零窗口”发射

      新华社海南文昌7月24日电(黄国畅、屠海超)7月24日14时22分,问天实验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这次任务,也是该发射场执行空间站建造任务以来首次实施的“零窗口”发射。  据了解,发射窗口是指允许火箭发...

    时间:07-24
  • 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 适合我国疫苗生产

      央视网消息: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当中,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占了绝大多数,而在国外的许多国家则使用了mRNA疫苗,那么灭活疫苗技术是否是落后的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

    时间:07-24
  • 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央视网消息:今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5.7%,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生态...

    时间:07-24
  • 我国臭氧浓度总体稳定 持续推进协同治理

      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 我国臭氧浓度总体稳定 持续推进协同治理  央视网消息:今年1—6月,臭氧的平均浓度为1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3%。为什么近几年臭氧污染问题开始凸显?来听听专家的解读。  ...

    时间:07-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