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学习关键词丨从总书记的贺信,读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2022-07-22 10:16: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彰显了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中国担当。

  目前,全世界共有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以18个项目位居第一。

  历史文化遗产,凝聚着传统智慧,记录着人类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

  与人们熟知的其他遗产相比,农业文化遗产显著的特征在于——诞生在过去,至今仍在使用,并且是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经济来源。

  不久前,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认定我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和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习近平总书记引述《吕氏春秋》一书指出,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

  精耕细作与间作、轮作、套种技术体系,用地养地结合,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农业文化遗产生动阐释了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是重要的生物、文化和技术基因库。古老智慧泽被当下,启迪未来。

  今年7月17日至19日,以“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举行。

  大会举行期间,多国农业部长、驻华使节、专家学者等,走进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详细了解稻鱼共生系统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05年6月,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结合“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新路径,农业文化遗产正展现出新的活力。

  青田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建立“生态+、品牌+、互联网+”机制,探索把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经济价值,创造出“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青田模式,打通稻鱼共生向农民共富的转化通道。

  截至2022年6月,青田稻田养鱼产业面积已达8万亩,标准化稻田养鱼基地3.5万亩,年综合产值超过5亿元,成为青田东部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

  从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到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从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到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正在“活”起来,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记载了农业发展的历史,也启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贺信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启动实施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和认定工作,推动农遗事业迈上新台阶。

  “我们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共建绿色家园。面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勇于担当、同心协力,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共同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功能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形态农业文化遗产交流互鉴,携手构建世界农耕文明保护传承的美好未来……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成功实践者和主要贡献者。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耕耘收获,四季更迭,古今辉映。农业文化遗产,见证着人类的古老智慧,也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 相关阅读
  • 王毅: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洞察大势、把握规律的真理力量

      2022年7月24日,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毅表示,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应运而生,在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实践中丰富发展。外交战线通过十年来...

    时间:07-24
  • 王毅:坚持用习近平外交思想自觉武装头脑,主动引领实践

      2022年7月24日,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毅表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我们做好外交工作的根本前提。过去十年,外交战线坚持用习近平外交思想自觉武...

    时间:07-24
  •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丨“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你们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  新华社记者骆飞、唐兴  红色、绿色、蓝色……飞针走线五彩缤纷;绣、插、点、挑……制作手法千变万化;龙凤纹、鱼鸟纹、蝴蝶纹……刺绣图文寓...

    时间:07-24
  • “问天”升空 航天科技四院为其点燃“第一把火”

      中新网西安7月24日电(杨英琦)24日,问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的护送下,顺利进入太空。此次发射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四院)为问天实验舱提供了全部舱体动、静结构密封产品及...

    时间:07-24
  • 北京疾控:朝阳区感染者接触进口冷链食品感染可能性大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24日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7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序列属于...

    时间:07-24
  • 聚焦信息安全 航天信息再度获评国资委标杆“科改示范企业”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所属“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2021年度专项考核结果的通知》。记者24日获悉,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

    时间:07-24
  • 台湾新增2173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华社台北7月24日电(记者齐湘辉、岳夕彤)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24日公布,新增2173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包括21460例本土病例及277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病例中新增65例死亡。  指挥中心说明,新增本土病例...

    时间:07-24
  • 2022年江源科考启动 重点研究“冰和碳”

      新华社西宁7月24日电(记者陈杰、田中全)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24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启动。这次科考活动将为长江源和澜沧江源地区进行定点“体检”,其中冰储量和湿地碳储量观测是此次科考的重点。  202...

    时间:07-24
  • 文昌航天发射场多举措确保问天实验舱“零窗口”发射

      新华社海南文昌7月24日电(黄国畅、屠海超)7月24日14时22分,问天实验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这次任务,也是该发射场执行空间站建造任务以来首次实施的“零窗口”发射。  据了解,发射窗口是指允许火箭发...

    时间:07-24
  • 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灭活疫苗是成熟技术 适合我国疫苗生产

      央视网消息:目前国内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当中,灭活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占了绝大多数,而在国外的许多国家则使用了mRNA疫苗,那么灭活疫苗技术是否是落后的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

    时间:07-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