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环评如何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生态环境部详解环评相关工作

2022-07-22 11:25: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环评如何守住生态环境底线?——生态环境部详解环评相关工作

  新华社记者黄垚、高敬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环评工作如何在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开展的同时守住生态环境底线?面对新污染物治理等新要求,环评将如何发力?生态环境部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环评相关热点问题。

  加快重大项目环评审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13.4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万个。下阶段,要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提出一系列服务措施和创新举措。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审批4.78万个项目环评,涉及总投资超过8.4万亿元,同比上升28.9%。

  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共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91个,其中铁路、水利、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和煤炭保供等项目45个,涉及总投资约7000亿元。完成20个煤矿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新增产能1.25亿吨/年;完成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环评文件审批;完成雄忻高铁、沪渝蓉沿江高铁等7个铁路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总投资达4800亿元。

  刘志全说,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同时,生态环境部还指导地方落实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对降低的51个二级行业环评类别和取消的40个二级行业登记表的项目,严格落实简政放权举措,明确“名录之外无环评”。取消、简化的项目主要涉及环境影响因子单一、环境治理措施成熟、环境风险可控的行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

  刘志全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通过深化产业园区等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等,进一步优化和简化管理;同时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格执行新要求,简化报告表编制内容,做好面向基层的指导帮扶,同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

  刘志全介绍,环评在服务重大项目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法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对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的重大项目,重点指导优化调整选线、主动避让,确实无法避让的,要求采取无害化穿(跨)越等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最大程度减缓不良环境影响。

  对涉及居民区的交通项目,强化对噪声污染的防治,要求尽量减少正下穿居民区和地面敷设,优先采用声屏障等阻断噪声源的措施。对水利水电等重大项目,要求采取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增殖放流、低温水减缓、生态调度等严格的生态环保措施……

  “从全国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情况来看,虽然环评文件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属于个别情况,但性质极其恶劣。”刘志全表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弄虚作假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

  2021年以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已将存在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等问题的265家单位和217人列入环评失信“黑名单”或限期整改名单。组织对在环评信用平台建立诚信档案的环评单位和环评工程师进行全面排查,对8000多家环评单位和14000多名从业环评工程师做到一家一家过、一个一个查,坚决清理不具备技术能力的“空壳”环评公司和存在“挂靠”等违规行为的环评工程师,以及诚信档案基础信息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人员。

  刘志全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坚决打击环评弄虚作假,积极协调地方和公检法等部门,推动依法查办环评造假典型案件;进一步落实好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质量负责的主体责任等。

  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备受关注。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管理。

  “目前部分已经出台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已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刘志全表示,对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如涉及有机氯杀虫剂等持久性有机物生产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环评。

  同时对已纳入排放标准的新污染物严格管控。如二恶英已纳入15项国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管控,在开展这15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要对二恶英从产生过程控制到达标排放进行充分论证,对其在周边环境的现状、项目建成后该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相关环境风险分析,并提出可靠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环境影响可接受。

  刘志全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推进新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研究,做好与新污染物技术标准、调查监测方法规范等的衔接;同时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切实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源头防控作用。

  • 相关阅读
  • 太空之家“升户型” “神十四”航天员迎“最好奇”舱段

      中新社海南文昌7月24日电 题:太空之家“升户型” “神十四”航天员迎“最好奇”舱段  作者 马帅莎  七月盛夏,椰林海滩,阳光炙热。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问天实验舱在这里点火升空,踏上“问天”之旅。...

    时间:07-24
  • 江西新余通报“某宾馆将承办日本夏日祭活动”:未承办相关活动

      中新网南昌7月24日电 (记者 李韵涵)24日,“新余发布”微信公众号通报“新余某宾馆将承办日本夏日祭活动”一事,通报称,该市辖区文广新旅部门未收到举办类似活动的申请,该宾馆未承办相关活动。  该通报称,7...

    时间:07-24
  • “问天”发射引发海南航天旅游热

      中新社海南文昌7月24日电 (符宇群 张月和)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发射。正值盛夏,炎炎烈日丝毫没有阻挡全国民众游览热情,一大早他们携带各式装备...

    时间:07-24
  • 中国红基会发布专项审计报告:捐赠2100万元支持受灾学校重建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 (张素 侯力新)记者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获悉,该基金会日前发布一份专项审计报告,其中显示,捐赠2100万元(人民币,下同)支持新乡25所、鹤壁26所受灾学校重建,助力学校开展灾后校园设施重建...

    时间:07-24
  • 广东河源发生2.7级地震 市民称有明显震感

      中新网河源7月24日电(颜新阳 宋秀杰)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2022年7月24日16时31分在广东河源市源城区发生2.7级有感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截至记者发稿时,尚无民众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据了解,此次震中位...

    时间:07-24
  • 习近平: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2022年7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

    时间:07-24
  • 绘学习丨跟着总书记感受遥远太空的中国式浪漫

      “天宫”在轨建造、“神舟”飞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北斗”组网……从远古神话梦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航天事业飞速发展,中国航天的每个脚步都深深嵌入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巧妙借用...

    时间:07-24
  • 深圳“07·15”疫情以来已出病例均为奥密克戎BA.2进化分支

      中新网深圳7月24日电 (朱族英 李梦梦)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林汉城在24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深圳“07·15”疫情以来,已出病例的基因测序结果均为奥密克戎BA.2进化分支。  林汉城表示,虽然“07·...

    时间:07-24
  •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国累计建设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郭超凯 余湛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23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已累计建设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  当天,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数字经济...

    时间:07-24
  • 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在轨迎接航天器

      中新社海南文昌7月24日电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

    时间:07-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