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守护冰川雪山 呵护高原生态

2022-07-25 17:32:44

来源:人民日报

  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科研监测,西藏——守护冰川雪山 呵护高原生态(美丽中国)

  核心阅读

  冰川雪山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强对冰川雪山资源的保护,强化管理水平,并立足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展科学研究,力争以更科学的方式守护雪域高原。

  冰川雪山不仅是美丽风景,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来,西藏大力开展冰川雪山保护工作,力争以更科学的方式守护雪域高原。

  冰川雪山——

  

  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普若岗日冰川位于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在6000米至6800米之间,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中低纬度冰川。

  在通向普若岗日冰川的路上,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阿木管理站负责人白玛桑培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当地暂停各类旅游接待服务,目前冰川周边的草场正在不断恢复。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最为知名的雪山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珠峰周边区域生态日渐向好。日前,今年5月开展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发布了一批初步研究成果。科考专家们认为,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状况整体改善,特别是2010年以后,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且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植被改善程度优于实验区及周邻地区。

  据第二次青藏科考队估算,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冰川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常年积雪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从储量上看,该区域冰川的冰储量约为8850立方公里,换算成水量约8万亿立方米。

  这些冰川雪山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许多地表径流的来源,滋润着高原水系的发育,也深刻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朱海峰常年关注藏东南地区冰川与周边树种的关系。“冰川的变化,对周边树木生长产生着深刻影响。长期的冰川进退,也让冰川末端的植被类型发生着变化。”朱海峰介绍。

  保护——

  

  多种措施守护高原生态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告诉记者,1976—2010年,青藏高原中部江湖源的色林错、纳木错等6个湖泊面积扩张了20.2%;其中,受冰川融水补给的色林错、纳木错和蓬错湖泊水位较非冰川补给湖泊上涨更明显。据介绍,在冰川融水的影响下,曾经是西藏第二大湖泊的色林错面积快速增长,如今已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

  冰川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但也受一些其他因素影响。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位于拉萨北部的廓琼岗日冰川出现冰川消融引起的空洞、断裂以及裂隙,表面有表碛覆盖。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拉巴卓玛介绍,冰川在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叫作冰碛,又称冰川沉积物。随着一部分冰川的消融,这些碎屑暴露于冰川表面就会形成覆盖冰体的表碛。“表碛覆盖会加速冰川的消融,而部分表碛的产生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也应减少冰川区的人类活动。”拉巴卓玛说。

  在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守护坐落于他们辖区内的岗布冰川。

  2021年9月,为更好保护岗布冰川,当地相关部门发布公告,宣布岗布冰川“除科考、资源调查等工作需要外,禁止一切旅游活动”。在通向岗布冰川的道路上,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设下哨卡,对希望去冰川旅游的游客开展劝返工作。

  除了旅游,登山活动也被严格管控。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与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开展登山活动的公告,明确指出,在西藏5000米以上独立山峰进行登山活动,应在活动实施前1个月向西藏自治区体育局申请。该公告明确,登山组织方和登山者还应同时遵守相关规定,保护山峰生态环境。凡登山组织方和登山者违法违规登山,自治区体育局将予以通报和行政处罚。

  科研——

  不断加强观测研究

  在廓琼岗日冰川末端矗立着一座30米高的监测塔——拉萨河一号河谷冰川立体监测平台。除了监测塔,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员还架设了冰面自动气象站、冰温与位移监测仪。

  自2020年监测塔等设施建成后,姚檀栋带领的研究团队也在持续推进拉萨河一号廓琼岗日冰川保护站建设。据介绍,对廓琼岗日冰川的观测将揭示不同气候模态下的冰川变化特征及机理,厘清融水径流对出山口径流的补给过程及贡献。

  “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有16个科考小组270余名科考队员参加,涉及5项核心任务,均与珠峰区域独特的地理特征有关——以更科学方式保护珠峰,正是这轮科考的重要目的之一。

  监测冰川不仅仅是为了增进人们对冰川的认识,进而更好地保护冰雪资源,也是为了监测潜在的灾害,尽可能避免冰川变化引发的次生灾害。

  在藏东南山区绵延的山岭中,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华勇正开展科学观测。在冰川末端形成的一个个巨大冰湖,对游客来说或许是美丽风景,但陈华勇知道,很多冰湖也可能意味着风险。“冰川变化以十年为尺度,但很多灾害的发生就在一瞬间。短时间持续高温引起冰川消融和超强降雨是诱发这些灾害的主要原因。”陈华勇告诉记者。

  因此,加强监测非常重要。很多年前,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一般采取现场观察的方式判断冰川的变化,以此评估灾害情况。如今,科学设备不断进步,陈华勇等人也得以更科学、高效地开展灾害预警相关工作。

  “在天上,我们有高清遥感、卫星云图、气象雷达、无人机;在地面,我们架设接触式警报器、地声警报器、超声波泥位报警仪设备,它们共同组成了空天地一体的监测网络,切实监测着冰川的微小变化。”陈华勇说。

  • 相关阅读
  • 中国护士数量十年翻了一番

      中国护士数量十年翻了一番(人民健康这十年⑥)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服务于人的生老病死的全过程,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中,还是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等威胁人...

    时间:07-26
  • 2022年上半年海关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1万种次

      海关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3.1万种次  本报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任涛)海关总署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海关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173种,3.1万种次;境外预检淘汰不合格动物4.2万头,淘汰率21.16%;...

    时间:07-26
  • 绿色建筑,擦亮“低碳环保”新名片

      仲夏时节,骄阳似火。7月16日,海南省海口市国投生态环境大厦项目现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安装龙骨、衬板、装饰条……施工人员正为安装玻璃幕墙做准备。  “项目所用的建筑材料大多都可回收降解,同时屋顶光电...

    时间:07-26
  • 智慧城镇建起来

      最近公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确定了到202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线图。其中,借助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推动城镇智慧化改造格外引人关注。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数字技术的快速...

    时间:07-26
  • 加大对文娱领域高净值人群逃税惩处力度

      加大对文娱领域高净值人群逃税惩处力度【 最高法发布10件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  □ 本报记者 张晨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司...

    时间:07-26
  • 后备厢经济,考验城市治理水平

      后备厢经济,考验城市治理水平【 哪些地方可以摆摊 食品安全如何监管 卫生扰民等问题怎么解决】  ● 后备厢经济形式灵活、机动性强、门槛不高,可以拓展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疫情时代的...

    时间:07-26
  •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 查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4.8万人

      查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4.8万人【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  本报北京7月25日讯 记者董凡超 记者今天从公安部获悉,7月22日至24日连续3个晚上的20时至次日凌晨2时,全国公安机关开展首次夏...

    时间:07-26
  • 用好跨省补偿机制,生态将成大赢家

      用好跨省补偿机制,生态将成大赢家【鲁豫“对赌” 保护黄河流域水质】  —  黄河流域省际横向生态补偿进行新实践。图为河南济源蟒河公园。新华社发(于建伟摄)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

    时间:07-26
  • 抓住“两头两尾”河南走出食品产业发展新路径

      【跨越新引擎】  ◎刘 丹  本报记者 乔 地  实习记者 孙 越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本省近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超...

    时间:07-26
  • 24小时太阳能不间断 问天实验舱背后的科技力量

      ◎本报记者 雍 黎  7月25日10时0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进入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是我国空间站中最大的单体舱段,它的建造攻克了哪些...

    时间:07-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