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在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增强历史自觉

2022-07-26 15:02:28

来源:光明日报

   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是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这一系列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于中华民族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世界文明共存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集中凸显了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中华文明的漫长演进历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有助于深入把握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与现代形态、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传统形态与创新形态,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有助于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定力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自觉。

   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是增强政党自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民族变迁,见证了多样文化的交流融合,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人类贡献。中华文明作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其时代转换和创新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全面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是深刻把握中华文明演进逻辑、揭示中华民族发展规律、展现中国人民精神创造图景的基本途径。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情、社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就要在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审视和研究中华文明。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树立正确文明史观,坚持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全面认清历史方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深入推进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始终秉承守正创新精神,不断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在继承创新中接续发展、在顺应潮流中赋予新质、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是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和显著优势,也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和内生动力。“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立足时代发展需要、人民精神生活需求,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和历史主动精神,接续开拓文明发展境界,构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丰富资源,充分挖掘和展现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生动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焕发中华文明时代活力。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也要充分吸收借鉴不同文明的精华。为此,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征,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有助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深入挖掘中华文明中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价值支撑,从而在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彼此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在求同存异中推进人类进步。

   (作者:龚 云、杨彬彬,分别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 相关阅读
  • “2022·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2022·北京人权论坛”26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公平公正合理包容:携手推动人权事业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出席并致辞。  白玛赤林指出,中共十八...

    时间:07-26
  • 新华全媒+丨近250个品牌亮相 第二届消博会主宾国法国开启国家馆

      新华社海口7月26日电 题:近250个品牌亮相 第二届消博会主宾国法国开启国家馆  新华社记者潘洁、周慧敏  伴着曼妙的钢琴曲,徜徉于一条充满法式风情的“拱廊购物街”,两旁展台陈列着时尚潮流服饰、化妆品和...

    时间:07-26
  • 李克强会见印尼总统佐科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6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印尼总统佐科。  李克强表示,中国与印尼是友好近邻,同为本地区发展中大国,也是天然合作伙伴。习近平主席将同你会谈,...

    时间:07-26
  • 中外学者共话可持续发展与人权保障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李晗雪)“2022·北京人权论坛”26日在北京开幕,当晚举行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权保障”分论坛上,与会专家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就可持续发展与人权发展的关系、构建包容性社会、如何在气候...

    时间:07-26
  • 人权专家:“美式超级自恋”造成人权灾难,妨碍国际人权的真正实现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 李京泽)“2022·北京人权论坛”26日在北京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金荣在分论坛发言中指出,美式人权观深刻反映了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美式超级自恋”,这给别国造成极...

    时间:07-26
  • 王毅会见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和外长蕾特诺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6日会见陪同印尼总统佐科访华的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统筹部长卢胡特和外长蕾特诺。  王毅表示,佐科总统把中国作为此次东亚之行的首站,表明印尼对发展对华关系...

    时间:07-26
  • 如何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北京文化论坛探讨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新社北京7月26日电 (徐婧 杜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近年来,北京努力建成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首要窗口。26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上,中外文化领域的政府代表和文化机构代表...

    时间:07-26
  • “2022·北京人权论坛”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王琦、董博婷)“2022·北京人权论坛”26日在京举行,主题为“公平公正合理包容:携手推动人权事业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白玛赤林出席并致辞。  白玛赤林...

    时间:07-26
  • 全国首个高原山岳救援实训基地在青海西宁挂牌成立

      中新网西宁7月26日电(祁增蓓 何延朝 黄开森)记者26日从青海省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以下简称“西宁消防”)获悉,25日,西宁市消防救援支队高原山岳救援实训基地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宗家沟自然风景区挂牌成立。据...

    时间:07-26
  • “追光者”王文涛: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中新网上海7月26日电 题:“追光者”王文涛: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记者 郑莹莹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42岁的王文涛说。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

    时间:07-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