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物”见初心·总书记的时代印记

2022-08-16 19:09:10

来源:学习小组

  1990年7月15日夜晚,雨过初晴,习近平读了新闻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心情难以平静,当即填下一阕《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第二天的《福州晚报》刊登了这首词。

  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习近平吟诵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他说:“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出自穆青、冯健和周原3位老记者之手。而更为人熟知的是,1966年2月7日,他们在《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那年,习近平13岁,上初中一年级。政治课上,老师读到这篇报道时,念着念着就哽咽了,一度讲不下去,捂着眼睛抽泣。习近平回忆:“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

  因为肝病,焦裕禄常疼得直不起腰。他棉袄上的第二、第三粒扣子是不扣的,方便左手揣在怀里,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病情加重,他就将茶杯盖上的疙瘩顶在痛处;如果两只手都腾不出,就用刷衣服的刷子一头顶着肝部一头顶着藤椅。时间长了,他办公坐的藤椅被顶出个大窟窿。

  一次,有公社同志向焦裕禄汇报工作。由于肝痛,焦裕禄强按着肚子做笔记,好几次疼得手发抖,笔从指间掉了下来。汇报的人看到这情形,忍着泪,话已说不出来了,焦裕禄却显得神情自若:“说,往下说吧。”同事们劝他去疗养,焦裕禄笑道:“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侮你了。”

  在兰考的1年零4个月,焦裕禄不知忍受了多少病痛,但他横下一条心,誓同“三害”(内涝、风沙、盐碱)作斗争。无论瓢泼大雨还是风沙漫天,别人往屋里跑,他总是往外冲;为了弄清兰考水道,他冒着大雨站在水中,跟着树叶测定洪水流向;为了搞明风口位置,他追寻风沙去向,追到沙落尘埃方肯罢休……即使在病重期间,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认为“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人们说,“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泡桐能吃苦,沙窝子里也能扎根,并迅速根深叶茂,挡风压沙,这是焦裕禄为治理“三害”找到的金钥匙。坐在那把有个大窟窿的藤椅上,他写下生命中最后一篇文章的提纲,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这般气概,不正是习近平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里所写的“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吗?

  习近平始终把焦裕禄视作从政榜样。他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上世纪80年代末,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违规占地建房问题,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用雷霆手段查处了2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有人嘀咕,习书记不抓经济发展,一上来就刹风,还得罪这么多人。但习近平态度坚决:我们做官不要想着不得罪人,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该得罪的人就要得罪。当干部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焦裕禄,推崇他的为官品质和为民情怀。2014年3月,因着“思君夜夜”的情结,他再次踏上兰考这片土地。走进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他说:“尽管看的听的都比较熟悉,但我还是想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因为这里的每一件实物、每一个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灵共鸣。”

  位于兰考县东坝头乡的张庄村,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村庄,距离黄河岸边只有几里地,历史上曾叫“下马台”。古代,张庄村通着官道,风沙大,路过的文官须下轿,武官须下马,因而得名。风沙不知吹了多少代,也治了多少代,代代无功而弃。直到1963年,焦裕禄带领群众挖泥封沙、栽种刺槐,才把这个兰考县最大的风沙口堵住了。

  2014年的兰考之行,习近平专门来到张庄村,开了一场干部群众座谈会。会场格外朴素,没有主持人,没有鲜花和条幅,空间狭小局促。习近平的开场白也十分简单:“请大家讲,我们是来听的。”看到总书记随和亲切,村民们踊跃发言,谈意见、提建议。习近平不时插话交流,一直认真做着记录。

  看到这个场景,一位村民激动地说:“当年焦书记在张庄蹲点的时候,我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跟着焦书记一起在下马台干过活儿。现在总书记百忙中,大老远来到这里,由衷地觉着咱的‘老焦’又回来了。”

  算起来,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不长,仅有475天。但兰考百姓把“老焦”记了一辈子、几代人——

  焦裕禄去世不久,有位老农站在他的坟前泣不成声:“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把你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上世纪90年代,护林老人王心茂住在山里,守护着焦裕禄留下的一片树林。“下马台大沙丘今天变成了‘元宝垛’,全靠老焦当年领着大伙种树治沙。”老人说,“谁要砍死一棵树,就是砍我一条腿;谁要撅折一根树枝,就是断我一个指头,我决不答应!”

  如今,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位工作人员的名字很特别——张继焦。不到1岁时,他因病重没钱医治,险些被扔到荒岗子上,是焦裕禄把他送到医院抢救,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张继焦常对别人讲:“我这辈子就做好一项工作,就是为我的焦裕禄爸爸守坟,只要我能动,我就守在这里。”

  今年8月16日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什么是焦裕禄精神?习近平这样概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他曾提出发人深省的“兰考之问”:“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在习近平看来,“很多东西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暂铸就了永恒,焦裕禄精神是这样,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都是这样。”

  • 相关阅读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中新网8月17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17日6时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8月17日白天,陕西南部、安徽南部、湖北中南部、湖南、江西、浙江、上海西部、福建、四川中东部、重庆、贵州东部和北部、...

    时间:08-17
  • 国际军事比赛-2022:“苏沃洛夫突击”中国车组勇夺第一

      8月16日,“国际军事比赛-2022”中国库尔勒赛区进入第二个比赛日,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参赛队展开激烈角逐。中国车组以14分52秒31的成绩取得“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单车赛第二轮第一名,创下了...

    时间:08-17
  • 多地高温仍在持续 长江水位“汛期反枯”

      8月16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五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也是中央气象台连续第27天发布高温预警。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末伏,但多地的高温仍在持续。  气象卫星监测显示,8月15日...

    时间:08-17
  • 科技日报:“精明”的美芯片法案打错了算盘

      美国视小于28纳米的先进制程芯片为“还魂妙药”,但一纸芯片法案,却逃不开逆势难行之局。  军备竞赛无赢家。芯片法案本质上就是由冷战思维主导的“技术恐怖主义”。美国似乎还没意识到,自身芯片制造产业多年...

    时间:08-17
  • 有效追踪耐药头状葡萄球菌 流行病学监测有了新工具

      科技日报讯 (洪恒飞 王桢干 记者江耘)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获悉,该院感染科俞云松教授与陈衍博士课题组通过首创的头状葡萄球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分型系统,揭示了利奈唑胺耐药头状葡...

    时间:08-17
  • 我科学家揭秘生物迁入洞穴定居规律

      科技日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陆成宽)幽暗的洞穴是生物避难所?16日,记者从中科院植物所获悉,通过分析东亚亚热带洞穴的28个特有生物,该所科研人员发现,88%的生物迁入洞穴定居事件,都发生在2300万年前的渐新世...

    时间:08-17
  • 冷湖天文基地签约落地 7家科研单位35个望远镜

      科技日报西宁8月16日电 (记者张蕴 实习生张琦)目前,青海省州两级在基地要素保障方面累计落实资金2.8亿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已签约落地7家科研单位9个望远镜项目共35个望远镜,总投资近20亿元……在8月...

    时间:08-17
  • “睿膜”闯关记:首个国产生物增材制造人工硬脑(脊)膜产业化之路

      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纤维材料逐层堆积出来的“睿膜”,贴在人体脑膜的受损处,就可以诱导组织细胞黏附、爬行生长,形成新生组织。  这并非科幻,而是我国首个成功实现产业化的生物增材制造人工硬脑(脊)膜。8月14日...

    时间:08-17
  • 众多前沿科技成果 将集中亮相2022年服贸会

      “这个FWH-1500无人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1000kg,任务载荷300kg,它的旋翼属于关键零部件,原来依赖从国外进口,价值20多万元,经过一番努力现在我们自己设计研发生产出来,把成本降至三四万元,不再受国外限制,目...

    时间:08-17
  •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

      科技日报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操秀英)记者8月16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实现中交,意味着项目设备安装全部完成,迈出试生产关键一步。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

    时间:08-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