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见·总书记看“共和国工业长子”,十年变迁强信心

2022-08-20 00:17:5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不强,工业是一个重要指标。

  8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考察调研期间,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察看公司创新成果,听取地方发展情况汇报。

  十年来,每次去东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会看一看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东北振兴大业。

  辽宁工业变迁,记录着“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时代景象,变的是不同时期的职责使命、发展路径,不变的是历史担当、为国情怀。

  老基地 新面貌——

  “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

  在辽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内燃机车。“一五”时期,国家确定的156个重大项目中,辽宁拥有24项,位居全国前列,为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建成了红火的“装备部”。

  然而,最先步入计划经济,最晚走出计划经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辽宁工业一度步履维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辽宁的发展,强调辽宁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此次考察,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推动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台机床的诞生地,对公司研发团队,习近平总书记夸赞他们长了中国人志气。机床,被誉为工业母机。走过靠裁员艰难度日的阶段,沈阳机床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自主研发的高铁专用五轴加工机床,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铁装备制造核心设备国产化,传统优势不断壮大。

  “辽老大”用当年打辽沈战役的劲头,打响了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这场硬仗。2021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8.7%,远超辽宁平均水平。

  十年间,首艘国产航母、航母舰载机、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金属纳米结构材料、“海翼”号深海滑翔机等重大创新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新赛道 新优势——

  “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工业老城迎来一系列新考验和新机遇。

  “医疗卫生服务加上信息化,如虎添翼啊!”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去辽宁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了解到有1000多家医疗机构在使用公司生产的远程医疗管理系统,他十分高兴。

  此次考察到访的新松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在企业展厅,习近平总书记察看辽宁先进科技产品展,了解新松公司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情况,称赞新松公司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要求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明确要坚持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截至目前,辽宁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是2012年的近8倍。

  振兴新优势,不止于此。拥有2100多公里海岸线的辽宁,曾身在海边不识海。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辽宁调研时提出,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发展既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又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辽宁在融入“双循环”格局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总书记考察过的沈阳远大企业集团,出口额从2013年的20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590亿元;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采用陆海联运新模式,前往哈萨克斯坦可节省一半运输时间。

  工业兴 全面兴——

  “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一以贯之,砥砺前行,作为共和国的‘种子队’,打出更好的成绩!”2018年9月27日,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考察时,得知企业结束了连续12年的亏损,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勉励。

  曾经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块“的确良”布料的辽阳石化,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打破“铁饭碗”,告别“大锅饭”,辽阳石化改革创新之路越走越开阔,2021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9亿元,效益创2004年以来最高水平,有效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福泽就业民生。

  这成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缩影。辽宁,正走在推动工业率先振兴、带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今年3月,《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这是加快辽宁工业振兴进而引领全面振兴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根据方案,辽宁将着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

  回望这十年的波澜壮阔,或打破国外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共和国工业长子”实现了新跨越。“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营造良好环境”、“充分激发青年人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盼,催人奋进。

  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到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发展大有可为。

  统筹:崔士鑫

  撰文:李心萍 吴姗

  策划:胡果 杜尚泽

  编辑:王靖远 贾雪

  校检:朱利

  图片:新华社(摄影:鞠鹏,视觉:毕晓洋 虞东升)

  • 相关阅读
  • 山西通报11例新冠肺炎感染者医疗救治情况:逐一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中新网太原8月20日电 (记者 李庭耀 范丽芳)8月17日以来,山西多地陆续报告省外入晋返晋人员中排查出多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记者20日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当日13时,山西晋城、运城、太原...

    时间:08-20
  • 观察“海洋之杯”水面舰艇专业比赛 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中新社青岛8月20日电 题:观察“海洋之杯”水面舰艇专业比赛 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中新社记者 李纯  由中国海军承办的“国际军事比赛-2022”“海洋之杯”水面舰艇专业比赛20日在中国青岛落下帷幕。全程随舰报道...

    时间:08-20
  • 天空视角看东北生态“蝶变”

      8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锦州市东湖森林公园,考察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三省考察调研,反复强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

    时间:08-20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希望的田野

      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的“国之大者”。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事实证明,想要端牢饭碗,就得保护好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时间:08-20
  • 一见·总书记来家里做客,常聊常新的那些话题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走进居民李水家中,察看厨房、卫生间、卧室等,之后在客厅落座并同一家人亲切交谈。  总书记来家里做客,在宽敞明亮的新居客厅,在洒满阳光的农...

    时间:08-20
  • 劳荣枝案二审庭审结束 法院将择期宣判(图)

      中新网南昌8月20日电 (记者 李韵涵 华山)8月18日上午9时30分到20日下午6时许,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上诉一案。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劳荣枝及其...

    时间:08-20
  •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在天津举行

      中新网天津8月20日电 (马帅莎 庞喻文)20日,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在天津举行。本届大赛共产生15枚金牌、15枚银牌、15枚铜牌、56枚优胜奖牌,合计101个奖项。大赛组委会给每个金牌队奖励人民币50万元、银牌...

    时间:08-20
  • 外交部驻港公署正告部分美英政客立即停止干预香港法治行径

      中新社香港8月20日电 针对一小撮美英政客妄图干预香港法治,公然对香港特区正当司法程序说三道四,为反中乱港分子撑腰打气,中国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20日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

    时间:08-20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邓鹏宏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纪委、辽宁省丹东市监委消息: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邓鹏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纪委纪律审查和辽宁省丹东市监察委员会监...

    时间:08-20
  • 新华全媒+|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题: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新进展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戴小河  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与非洲,相隔万里却合作紧密。18日晚,中非合作论坛第...

    时间:08-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