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述评

2022-08-25 08:33:16

来源:新华网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丨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述评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题: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述评

  新华社记者姜琳、谢希瑶、潘洁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

  关键一招:“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走进绿意盎然的深圳前海石公园,一块宛如“扬帆启航”造型的巨石上,镌刻着“前海”两个大字。

在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拍摄的前海石(2021年7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从这里远眺,昔日滩涂如今已是一派勃勃生机: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不断改写着天际线,见证这一“特区中的特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桥头堡”。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前海,作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的重要论断。6年后,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3年1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既有“破”的魄力,更有“立”的担当。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问题专门研究并作出决定,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石。

  以领导组织方式的变革,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将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2013年12月,我们党历史上首次在党中央层面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并在党的十九大后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已召开6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项,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促动制度建设形成整体合力。

  2018年2月,党中央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被认为是新时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标志。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2021年5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风雷激荡的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中,一系列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闯关夺隘:“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2020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辟阐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深刻内涵和辩证关系,指引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直面时代课题,破除发展瓶颈。

  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顺利升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多颗卫星,六架C919大飞机完成全部试飞任务……刚刚过去的7月,重大科技成果接踵而至。

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2022年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重点突破、全面布局。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43项科技体制改革部署破立并举,推动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跃升至第12位;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略城乡区域格局,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向关键处挺进,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分16批取消下放逾千项行政许可事项,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总数由2012年的近5500万户增加到2022年6月底的1.61亿户,市场主体活跃度大幅提升。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多通过改革的办法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我国发展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人们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观(2018年1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保持战略定力,重塑发展优势。

  置身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在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同时,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开放发展中把握战略主动。

  从举办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从在全国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启航;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施行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2019年3月15日摄)。大会通过外商投资法。新华社记者 刘彬 摄

  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一个个新地标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新篇章。

  人民至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三病房内,罕见病患儿果果注射了特效药诺西那生钠。历经两轮9次医保集采谈判,该注射液价格由每支70万元降至3.3万元,并进入新医保目录。

  十年来,我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除以药补医“顽疾”。已开展的7批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超过了50%,两批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降低百姓用药负担约3000亿元。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建机制、扫障碍、破难题,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每年超过千万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垃圾分类、清洁取暖、厕所革命……一桩桩民生“小事”,一次次成为改革发力点,一步步提升民生温度。

  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

在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金晖远洋社区,志愿者(左)指导社区居民垃圾分类(2021年3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山东日照市重度残疾农民崔大叔,由政府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首次领上了国家给的养老金,“生活有了保障”。

  2017年至今,我国共为1.6亿多人次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77亿元,超3000万困难老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每年近5000万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改革完善住房制度,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住房条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内蒙古阿尔山市一处棚改集中安置点(2019年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创造伟力。

  改革的成果,由所有人分享,改革的伟大历程,也由每一个人参与和见证。

在长春市二道区政务服务中心辅助填报区,市民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进行事项填报(2020年11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浙江个体工商户刘女士办理营业执照“最多跑一次”;北京市民张先生深有感受的改革,是个税抵扣为赡养老人、抚养幼儿减负;对广州外卖骑手小董来说,改革让自己有了职业伤害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2485个改革方案,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活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释放出了蕴藏于亿万人民的巨大活力。

乘客准备登上由重庆沙坪坝站开往成都东站的G8608次“复兴号”高铁列车(2020年12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迈步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汇聚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我们有信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海报设计:殷哲伦

  • 相关阅读
  • 国防部介绍今年下半年征兵工作情况

      中新网8月25日电 8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谭克非介绍,今年继续实行一年两次征兵,征集对象以大学生为重点,突出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征集,...

    时间:08-25
  • 中国军队赴俄参加“东方-2022”演习 深化与参演各国军队合作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8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军队赴俄参加“东方-2022”演习,旨在深化与参演各国军队之间的务...

    时间:08-25
  • 对话邬江兴院士:网络空间安全只是杀毒软件这么简单?

      大师课堂 | 对话邬江兴院士:网络空间安全只是杀毒软件这么简单?  央广网北京8月25日消息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新领域,网络空间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新领域。 ...

    时间:08-25
  • 我国第二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今日授牌

      今天,民航局为深圳市、重庆两江新区等第二批4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3个民用无人驾驶试验基地正式授牌。  据了解,为促进我国无人驾驶航空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有序开展我国民用无人驾驶...

    时间:08-25
  • “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都面临着内外压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仍达到2.5%。”韩国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中国经济观察研究所所长朴汉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

    时间:08-25
  • 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聚焦“智慧城市” 为经济赋能 为生活添彩

      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近日在重庆举行,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知名企业负责人等,通过线上方式参会并作视频演讲,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新技术、新动态、新趋势等。  本届大会延续“智...

    时间:08-25
  • 非洲观察丨中非合作持续拓展不断深入 前景可期

      近日,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圆满闭幕,会议进一步巩固了中非间的团结合作,给中非未来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中非双方共同发展、共同振兴之路前景令人期待。  会议声明,在继续做强基础...

    时间:08-25
  • 生态环境部:因地制宜确定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目标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博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长江流域总磷污染控制方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编制指南》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时间:08-25
  • “非升即走”压力大 如何让科研“青椒”崭露头角?

      减负!让科研“青椒”崭露头角  晚上11时,高校讲师张碧林(化名)还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备课,这几乎是他每天生活的常态。博士毕业至今已经第9个年头,一周要上6门大课,但他还没评上副教授,而学校里和他类似的“...

    时间:08-25
  • 国防部:中方军事演训活动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当、正义之举

      中新网8月25日电 据国防部网站消息,8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大校答记者问。谭克非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近期在中国台湾岛附近开展的一系列军事演训活动公...

    时间:08-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