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造肌肉“以柔代刚” 在微细管道巡检探测中大显身手

2022-08-31 09:29:04

来源:科技日报

  航空发动机有许多复杂弯曲的管道,定期巡检这些管道,依靠的是管道机器人。以刚性材料制成的机器人“块头大”,无法进入微细管道,但一种靠智能材料驱动的软体机器人,有望填补微细管道巡检探测设备的短缺。

  近期,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代机构学与机器人化装备实验室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以新型软性材料介电弹性体致动器和基于智能复合微结构的锚定单元作为人造肌肉和传动装置,构建的蚯蚓仿生管道机器人。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机器人》。

  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窄小的环境中来去自如。由新型软性材料构建的人造肌肉具有可控收缩和舒张变形特性,智能复合微结构的作用则类似于蚯蚓腹部的刚毛,使机器人在微细和弯曲的复杂管道内高速“蠕动”。

  人造肌肉在外界刺激下可变形

  目前已研发的管道机器人有轮式、腿足式、履带式等,其电机、齿轮、传动杆件等主要构件使用的是刚性材料,适用于大口径管道巡检。当涉及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细管道时,其尺寸不能按比例缩小。

  而该团队研发的蚯蚓仿生管道机器人仅比常见的蚯蚓体型稍粗,机器人重量只有2.2克、长4.7厘米、直径不到1厘米。与蚯蚓由若干小体节组成稍有不同的是,该管道机器人由3部分拼装而成,分别为延伸单元、锚定单元和磁单元。

  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赵慧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实现管道机器人尺寸小型化的关键在于智能材料的选取和制备。

  该机器人的延伸单元是一种柔软的人造肌肉。针对刚性材料无法缩小等问题,该团队创造性地将弹性体软材料和柔性电极材料层层交替堆叠卷绕,制备成机器人的人造肌肉。

  赵慧婵介绍,采用这种方式制备的人造肌肉十分柔软,具有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等优势,其智能性体现为在外界(电场)刺激作用下可变形,能够在弯曲管道中被动适应管道曲率。此外,利用人造肌肉独有的可控收缩和舒张变形特性,机器人可在管道中快速“蠕动”。

  避免软性材料黏性影响运动速度

  “蚯蚓的蠕动行为给了研究团队很大的启发。”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汤超表示,为使管道机器人真正动起来,除了上文所述由人造肌肉构成的延伸单元,另一个关键要素是机器人的锚定单元。

  为了制造锚定单元,团队经过一番讨论研究,决定采用一种专门制作微小材料的加工技术——智能复合材料微结构技术。“基于该技术,研制人员通过激光切割以及热压成形工艺,设计制造了一种特殊的刚性组件,它密密麻麻地附着于延伸单元底部,可使机器人高效移动。”汤超说。

  通过人造肌肉和刚性组件,使管道机器人像蚯蚓一样“蠕动”的物质基础已经具备。但是,管道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其需要在多介质、多材质、变管径的复杂管道内,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探测。那么,该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会受到材料哪些方面因素的影响呢?

  赵慧婵介绍,多次实验表明,在高频的驱动下,软性材料的黏性会阻碍自身的变形幅度,并且使得变形与驱动信号之间形成一个很小的时间差;而共振的特性可以放大变形的幅度。“我们通过调制驱动信号的频率和相位,来匹配和适应材料的黏性、惯量、弹性等特性,从而避免黏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共振带来的增益效应。”赵慧婵说。

  研究人员对机器人的动态特性做了建模和分析,对软性材料驱动的一些特性例如黏性、共振特性等,进行了调控和利用,最终实现了机器人在亚厘米大小管道中各方向的快速运动。实验发现,机器人以约100赫兹的频率“蠕动”时的运动速度可以保障探测效率。

  据悉,由新型软性材料构建而成的人工肌肉和智能复合微结构,除了用于制造微型管道检测机器人以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微小型机器人的驱动和传动,例如微型飞行器、微型地面移动机器人等。赵慧婵表示,这款管道机器人目前在实现产业化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制备工艺的规模化和稳定性问题、智能材料与结构本身的服役寿命等。

  赵慧婵表示,这款管道机器人,将来有望在航空发动机管路检修等领域发挥作用。“当前的飞机发动机检查方法非常耗时,依赖于高技能的工程师。研究团队希望这种依靠智能材料驱动的‘以柔代刚’的机器人,能在飞机发动机管道中进行检测,同时将沿途的所有图像发回,以节省工程师的时间和精力。”她说。(本报记者 唐 芳)

  • 相关阅读
  • 敬观、缅怀,感悟吴孟超日记里的点滴

      新华社上海8月31日电(记者袁全、丁汀)“2019年6月7日,晴,今天是端午节,上午11点……”这是吴孟超院士生前在日记本上留下的最后几个字。  8月31日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让我们来看...

    时间:08-31
  • 第十届济南国际泉水节将于9月6日启幕

      中新网济南8月31日电(魏筱溪)以“助创典范城、彰显软实力”为主题的第十届济南国际泉水节将于9月6日启幕。本届泉水节特别设置了“数字赋能,云端赏泉”等活动,线上与线下互为补充,使不能到现场感受泉水之美的游...

    时间:08-31
  • 安徽人才资源总量达1132万人

      中新网合肥8月31日电 (记者 张俊)“安徽这十年”党的建设专场发布会31日在合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1132万人。  据安徽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朱春...

    时间:08-31
  • 中老两国媒体携手共建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

      中新网长沙8月31日电 (记者 唐小晴)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30日至31日在长沙举行。其间,芒果TV、老挝国家电视台、云南无线数字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平台建设、内容授权与译制、融合传播等领域开...

    时间:08-31
  • 安徽每年选派超千名干部人才赴沪苏浙跟班学习

      中新网合肥8月31日电 (记者 张俊)“安徽这十年”党的建设专场发布会31日在合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安徽探索建立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适应的干部交流机制,每年选派超千名干部人才到沪苏浙开发园区、重点企业跟...

    时间:08-31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250.6万剂次

      中新网8月31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2年8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3250.6万剂次。资料图:中学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时间:08-31
  • 山西公布代县大红才矿业“6·10”重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 为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8月31日,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了忻州市代县大红才矿业有限公司“6·10”重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起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责问责27名公职人员和25名相关企业人员。  2021年6月10日7时20分许...

    时间:08-31
  • 《2022视频文创产业发展指标(马栏山指数)》发布

      《2022视频文创产业发展指标(马栏山指数)》发布  视频文创产业创新将呈现七大趋势  湖南日报8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廖慧文)今天上午举办的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08-31
  • 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科技赋新能 融媒向未来”技术应用论坛举行

      新技术带来新应用助推“智媒体”  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科技赋新能 融媒向未来”技术应用论坛举行  湖南日报8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今天下午,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科技赋新能 融媒向未来”技术应用论...

    时间:08-31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时间:08-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