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将走向世界

2022-08-31 14:39:43

来源:光明日报

  【热点观察】

  日前,大型国际合作系列项目“徒步国家文化公园”合作发布会在京举办。该项目旨在采用沿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徒步旅行的方式,以纪录片、短视频、网上云社区、图书等形式面向全球传播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理念,打造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国际性的中国文化品牌。

  近年来,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相继出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全国多地陆续展开。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所涉沿线省份,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到重点项目建设、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各段落游人如织,建设成效显著。接下来,如何讲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擦亮国家文化公园名片,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将成为重要课题。

  一项重大文化工程

  2019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强调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近两年,黄河、长江又相继被纳入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文化工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根据相关负责人的解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这也意味着,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项国家顶层设计,拥有不可替代的复合功能,将成为文化资源的宝库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以及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舞台。

  今年暑假期间,不少人直观感受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带来的显著变化。比如一些标志性项目陆续开放或封顶:位于杭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放一年有余,馆中基本陈列和各专题展集中呈现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和当代形象,成为热门打卡地;近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主体结构封顶,黄河国家博物馆也即将整体建成,在郑州矗立起一个新地标,它们成为讲述“长城故事”“黄河故事”,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再如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段落绿色廊道和景观带陆续建成、各具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相继开门迎客,“诗与远方”让中华优秀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而在这些显性变化背后,还有更多系统工程正在积跬步以至千里。保护传承工程通过修缮和集中连片保护,抢救濒危损毁文物、加大管控力度,通过展览展示等提高传承活力;数字再现工程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对历史名人、诗词歌赋、典籍文献等关联信息进行实时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以空前力度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一批文学艺术经典

  “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有画面了!”不久前,黄河进入主汛期,壶口瀑布奔腾奇观多次登上热搜,网友直言:面对咆哮的黄河,《保卫黄河》这首经典音乐不由得在脑海中打转,激昂澎湃,鼓舞人心。面对黄河,我们脑海中涌现的又何止“大合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流传千年的诗句也如画般浮现于我们眼前。这些名篇佳作是母亲河的伟大馈赠,更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相关文学艺术经典同样需要保护传承,并在继承传统中不断推陈出新。

  国家文化公园是承载着中华文化内涵的公共文化载体,是国家的象征。“万里长城”“千年运河”“两万五千里长征”“九曲黄河”等,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相关文学艺术经典大家也都耳熟能详。提到长城,“万里长城永不倒”萦绕耳边,“不到长城非好汉”响彻中外;提到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精神感天动地,《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等油画作品让人刻骨铭心;提到长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古诗今韵历久弥新。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各地展开,这些文艺经典势必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时代力作也会在火热的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不断涌现。比如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运河边的人们》,聚焦京杭大运河的沿岸环境治理,书写大运河的绿色之路,呈现大运河顺应时代、继往开来,联通历史与现在、中国和世界的大气象,成为讲好新时代大运河故事的精品力作。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库,聚焦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沿线变化,从中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必能创造出深入人心的精品佳作。而这些精品佳作一方面为打响中国文化品牌鼓与呼,另一方面也会为广大人民群众走近国家文化公园打开一扇窗、一扇门。

  一张中国文化名片

  一项重大文化工程,一批文学艺术经典,最终将汇成一张闪亮的中国文化名片。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总体建设布局,这项重大文化工程强调还生态、还文化、还园于民的理念,突出创新性、公益性、开放性和国际性,对内强调民族化和本土化,对外适应国际化和普遍化,从创新立意到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标识,无不彰显著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与中国风范。因此,向世界讲好中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擦亮这张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文化名片,十分必要。

  讲好中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容不得浮躁和应付。具体来说,首先要形成中国国家文化公园品牌意识,它是无数张中华文化名片的集成,是国家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磅礴的文化载体和不屈的民族精神,着力构建和强化的中国国家象征,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其次要深入挖掘国家文化公园相关文物和文化资源丰富内涵和动人故事,并将其具象化,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展现给世界人民,增强文化的存在感、传播力及影响力,逐渐形成诸如《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传播品牌;再次要着眼文艺全门类,实现创作联动,形成国家文化公园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矩阵,通过文艺作品讲好中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并以此为窗口,传播中国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讲好中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必须要运用好新技术、新手段为内容建设服务。互联网时代,通过文艺创作讲故事,既要挖掘好故事、新故事,还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紧盯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前沿,高度关注互联网传播的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特征,不断以数字化、数智化等新技术新应用引领讲好中国国家文化公园故事的方式,在创新思维和观念上发力,才能形成被中外观众接受的好故事。比如同样是以徒步形式一览长城风貌,今天徒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从拍摄视角、数字产品等各方面都注定是别开生面的。

  (作者:岳巍,系首都师范大学讲师)

  • 相关阅读
  • 青海省委书记:援青工作改善了民生,温暖了民心,凝聚了力量

      中新网西宁8月31日电 (记者 张添福)“我们在基层调研时,常听到群众带着感激介绍,‘这条路是援青干部给修的’‘这所学校是援青干部给盖的’‘我们村的光伏取暖是援青干部给建的’。”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

    时间:08-31
  • 中国红十字会紧急现金援助转交巴基斯坦红新月会

      新华社伊斯兰堡8月31日电(记者邓凯尹)中国红十字会向巴基斯坦红新月会捐赠紧急现金援助交接仪式30日晚在中国驻巴使馆举行。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农融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向巴方转交现金援助并讲话。他表示,中巴两...

    时间:08-31
  • 防疫不力 西藏追责问责113名干部

      (抗击新冠肺炎)防疫不力 西藏追责问责113名干部  中新社拉萨8月31日电 (记者 江飞波)31日,西藏自治区官方在拉萨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西藏对不服从统一指挥,...

    时间:08-31
  • 习近平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

      8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服贸会是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为促进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

    时间:08-31
  • 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协商议政 汪洋主持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6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3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

    时间:08-31
  • 两部门要求以最严举措抓好超强台风“轩岚诺”防御应对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31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超强台风“轩岚诺”将明显影响我国,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要求以最严举措抓好防御应对。  据介绍,31日,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正以超强台风等级向东...

    时间:08-31
  • 江西开展“两打”专项行动 两月立案查处相关违法案件56件

      中新网南昌8月31日电 (记者 吴鹏泉)今年5月至10月,江西多部门联合开展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下称:“两打”专项行动)。截至7月底,江西各地已立案查...

    时间:08-31
  • 一家三代巡边人:“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

      中新网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黄钰钦)麦色皮肤、体格健壮,笑容里透着和蔼,这是格桑旦增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他的家乡西藏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今年52岁的格桑旦增还有两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他既是国家非物质...

    时间:08-31
  • (中国这十年)广东逾九成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

      中新网广州8月31日电 (记者 程景伟)中共广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广东”主题新闻发布会8月31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表示,广东省先后打造出“粤省事”“粤商通”“粤智助”等“粤系列”政务服...

    时间:08-31
  • (中国这十年)广东十年民生支出累计达9.33万亿元

      中新网广州8月31日电 (记者 程景伟)中共广东省委“中国这十年·广东”主题新闻发布会8月31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称,广东省始终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全省民生支出累...

    时间:08-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