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科技事业发展:汇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磅礴力量

2022-09-05 09:53:38

来源:光明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这是大国崛起关键性的十年,也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

  “天眼”探空、“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复兴号”驰骋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细数这十年,你会发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步步见证着祖国的伟大。

  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中国正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正向世界科技强国全速迈进。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1.自主研发,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

  从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我国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接续奋斗的十年。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不待扬鞭自奋蹄。

  围绕深空、深海科技制高点,中科院研制的悟空、墨子、慧眼等科学卫星,使我国在空间科学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围绕基础学科研究,中科院产出铁基高温超导、纳米限域催化、量子计算原型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等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在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纳米材料、干细胞等重要前沿方向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聚焦创新,实现科技腾飞。

  “曙光”超级计算机的问世,有力带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发展;中科院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烃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商业化,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分离出世界上首个新冠病毒毒株,研制了多款疫苗、检测试剂……

  进取突破,助力民族复兴。

  2022年上半年,中国科技创新重磅成果频出。依托“中国天眼”FAST产出的一批原创成果集中发布:FAST中性氢谱线测量星际磁场取得重大进展,首次揭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中不断突破,充分证明我国科技实力进一步飞跃。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从2012年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第12位,开启了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科技事业的蓝图已经绘就,科技创新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王志刚说。

  2.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是我国工程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说。

  世界工程,彰显举国体制优势。

  贵州的群山中,有着“中国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不断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实现科学目标,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通过技术验收。这意味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全面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这十年,一大批世界级工程相继问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中国港口,向全世界发出一张张响亮的名片。

  中国制造逐渐成为高品质的保证,未来车、数据港,还有产业链供应、5G、北斗导航,新能源、先进核能、特高压等,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的背后,是一位位中国工程院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的身影。

  工程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工程技术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力支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川藏铁路、东数西算等,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等,工程科技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江奔流,万家灯火之间,由特高压输电工程连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400万千瓦清洁水电,为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7年,长达886公里的兰渝铁路全线通车。5年来,越来越多的省份填补了“高铁空白”。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超过2万公里,跃居全球第一。创下最高运营时速、最低运营温度纪录的中国高铁,如今开始“走出去”:兴建土耳其第一条高铁、俄罗斯第一条高铁……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工作。

  让数据多跑路,让科研人员少跑腿。中科院通过搭建一体化实时报销系统、开展智能直通报销等方式,有效解决“报销繁”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要填报的表格,由57张精简为11张;科研经费中用于“人”的投资高达50%……以上这些举措,大幅缩减科研人员用在报销上的精力,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

  如何提升科研人员的成就感获得感,是科技体制改革一以贯之的目标。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才能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潜能。

  2018年7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这份长达14页的文件,为科研人员繁重的评价负担有效减负。

  “‘三评’改革,意在构建科学、规范、高效、诚信的科技评价体系,拒绝‘帽子多’、避免‘一刀切’,让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沈华说,我国相继开展清理“四唯”专项行动,出台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SCI至上”不良导向的硬措施,“破四唯”“立新标”深入人心。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

  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大幅度增强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有序展开,探索了分类评价的实现路径……一系列人才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从烦琐的事务中、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脱出来。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稳,科技体制改革谱写出“多重奏”“交响乐”,改革释放出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迸发涌流。

  积蓄中国发展的创新动力,“改革引擎”强劲发力。

  (本报记者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杨顺玺)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人为对中美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设置障碍将会反噬美国自身

      有消息称,美国正在讨论限制对中国科技企业投资的法案,在今天(5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表示,科技应该造福全人类,不应该成为限制或者是遏制别国发展的手段。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人为对...

    时间:09-05
  • 外交部:中国援助南太岛国一系列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9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近期中国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等南太岛国的一系列项目陆续开工或竣工,请问中方能否进一步介绍有关情况?...

    时间:09-05
  •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红色故事箱|赵一曼留给儿子的诀别信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封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写给年幼儿子的诀别信格外引人注目。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员赵一曼含泪告别年幼的孩子,只身奔赴东北,在广袤黑土地上,她领导的抗联武装一次又一次给...

    时间:09-05
  • 西北工业大学遭美国安局网络攻击 外交部:强烈谴责

      对于西北工业大学遭到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一事,在今天(5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美国应立即停止对他国进行窃密和攻击,为维护网络安全作出建设性作用。毛宁指出...

    时间:09-05
  • 台湾云门舞集将于中秋夜在彰化户外公演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彰化县府5日宣布,台湾云门舞集9月10日中秋节晚上将在彰化县体育场进行户外公演。  据报道,彰化县府举办记者会,宣布云门舞集9月10日中秋节晚上将在彰化县体育场进行户...

    时间:09-05
  • 网络强国|习近平谈网络安全 这些话需要深刻领悟

      联播+ 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9月5日至11日在全国各地统一开展。  维护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有不少生动形象的表...

    时间:09-05
  • 被当众称“匪台” 台湾中天电视提告曹兴诚求偿5亿新台币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湾前联电董事长曹兴诚日前在记者会上,当众称中天电视为“匪台”。中天电视董事长廖丽生5日与当天采访的记者林宸佑一同前往台北地检署,控告曹兴诚妨碍名誉,并要求...

    时间:09-05
  • 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毛宁亮相

      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毛宁今日(9月5日)正式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成为外交部第33任新闻发言人。  外交部自1983年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最早设立固定新闻发布机制的中国政府部委之一。...

    时间:09-05
  • 阿里山赏枫去 蒸汽火车“枫云季会”于12月开跑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到阿里山搭蒸气火车赏枫去!林铁“枫云季会”主题列车今年迈入第4年,深受游客喜爱,林铁及文资处在今年更特别推出一日行程,由阿里山生态摄影达人带领游客搭乘SL-31百年蒸...

    时间:09-05
  • 2021年台湾公务员资格考试大学录取排行出炉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考选部”5日表示,统计发现,2021年高普考(台湾公务员资格考试)中,大学毕业3年内录取者,约占总录取人数的5成2,其中又以台湾成功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为...

    时间:09-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