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理响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代表着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方向

2022-09-08 16:53:44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刘泓 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回望世界历史长河,人类文明版图在分合交融中持续演进。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多样性的人类文明在分合交融中逐步承载起人类共同的使命。今天,地区合作已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之间的合作利益已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人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智慧,指明了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已成为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大趋势。

  在全球化时代建构的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文明关系之下,理想中人类共同居住的公共空间是“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的美好图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只有依靠共同努力、携手共进,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的新型文明观。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继十八大报告后,再次深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彼此应相向而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这种平等、包容的新型文明观,强调实现文明和谐的基本前提是,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的观念,超越文明隔阂、文明冲突和文明优越的观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频繁交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国际一些重要场合,深刻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提出了一系列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讲述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发出了“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的呼吁。2017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分别载入联合国决议、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今天,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日益清晰,影响范围远远超出欧亚大陆,有力地阻止了世界向单极化方向发展。

  可见,作为中华民族应时代呼唤而提出的新型文明观,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多样性人类文明持续演进的前提。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人类“由普遍的共像与殊像组合而成的一种发展走势”为内涵的“命运”,取代语言、地域、历史和血缘等因素作为认同对象,以“人类共同命运”作为纽带将全人类的权利和职责紧密联系起来,进而超越了既往文明观的建构基石。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将“命运”概念纳入共同体范畴的方式,有力遏制了西方长期奉行的“强权性、冲突性文明观”的肆虐,打破了部分西方国家企图建立一统天下的单一文明的幻想。再次,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观,主张建立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人类文明新秩序,将合作共赢视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普遍共像的呼声,让世界各族人民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因文明的多样性属性而体现出的文明差异,并非一定引发冲突,为各具特色的文明在和谐相处中培育真正的合作和友谊,增强了信念、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形态描绘了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巨幅画卷。在西方文明观为人类社会形态建设提供路径的同时,中华文明也为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范畴的新诠释积蓄了力量。中华民族践行“协和万邦”理念的历程,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描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积淀,彰显了中华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建构做出的中国智慧贡献和责任担当。

  人类文明的演进历史与发展现实让我们深切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大趋势。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目的,是为人类文明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是世界各族人民寻求自我保护的现实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做过明确的表述:“世界各国人民”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目的是为了“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理念以平等为原则,克服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所倡导的“唯我独尊”的非理性本质,强调文明交流的理念是“合作”,主张“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旨在减少甚至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甚至冲突。再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以世界各国人民共赢为目的,是“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克服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与现实脱节的顽疾,将全人类“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族人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客观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超越了“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的非现实性特征。

  人类实践已经做出了检验,只有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人类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作为一种建构新时代人类社会形态的科学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个“充满想象”的精神家园,而是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重塑彼此信任的新世界。随着“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的梦想成为全人类共同期盼的愿景,人类秉持和合理念、汇聚向上力量,不断前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发展的大势所趋。

  • 相关阅读
  • 突破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北京样本”

      北京多家一流科研院所吸引国内外大批优秀人才 突破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新型研发机构提供“北京样本”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支...

    时间:09-09
  • 王毅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8日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王毅表示,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伊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方都将按照两国元首擘画的方向,毫不动...

    时间:09-09
  • 四川泸定地震灾区72小时救援扫描

      新华社成都9月8日电 题:四川泸定地震灾区72小时救援扫描  新华社记者  在悬崖绝壁上修路,在激流上攀绳救援……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各路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抢抓“黄金...

    时间:09-08
  • 外交部:中方将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9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东方经济论坛上称,当前国际关系体系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变化,包括亚太地区在内的新兴国家作用显著增强。西方国家的制裁...

    时间:09-08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 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  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 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 ...

    时间:09-08
  • 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白阳、王琦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09-08
  • 王毅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2022年9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王毅表示,在两国元首引领下,中伊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方都将按照两国元首擘画的方向,毫不动摇发展对伊关...

    时间:09-08
  • 海内外彩陶文明建互动“朋友圈”:比较视野下探多元文化交融

      中新社兰州9月8日电 (闫姣)“马家窑先民创造彩陶文化的同一时期,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一直延续到黑海西岸、北岸的乌克兰和罗马尼亚,出现了一个一个的彩陶文化。”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

    时间:09-08
  • 厦门持续推进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

      中新社厦门9月8日电 (郑江洛)第二届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8日在厦门闭幕。7日至8日论坛举办期间,海丝中央法务区多个重点项目、建设成果在厦门落地。  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海事法院涉外审判庭、海丝中央法务区...

    时间:09-08
  • 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政协创新平台机制完善协商议政格局纪实

      中新网长沙9月8日电 (记者 白祖偕 唐小晴)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携手助推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扶贫;湖南花垣县政协推动边城镇与洪安镇(渝)、迓驾镇(黔)签订《边区民族团结协议书》;湘桂两地政协联动打造“民族团结同...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