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嫦娥石”如何被发现?其发现和命名有何意义?

2022-09-10 04:10:0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我国成为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国家 人类已在月球发现六种新矿物

  月亮之上嫦娥石

  本报记者 段相宇

  9月9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前夕,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

  “‘嫦娥石’,取名太美了!”这份来自月球的“中秋礼物”,让网友们纷纷点赞属于中国人的“硬核”浪漫。“嫦娥石”如何被发现?其发现和命名有何意义?月球样品研究还有哪些新进展?记者采访了有关单位和科研人员。

  “嫦娥石”系人类在月球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成为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

  据了解,“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核地研院”)月球样品研究团队,通过X射线衍射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在十四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粒径约10微米大小的单晶颗粒,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CNMNC)投票通过,确证为一种新矿物。

  “新矿物的发现,为月球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基础科学数据,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知。”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介绍,该矿物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月球新矿物,也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取回月球样品的国家,第三个发现月球新矿物的国家,为和平利用和合作开发太空资源贡献了中国力量。

  “嫦娥石”,英文Changesite-(Y),是中核集团核地研院月球样品研究团队为它精心挑选的名字。“首先,这是纪念我国嫦娥工程首次取回的月球样品;然后,它明确了该矿物来自中国传统神话‘嫦娥’(Chang’E)的居住地(site),即月球;同时也表明该矿物取自嫦娥五号(Chang’E)的降落点(site);最后,‘S’既是中文‘石-Shi’又是英文‘石-Stone’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从发音上也更接近嫦娥石,国内国际都很好理解。”团队牵头人李子颖说。

  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孟华表示,“嫦娥石”是继“广寒官”“织女”“河鼓”等3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后,月球科学探索领域又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并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月球相关名称,再次展示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融合的中国式浪漫。

  分样挑样、扫描切割、分析破译,“嫦娥石”的发现源于科研团队坚持专注和我国核地质科学可靠实力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2021年6月,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向全社会开放申请。经申请批准,中核集团核地研院先后获得月壤科研样品50毫克、月球样品光片1个,成为首批开展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的单位之一。

  分样过程是月壤研究中“最刺激、最紧张”的环节。“我们签订的协议中,这50毫克的月壤科研样品最多只能损耗20毫克。”中核集团核地研院第一批月球样品责任人黄志新介绍,用好每一个颗粒、确保极低的样品损失量是团队每个人的共识。分样在超净室中进行,使用百万级天平,可以精确到0.001mg。“每次称量都先是目估,死死盯着取样勺里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再三权衡,估摸着不能超量才敢倒入样品槽中。每个空样品槽称三遍,放入样品后再称三遍,以确保称量准确。”

  挑样也是实验的一大特色。实验中,需要将月壤按粒度和矿物种类分为7个组,在显微镜下操作,使用针头小于0.5微米的纳米取样针,将月壤按分组规则一颗一颗转移到定制的铜坩埚中。申请到的月壤颗粒按密度保守计算,每1毫克样品中不少于10000个颗粒,因此转移的过程至少重复了上万次。

  扫描电镜反复确认、准确定位所需分离切割的矿物,高能的聚焦离子束从矿物四周进行斜向切割,底部斜向“入刀”使目标矿物实现和周围围岩分离……通过对第一批月壤科研样品开展系统研究,科研人员终于发现了新矿物的踪迹,并测定该矿物的化学组成。经过一系列艰苦工作,研究团队准确确定该矿物的晶体结构,最终确定了这个新矿物。

  “是什么让我们能抓住这十四万分之一的机会?”在李子颖等科研人员看来,充分的实验技术准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是重要原因。自“十一五”期间开始,在国家原子能机构和中核集团等支持下,中核集团核地研院陆续建立了高精尖分析检测实验室,能力水平大大提高。“看待此刻的成就,与半个多世纪以来,核地质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更多未知的创新实践息息相关。”李子颖说。

  深化月球样品研究,为月球成因、演化和深空科学探测提供重要支撑,带动一系列相关科学技术进步

  月球样品研究是典型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将推动带动一系列相关科学技术进步。

  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学军介绍,“嫦娥石”的发现是矿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是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丰富了人类矿物学宝库的内容,促进了矿物学学科的发展,为月球成因、演化和深空科学探测提供新的重要支撑。

  在发现“嫦娥石”的同时,研究团队还首次准确测定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未来潜在的核聚变资源氦-3含量,确定了最佳提取温度。这为我国后续月球氦-3资源的遥感预测和资源总量估算,以及氦-3资源未来开发和经济评价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此外,通过系统研究并获得月壤颗粒的典型形貌特征,也为研究月壤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介绍,国家航天局已完成四批152份共计53625.7毫克的月球样品发放,有33家科研单位的98位申请人通过申请。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获批承担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各科研团队都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23篇,申请专利1项。近期发布的成果主要包括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探寻月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环境和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目前,关于月球科研样品的研究还在持续开展,第五批样品申请已完成评审,后续按程序发放。随着对样品研究的逐步深化,我们预期一定会有新的更大成果。”刘继忠说。

  • 相关阅读
  • 新疆:让民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10日电 (记者 王小军)“我以前在家种地,家里5口人,日子过得很拮据。来企业上班后,我每个月有4000多元(人民币,下同)收入,就业让我的生活更好了。”新疆阿克苏市市民吾布力艾山·毛尼亚孜接...

    时间:09-10
  • 北京本次疫情涉三所学校 新疆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抗击新冠肺炎)北京本次疫情涉三所学校 新疆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电 综合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10日通报,9日中国内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90例,其中境外输入51例,本土239例。新增无症状感...

    时间:09-10
  • 台媒看大陆:河南焦作神农山千峰竞秀 龙脊长城踞太行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发表介绍河南省焦作市的报道,介绍了神农山与神农文化。  报道指出,神农山,位于焦作沁阳市西北的太行山麓,因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而得名。亿万年...

    时间:09-10
  • 辽宁大连本轮疫情首次单日社会面零新增 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大连9月10日电 (记者 杨毅)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指挥部10日发布关于调整大连市新冠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通告,通告指出,当前大连市疫情防控攻坚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9月10日,当日全部检测结果显示社会...

    时间:09-10
  • 中国传媒大学485名学生等集中隔离 校园分四区网格化管理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在今天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9月9日16:10,中国传媒大学接到北京市朝阳区疾控中心通知,告知有1例新冠肺炎疑似阳性病例。接到通知后,学校高度重视,第...

    时间:09-10
  • 追忆陈省身:中国数学和南开数学的一座丰碑

      中新网天津9月10日电 题:追忆陈省身:中国数学和南开数学的一座丰碑  作者孙玲玲 蓝芳  “‘把中国建成数学大国、数学强国’,是陈省身先生一生的梦想。为此,他回国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投身祖国数学科教事...

    时间:09-10
  • 四川泸定6.8级地震:争分夺秒 高科技让更多生命获救

      中新网成都9月10日电 (记者 刘忠俊)记者10日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该厅迅速统筹大型高空全网通信无人机、翼龙大型固定翼应急通信无人机等科技产品投入“实战”,为前后方指挥部“第一时...

    时间:09-10
  • 做月饼、品茶、尝柚子 台港澳青年在北京共话中秋

      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朱贺)10日是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当天,20余位在北京生活的台湾、香港和澳门青年相聚海淀,体验月饼制作和茶艺文化,品尝柚子,共度佳节。  在台湾女生林家萱带领下,青年们在手掌处将月...

    时间:09-10
  • 西藏治愈出院1364人、44621名密接者解除集中隔离观察

      (抗击新冠肺炎)西藏治愈出院1364人、44621名密接者解除集中隔离观察  中新网拉萨9月10日电(记者 江飞波)西藏自治区官方10日在拉萨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三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截至9月9日24时,...

    时间:09-10
  • 东北地区在建最大水库顺利实施导截流

      中新网鹤岗9月10日电 (石萍)10日,鹤岗市举行关门嘴子水库工程导截流仪式。  关门嘴子水库是一座以城镇供水、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2020年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

    时间:09-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