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华科大教授熊有伦从教五十六载——潜心治学 悉心育人

2022-09-11 04:43:37

来源:人民日报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从教五十六载——

  潜心治学 悉心育人(最美教师)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知名专家。今年83岁的他,每天的工作依然忙碌。接到记者电话前,他刚刚在办公室指导完青年师生。从上午9点到中午12点多,熊有伦与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讨论,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一线,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培养人才一定要保持前瞻性”

  “机器人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将会带动有关技术学科、信息学科以及传媒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在《机器人学:建模、控制与视觉》一书前言里,熊有伦娓娓道来。

  “我这一生主要从事几何误差评定、数字制造装备和机器人学的研究,三者的共同点之一是几何推理。”熊有伦说。建立精密测量的评定判别理论、主持开发基于微机的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长期从事机器人学相关的几何推理研究,熊有伦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注重将研究成果体现在教材中。

  在熊有伦看来,教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编著的机器人领域的专着和教材,从《精密测量的数学方法》《机器人操作》《机器人技术基础》到近年出版的《机器人学:建模、控制与视觉》,无不高度关注机器人学的前沿技术理论。“机器人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培养人才一定要保持前瞻性,教材需要不断更新改版。”他说。

  熊有伦的学生们记得,前几年到导师家中拜年时,总会看到他的餐桌上堆满手稿。坐在计算机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慢慢敲击键盘,输入复杂的数学符号和公式。“公式是要印在教材上的,容不得一点差错。”在这样的坚持下,熊有伦花费3年多的时间,完成了70余万字的《机器人学:建模、控制与视觉》,2021年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

  “工科的专业课教材要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的研究领域有比较宽广的空间。”熊有伦告诉记者,自己特别注重教材的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实践性,“希望我们的学生通过前瞻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毕业投入工作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科研带教学、教学促科研”

  “求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课就是熊老师讲授的‘机器人学’。”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陶波回忆20多年前听课的场景,“往往还没到上课时间,教室里就已座无虚席。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来旁听,来晚了只能站在教室外面听课。”

  陶波回忆,授课过程中,熊有伦邀请了多位从事机器人领域研究的知名学者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把前沿的理论和知识带到课堂上。“当时,我刚刚读硕士研究生一年级。在熊老师的课上,我们不仅能系统学习机器人学的基础知识,还能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这让我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陶波说。

  为什么有这样的课程设计?熊有伦道出自己的教学“秘诀”:“要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科研带教学、教学促科研。”在教学中,他也在与青年学生一起探索新的知识。“在‘机器人学’课堂上,我发现了很多优秀学生,他们是科研的新生力量。”熊有伦说。

  熊有伦认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激发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读大四时,我向熊老师表达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后,他就鼓励我参与了一个重要的前瞻性科研项目。那是我人生中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当时我特别激动。”陶波说,正是导师的鼓励与支持,让自己坚定地走上了科研道路。

  “希望能够鼓励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加强基础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说,跟随熊有伦教授求学的时光十分难忘。“1986年,熊老师指导我们开展机器人方向的研究。老师经常来到我们宿舍,和我们一字一句推敲论文。”丁汉说,“熊老师常说,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一次,熊有伦和丁汉共同完成的学术论文被推荐在一个重要会议上作报告。选择报告人时,熊有伦表示:“学术不论头衔,应该让年轻人多锻炼,多挑挑担子。”因此,他推荐了当时年仅25岁的丁汉作报告。如今,这次报告仍是丁汉不断回味的宝贵经历。

  在很多学生眼中,熊老师是自己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他的学生王跃科说,熊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沉浸,让自己十分敬佩;学生尹周平记得,熊老师鼓励自己结合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科技前沿进行创新;学生熊蔡华记得,熊老师建议自己勇于探索“无人区”,进行机器人多指手抓取研究……从教56年来,熊有伦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近年来,熊有伦还捐资设立了熊有伦智湖奖励基金,鼓励和培养具有优秀思想政治素质、立志投身机器人前沿领域研究的优秀学生和青年学者。“希望能够鼓励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加强基础研究,勇攀高峰。”熊有伦说。

  “今年我到北京开会时,一位获得智湖优秀青年学者奖的青年学者向我献了一束花。获奖的年轻人都很优秀,成长进步很快。”说到这儿,熊有伦开心地笑了。

  如今,83岁的熊有伦仍经常到办公室工作,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熊有伦说:“看到年轻人的成长进步,我很高兴。”

  本报记者 吴 月

  • 相关阅读
  • 9月12日0时起 四川成都部分区市县逐步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据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9月11日通告,当前成都市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前期成都东部新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津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已逐步有序恢复正...

    时间:09-12
  • 迈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述评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迈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述评  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潘洁、刘夏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

    时间:09-11
  • 在建设教育强国中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地评线】秦平:在建设教育强国中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共中央宣传部9月9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教育部负责同志介绍相关情...

    时间:09-11
  •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求是网评论员: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是一项极其艰巨的...

    时间:09-11
  • 办好自己的事丨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初秋时节,稻菽飘香,大地期待着又一季的丰收。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稳住秋粮,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意义重大。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习近平总书...

    时间:09-11
  • 捷克驻华大使参访“妈祖故里”湄洲岛

      中新网福州9月11日电 (周建国 高亚成)9月10日,恰逢中秋佳节,捷克驻华大使佟福德等人来到妈祖故里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参访,在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陪同下参观祖庙景区,体验妈祖非遗文化。  下午二...

    时间:09-11
  • 9月1日至11日新疆伊宁市累计解除静态管理小区(村组)79个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1日电 (苟继鹏)11日晚,新疆伊犁州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伊犁州伊宁市副市长夏治国在会上称,9月1日至9月11日,伊宁市累计解除静态管理小区(村组)79个。  夏治国说,其中今天上午8时,根...

    时间:09-11
  • 北京力抓校园疫情处置 四川疫情多点散发

      (抗击新冠肺炎)北京力抓校园疫情处置 四川疫情多点散发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综合消息:中国国家卫健委11日通报,10日中国内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34例,其中境外输入55例,本土179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时间:09-11
  • 台铁信号故障耗时4天修复 舆论指“改革”只做表面功夫

      中新社台北9月11日电 台铁8日发生信号故障,直至11日陆续恢复正常,误点影响逾7万名旅客。有台湾媒体质疑其“改革”只做表面功夫。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台铁彰化路段信号8日发...

    时间:09-11
  • 西藏警方累计保障2.31万余辆次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快速通行

      (抗击新冠肺炎)西藏警方累计保障2.31万余辆次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快速通行  中新网拉萨9月11日电 (记者 江飞波)西藏自治区官方11日在拉萨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三十四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疫情发生以来...

    时间:09-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