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一定要强调科学仪器的重要性

2022-09-19 01:17:15

来源:科技日报

【院士访谈】

  ◎本报记者 代小佩

  编者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创新引擎正驱动中国巨轮驶向更美好的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如何“装”好、“用”好这一引擎?为了深入探讨,今起本报推出“院士访谈”栏目,邀请两院院士围绕重点领域、重大任务以及社会热点建言献策。让我们来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

  实验科学发展需要探索新现象,而使用老旧的科学仪器通常很难发现新现象。一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科学仪器一定要自己设计。只有自己设计的仪器才能真正达到自己想要的最高水平。

  近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杨学明获“物质科学奖”。

  多年来,科学仪器的设计和研发始终是杨学明科研生涯中的重要课题。他表示:“一定要强调科学仪器的重要性。只有发挥创造力,做真正独特的科学仪器,才有可能引领科技创新。”

  实验科学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仪器

  记者:您正在推进的新一代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研制工作进展到什么阶段了?

  杨学明: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推动了低重频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这个装置还是相当成功的,是世界上唯一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现在在科学应用方面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动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发展,希望发展在极紫外和软X射线波段世界上最亮的光源。这一技术的预研工作,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希望能尽快推进装置建设,大幅提升我国在先进光源技术方面的水平。

  这个装置是基于超导加速器技术研制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超导加速器装置,而且光源能达到相当高的亮度。如果建成的话,对未来的基础科学和产业应用都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记者:您之前提到,我国研究团队对科学仪器研究的关注比较少,为什么这么说?

  杨学明:近年来,我国对科学仪器的重视程度已明显提升,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一是观念上还不够重视。对实验科学而言,没有最好的仪器和方法很难在实验观测上做到国际领先,这个理念特别重要。从科学发展史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比如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同事发明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为正确原子模型的建立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我国,我个人认为,科学仪器的重要性一直强调得还不够,很多领域的科学仪器研制工作没人做或研制水平不高,整体投入也很不够,高端仪器自主研发制造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是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做科学仪器并不容易,想做科学仪器的人要冒一点风险。但问题是,现有科学评价体系能不能容纳这样一批做高水平科学仪器的人?真正的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仪器上的创新。相比西方一些国家,我国政策体系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所以,要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加大投入力度,鼓励一大批有能力、有兴趣和敢于冒险的人投身于科学仪器的研制和发展中。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攻克我国各个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

  要做高水平仪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记者:设计研发科学仪器的成本很高,很多时候甚至会引起一些争议。您个人如何平衡科学仪器的投入和产出?成功设计、研发科学仪器需要哪些支持?

  杨学明:对科学家来说,做科学仪器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做仪器肯定需要比较多的经费。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因为做科学仪器有很多好处。第一,能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我个人不想买别人的仪器,因为别人做的仪器不能解决我想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第二,做科学仪器能培养人才。第三,科学仪器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高新科技产业,做科学仪器涉及的产业规模至少几十亿元。

  当然,正因为研制科学仪器要投入很多钱,科学家更需要认真思考:要研制的科学仪器能否在重要的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是否能发挥原创性科学仪器应有的作用?国家的钱不是白来的,把科学仪器做好并让它发挥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做科学仪器就一定要做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仪器。

  从我个人经历来讲,无论做大连相干光源还是未来的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都是从重要领域的需求和我的兴趣出发。在某一方向,我要做的科学仪器必须是独特的。如果我要做的仪器在某些重要指标上难以超越以前的类似装置,并且不能在解决科学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就不会去做。

  总体来说,提升科学仪器研制水平和使用效率,树立科学仪器发展的正确理念,以及培养科学仪器研发人才等方面对我国高端科学仪器的发展至关重要。

  记者:设计和研发原创性科学仪器需要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素养?

  杨学明:在大部分实验室,一般学生很少能真正设计和研制科学仪器。但这么多年来,我们实验室都保持着一个突出的特色,那就是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设计和研制科学仪器。不久前,一位刚博士毕业的学生跟我说,实验室培养学生设计和研制科学仪器的能力对他的发展太重要了。

  实验科学发展需要探索新现象,而使用老旧的科学仪器通常很难发现新现象。一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科学仪器一定要自己设计。只有自己设计的仪器才能真正达到自己想要的最高水平。

  做科研重要的是找到感兴趣的方向

  记者:您认为,从“学术青椒”成长为知名学者,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杨学明:我也是从年轻人成长起来的,科研不是一条容易走的道路,但也有很多机会。

  对年轻人的发展来说,有几件重要的事:一是找方向,就是找到真正感兴趣也比较擅长的领域。如果觉得做科研太苦,可能是因为对这个研究方向不太感兴趣。我一般不要求我的学生成绩必须名列前茅,我更重视他们对研究方向是否感兴趣。因为,能否在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最重要的是看他们对科学本身是否有兴趣。我自己以及我科研生涯中遇到的老师都是对科学有高度热情、非常爱科学的人。如果做科研只是为了拿某个奖,或得到一件跟科学无关的东西,我想科研一定不是一个快乐的职业。

  二是找问题。我的理念是,做科学研究一定要以重要科学问题为导向。做基础科学必须要提出并解决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有时候,提问题最关键。

  三是选环境。研究环境特别重要,好的环境会引导大家做真正想要做的东西,而不是整天“逼”着大家发论文。这并不是说发论文不重要,我的意思是,要更强调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这才是根本。

  记者:您本科学的是物理,硕士转向化学研究。不同学科背景给您后续的研究带来了什么?

  杨学明:我上中学时非常喜欢化学,但高考化学没有考得很好,物理考得特别好,所以上大学后就念了物理。大学毕业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也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学化学。

  我觉得自己大学毕业时找到了特别好的方向——化学激光,有激光又有化学,虽然后来没有具体从事化学激光方向的研究工作,但也算正式进入了物理化学或化学物理这一交叉领域。

  我很幸运选了这条道路,大学的物理基础使我特别重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经过这种物理思想训练后再去学化学,对化学会有非常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这对我整个学术生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物理和化学的交叉学科背景,使我能从不同于传统化学的角度看化学学科的发展,也使我有更多机会发现化学科学中别人也许不太关注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比如量子共振态和几何相位效应等。

  • 相关阅读
  •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光明论坛】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

    时间:09-19
  • 台地震测报中心:3天内可能还有5级以上地震

      中新网9月19日电 18日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气象部门地震测报中心预估接下来5天或1周左右,余震频率会显著下降。  地震测报中心主任陈国昌表示,主震发生3天内可能还有5级以上的...

    时间:09-19
  • 自然资源部: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中新网9月19日电 9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介绍,中国海洋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2012-2021年,海...

    时间:09-19
  • 党建引领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 协同发力   杭州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着眼制约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性问题,坚持“大抓基层、重抓党建”鲜明导向,以提升村社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探索开展“争星晋位、...

    时间:09-19
  • 台湾地震已致1死146伤 赤科山、六十石山仍多人受困

      中新网9月19日电 18日14时44分台湾花莲县发生6.9级地震。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根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19日最新灾情统计,截至19日上午8时止共造成1死、146伤,赤科山和六十石山仍有多名旅客受困,已积极抢修和协...

    时间:09-19
  • 喜迎二十大 | 上海:奋楫争先立潮头

      新华社上海9月18日电 题:努力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2500万申城干部群众以实干笃行迎接党的二十大——  上海:奋楫争先立潮头  新华社记者姜微、何欣荣、杨有宗  浦江两岸流光溢彩,东海之...

    时间:09-19
  • 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人民时评)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

    时间:09-19
  • 国家林草局: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

      中新网9月19日电 9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指出,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

    时间:09-19
  • 破防了!“中华大地由我们守护,请先辈们放心”

    “魂兮归来,毋滞异乡陵园信美,松菊清芳......”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悼念词全文一经发布很多网友表示“看哭了”烈士们的故事更是触动战友们的心“退役军人向英雄致敬”“我们接过前辈的钢枪若...

    时间:09-19
  • 贵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52例

      中新网9月19日电 据贵州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022年9月18日0—24时:全省当日阳性并诊断为确诊病例的2例(贵阳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35例(贵阳市35例)。  另有之前已隔离管控救治的阳性人员诊断为确诊病例10例(贵阳...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