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坐标中国|极小径铣刀精雕细琢“毫厘之功”

2022-09-19 16:00:13

来源:国资小新微信公众号

  小新说

  回首我们这十年,中央企业打造的一系列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新坐标。9月12日,“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正式启动,以不断刷新的中国跨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中国力度、中国速度为经纬,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现央企建设者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胆识、魄力与智慧。

  世界上用于工业生产的最小的硬质合金铣刀,它的直径只有0.01毫米,仅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分之一。作为“最精致的工业牙齿”,这支极小径铣刀一举解决了相关行业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我国微型加工工具更快更好地突破升级。今天,小新为您带来“坐标中国”系列主题片第七期,“中国精度”之《毫厘之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21年初

承担国之大器生产的一家企业

向中国五矿所属中钨金洲公司

紧急求援0.01至0.04mm微铣

当时金州公司技术团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

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在2021年国庆前夕

先后经历数十个方案,无数次实验

相继突破刃径小易折断、结构难磨削、

精度难控制等瓶颈

金洲公司终于生产出

我国第一支0.01mm极小径铣刀

与之前研发的0.01mm极小径钻头

形成“双剑合璧”之势

直径0.01毫米的铣刀有多小?

这是目前世界上用于工业生产

最小的硬质合金铣刀

它的直径只有0.01毫米

仅相当于头发丝的八分之一

也就是说把这样的64支极小径铣刀捆在一起

才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

这支极小径铣刀能够

在头发丝上铣出“JIN ZHOU”7个字母

在米粒上铣出56个汉字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

直径0.01毫米的铣刀有何用途?

这种细入毫芒的微型精密刀具

与大众的生活十分贴近

日常生活中

人们频繁使用的智能手机

就是用它加工而成

微型精密刀具同样在

电子信息、生物医疗

光学仪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直径0.01毫米的铣刀的研制有什么意义?

作为“最精致的工业牙齿”

这支极小径铣刀一举解决了

相关行业生产中的“卡脖子”问题

长期以来

微型精密刀具的生产技术

为国外企业所垄断

“卡脖子”的事情时有发生

我国科研人员用36年时间

在全球同行业中

实现了从起步、跟跑、并跑

到领跑的跨越

并以“十年磨剑”的意志

向极小径精密刀具发起了冲击

2021年

中国五矿所属金洲公司加快了研发

0.01至0.04mm微型铣刀的节奏

先后经历数十个方案无数次实验

相继突破刃径极小易折断

结构复杂难磨削

精度要求高难控制等瓶颈

在2021年国庆前夕

终于生产出我国第一支0.01mm极小径铣刀

与之前研发的0.01mm极小径钻头

形成“双剑合璧”之势

一举跃上世界微型精密刀具的巅峰

中国极小径铣刀以纤细之躯

游刃有余地对树脂类软材料、铝、铜、

不锈钢、模具钢等材料进行切削加工

被誉为“最精致的工业牙齿”

助推中国制造从大到强

从制造到创造的大步迈进

一支微铣刀

释放大潜能

一根小钻头

串起大产业

  • 相关阅读
  • 一代代工匠们接续奋斗 大国制造向上生长

      大国制造向上生长   一个重水堆核燃料棒束需要焊接37根元件,每个核燃料棒束上有74个焊接点,将组件按要求放进夹具后,需要肉眼去一一判断焊接的程度,整个过程一共有270道工序,容不得一点差错。在中核北方核...

    时间:09-20
  • 汩汩绿电,点亮能源转型之光

      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汩汩绿电,点亮能源转型之光   西藏首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投产发电,国内首艘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出坞下水,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开启...

    时间:09-20
  • “虚拟”电厂带来“真实”保障

      面对极端高温天气等导致的用电形势,电力供应亟须解题——  “虚拟”电厂带来“真实”保障   提起电厂,很多人会想到这样的场景——火电厂里冒着水蒸气的冷却塔、风电厂中高耸的风机、光伏电站一排排光伏板...

    时间:09-20
  • 测发周期缩短六天 长七A火箭是如何做到的?

      6天听起来不长,但对于火箭发射来说,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争分夺秒。因为,测发周期每减少1天,在火箭发射效率提高上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9月13日晚,文昌航天发射场,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

    时间:09-20
  • “有组织科研”对高校意味着什么

      以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优势为基础、瞄准“卡脖子”问题——  “有组织科研”对高校意味着什么   9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

    时间:09-20
  • 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回望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

      “超市外墙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宛若一个立起来的菜园,顾客可以直接挑选喜欢的蔬菜,再去对应柜台购买就可以带回新鲜的无公害蔬菜。”在第29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农业科技与...

    时间:09-20
  • 人工增雨:云端“抢”水复生态

      【科技改变生活】  大河源头,竟因缺水而贫?  这里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人称“黄河源头第一县”。藏族老人尕藏才让曾经看惯了家乡的潺潺流水,在他的记忆里,过去的玛多县降水均匀,一年有300多个...

    时间:09-20
  • 火星上真的有水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带来一个好消息——火星上真的有水!而且,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海洋!  这是记者9月19日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了解到的我国火星探测任务最...

    时间:09-20
  • 王毅会见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

      新华社纽约9月19日电(记者杨士龙 邓仙来)当地时间2022年9月1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大期间会见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  王毅说,中古是彼此信赖、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两国元首建立良...

    时间:09-20
  • 夏粮“十九连丰”后迎秋收 专项整治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夏粮“十九连丰”后迎秋收 专项整治助力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粮安天下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夏粮喜获丰收之后,我国秋粮陆续开始收获。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7亿亩以上,完成13.3%...

    时间:09-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