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职校专业“上新” 是与时俱进还是“新瓶装旧酒”?

2022-09-21 09:39:10

来源:羊城晚报

  新学期,职业院校一批新设专业迎来新生。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通过新增、更名、合并、撤销等方式,专业总体调整幅度超过60%。

  专业调整被视作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职业院校新开设专业都带有时代的影子,近年来,带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词的专业更受青睐,录取分数走高,选择一个新兴专业似乎意味着就业前景更加光明。

  这些新专业真的如名称所示般“高大上”吗?考生在选择这类新专业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职业教育专家、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为羊城晚报读者答疑解惑。

  学校应找准培养人才定位

  羊城晚报:高校专业是如何设置的?

  许玲:高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按照知识体系划分的专业,比如数学、物理、中文等等,这类专业在本科院校居多,职业院校里也有,但不多;第二类专业是按照岗位来划分的,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是这么来的,比如会计;第三类专业设置是按照综合应用来划分的,比如说计算机类里有信息系统工程、软件工程、教育技术等专业。

  羊城晚报:现在很多新开设专业都带着时代的标签,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等。这些新专业是真的迎合了产业需求,还是“新瓶装旧酒”?

  许玲:好专业名称就是生产力,但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专业对师资要求非常高。比如人工智能是一个大的产业体系,从软件算法匹配一直到人工智能的机器维护,产业链很长,需要的人非常多,覆盖博士层次到大专层次。关键是学校一定要找准学生在人工智能大产业链中的位置。但目前我发现有的职业学校并没有这样的师资,也把握不清楚产业需求。

  如果职业院校定位不准,只是找计算机类专业老师教人工智能,那么学生毕业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学生既没有软件开发、掌握核心算法的能力,又没有硬件开发的能力,在服务维护领域里面又没有实操,最后变成“夹生饭”,只顶着人工智能或者是智能设计的名头,没有学到人工智能大产业链里相应的技术能力。

  羊城晚报:当前交叉专业同样受青睐。两种甚至多种学科的融合真的能达到1+1>2的效果吗?

  许玲:越是高精尖的专业,越需要学生基底厚实。在两个学科基础没打牢的时候,浅层次的交叉是没有发展后劲的。大学阶段是人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学生要学一些有难度的“硬知识”,基础打厚实了后劲才会足,接下来学习交叉专业也会比较容易。

  我现在看到有一些职业院校很生硬地把一些专业捏到一起,称之为“交叉专业”,企图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其实感到很担忧。学生或许在学校里学会了针对某一项工程的操作技能,但当前产业更迭这么快,如果学生对学科本身基础知识不厚实,将来的职业迁移能力是不足的。所以对职业教育来说,永远是处在处理专业口径的宽窄与厚度,以及和就业关系的平衡上。

  师资决定新专业后劲

  羊城晚报:学校又该如何与时俱进,避免让新开设专业后劲不足?

  许玲:我有两个建议:一个是“引”,一个是“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新办专业最重要的事情。“引”,就是要在人力资本投入上舍得投入,让业界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当前,我们国家创新的主力军在企业,企业聚集了大量高学历、高能力的人才,尤其在新兴专业上,企业研发走在前面,所以高校要姿态放低,态度积极,伸出橄榄枝,邀请企业优秀人才加盟。“育”,就是培育自己的老师。学校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老师去更好的学校进修,去企业实践。

  另外,新专业实验实训设备马虎不得。我们以前对很多学校专业评估,发现这方面非常欠缺。教育行政机构要加大专业合格测评,学校也要切切实实满足新专业开设要求,满足生均实训设备产值要求,不要凑数。

  羊城晚报:您能否在选择专业上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建议:选择专业前,需要做哪些功课?如何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

  许玲:考生可以看下这个专业是学校哪个学院开办的,看学院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如何,看学院的整体师资力量够不够支撑这个专业。从这些基本能判断学校办这个专业究竟有没有实力。

  我给学生的建议是:进入这个领域,除了跟着老师好好学,还要跟着社会学,不要浪费任何一个暑假。把自己早早放出来,找到相应的实习岗位,在这些领域里面只要有些边缘性的锻炼机会就不要放过,这样的话才会成长得更快。

  亮眼新专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

  今年,六个新专业出现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名单中,这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显得更为“新潮”。这个新专业下设在汽车与交通学院,目标为培养扎实掌握无人机应用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巡检、无人机编队表演、无人机测绘、无人机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虽然深职院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今年头一次招生,但学校对无人机应用人才的培养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该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主任孙龙林介绍,学院早在2018年就开始着手准备新专业的开办,2019年开设了3门有关无人机的选修课程,2020年将无人机应用技术作为方向开设在智能交通专业中。目前,最早接触到无人机知识的2019级毕业生已走向社会,他们中有7名已成为大疆公司正式员工,还有部分进入浙江大华技术公司,月薪过万元。

  记者采访获悉,当前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老师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抽调了原有智能交通专业的老师前来任教,这些老师必须要具备民航局的无人机驾驶员证书以及大疆慧飞UTC证书;二是为新专业“招兵买马”:新招聘教师为航空专业博士,科班出身,将在基础理论和无人机维护上为学生传道授业。

  瞄准新产业,开设新专业,深职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诞生和无人机行业蓬勃兴起同频共振。孙龙林说,2018年学院筹备开设无人机专业时,全国只有10多家公司做无人机,现在这个数字已增长到400多家。

  巡检、测绘、编队飞行,将成为深职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三个关键词。以巡检为例,无人机当前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操作者除了操作无人机进行飞行、拍摄等外场作业,还要懂得分析图片、寻找问题等内场作业操作;至于无人机测绘,更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得力助手。

  今年,首届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1个班,招收40名学生。在孙龙林看来,想学好这个专业,除了学生自身对无人机感兴趣外,还要有较扎实的理科基础。若计算机和数学优势突出,“跑赢”这个专业的概率会更高。他向羊城晚报记者透露,未来,学院计划将学科知识扎实的好苗子组建“精英班”,和大疆公司联合培养无人机应用开发的人才。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智能建造技术专业

  当前,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传统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挑战,特别是在近两年来持续的疫情和行业竞争的压力下,众多建筑企业已经认识到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

  部分高职院校也将数字化融进传统教学中。今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新开设的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就是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融合计算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控制机械原理、物联网、大数据和工程管理等专业发展而成的新工科专业。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院院长雷华介绍,和传统建筑专业相比,智能建造技术专业为学生打造“升级版”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建筑智能测绘等领域的知识——这在智能机器人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兴的当下,无疑是职业教育增强产业适应性的一次升级。

  今年智能建造技术专业首次招生,设置了普高90人和中高职一体化培养50人的招生规模。雷华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智能建造专业及专业群是学校重点打造的专业和专业群,也是省域高水平学校重点专业群。作为广州科教城城市建设工程组团的领头学校,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将重点打造城市建设板块,因此学校未来会有扩招计划,并利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将好苗子单独培养。

  羊城晚报记者 崔文灿 实习生 蔡荠萱

  • 相关阅读
  • 王毅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视频致辞,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埃塞...

    时间:09-21
  • 马晓光:两岸和平统一将给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路梅)中央台办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21日在北京表示,“一国两制”是为解决两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提出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是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赢...

    时间:09-21
  • 大陆将出台更多惠台利民政策措施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路梅)中央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21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陆方面将出台更多的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持续为两岸...

    时间:09-21
  • 青海十年640亿元治水兴水:水利发展最快、民众受益最多

      中新网西宁9月21日电 (记者 张添福)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青海这十年”青海省水利厅专场新闻发布会。  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青海水利发展最快、民...

    时间:09-21
  • “两高两部”联合发布新的取保候审规定 进一步强化执行监管

      中国“两高两部”联合发布新的取保候审规定 进一步强化执行监管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郭超凯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21日联合发布了新的取保候审规定,进一步明确取...

    时间:09-21
  • 践行多边主义,汇聚合作共赢的伟力——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

      践行多边主义,汇聚合作共赢的伟力(和音)  ——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④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个别国家奉行单边主义,热衷于搞集团政治和“小圈子”,有将...

    时间:09-21
  • 王毅宣布“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落实2030年议程七大行动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表示,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发起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与联合国发展机构加强战略对接,同“之友小...

    时间:09-21
  • 王毅介绍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取得的积极成果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表示,全球发展倡议已实现从“打基础”到“搭框架”的跨越,由“写意画”向“工笔画”的迈进。中方和国际伙伴...

    时间:09-21
  • 王毅就进一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三点建议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在发言中表示,全球发展倡议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探索,形成合力推进。中方愿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协同...

    时间:09-21
  • 王毅宣布“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落实2030年议程七大行动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表示,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发起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与联合国发展机构加强战略对接,同“之友小...

    时间:09-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