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新社70年 | 中新社的“社宝”

2022-09-21 09:46:12

来源:庖丁解news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何耕新(1931-2017)祖籍广东梅县,出生在印度尼西亚。1952年回到新中国,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

  毕业后,在中新社历任记者、编辑、新闻部副主任、香港分社总编辑、中新社副总编辑等职务;曾参与、组织、指挥全国两会、陈嘉庚先生丧礼、新兴力量运动会、香港过渡期等重大新闻报道;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此文为何耕新2012年在中新社成立60周年时所作。

  我来中新社工作之前,曾经与中新社有过一段缘分。

  1952年夏,我已经参加北京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正在等待发榜。根据考后即时公布的各科考题答案,我有把握被录取。

  有一天,北京归国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冯教务长通知我:“你到王大人胡同中侨委找王明爱同志,他有事跟你谈。”我遵嘱从西郊燕园乘公共汽车进城,找到中侨委。

  王明爱是菲律宾归侨,当时在中侨委文教司任职,参与中新社筹建工作。他见到我,开门见山地说:“中侨委正在筹建一个新闻机构,你在印尼喜欢写文章,愿意不愿意来工作?”我答道:“我回国的唯一目的是考大学。我有把握被录取,等我毕业后再说吧!”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就读4年期间,中新社曾经两次与我打交道。

  一次是中侨委在中南海召开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中新社给我送来记者证。一天上午,我持证走进中南海,聆听何香凝主任作报告。

  另一次是中新社派金家环到北大找我,向我约稿。

  1956年夏,毕业前夕。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罗列主任向我和同班的泰国归侨罗斌透露:“你俩分配到中新社工作。”事后,我才知道,罗列和中新社领导吴江是老战友。我认识的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印尼归侨白国良,一年后也分派到中新社上海分社工作。

  处处闪动归侨身影

  我上班后,深深感受到:中新社从传达室到人事处,从采编部门到印刷厂,处处闪动归侨的身影。中新社领导分派我在广播部工作。

  我与泰国归侨郑伯涛以及印尼归侨肖勰、王鹤寿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与菲律宾归侨黄素心大姐同在侨乡组,其他编辑组也有不少归侨,如越南归侨张式、黄艾华。

  我还听说印度归侨刘国勇在北大东语系印地语专业念二年级时,奉调到中新社广播部工作,令我钦佩。

  说话带有浓重粤腔的越南归侨周毅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不仅因为周的妻子傅冬是傅作义之女,当年为北平和平解放立功,而且她还是《人民日报》记者,他俩堪称“夫妻记者”。

  周毅之早年回国,先在新华社工作,以后调到中新社广播部。上世纪50年代,荣毅仁邀请新加坡工商界知名人士访华,周毅之采写了不同于“新华体”的系列稿件,被海外侨报广泛刊载,在新华社大院里也传为美谈。

  领导视归侨为“社宝”

  我社归侨绝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社工作的,调查资料显示,1952年至1966年“文革”前,总社员工223人,其中归侨160人,占员工总数的72%。

  他们来自印尼、马来亚、新加坡、泰国、日本、越南、缅甸、菲律宾、印度、毛里求斯、美国。

  记得时任副社长兼总编辑张帆在全社大会上讲话时,称我社归侨为“社宝”,表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精心培养他们,大胆使用他们。

  中新社第一任驻外(日本东京)记者是日本归侨李国仁,随后又由另一位日本归侨杨国光继任。杨国光为两位台湾记者首访大陆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1963年,中新社首次派出记者团,由张帆同志率领,赴雅加达采访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

  我社5名记者中,白国良、何耕新、张茂新均系印尼归侨。

  白国良采写的雅加达茂物公路自行车比赛特写,既报道比赛过程,又穿插沿途热带风光的描写。时任新华社雅加达分社的沈定一称赞“这篇稿写得很有特色”。

  上世纪60年代,中新社有两个专业机构——日本组和印尼组,清一色由归侨组成。

  我作为一名归侨,相对而言,比较了解我社归侨,其中许多已经辞世,特撰写本文,算是对我社归侨们的怀念吧!

  作者:何耕新(曾任中新社副总编辑)

  • 相关阅读
  • 王毅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视频致辞,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泰国副总理兼外长敦、埃塞...

    时间:09-21
  • 马晓光:两岸和平统一将给台湾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路梅)中央台办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21日在北京表示,“一国两制”是为解决两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提出的最具包容性的方案,是和平的方案,民主的方案,善意的方案,共赢...

    时间:09-21
  • 大陆将出台更多惠台利民政策措施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路梅)中央台办新闻发言人朱凤莲21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陆方面将出台更多的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持续为两岸...

    时间:09-21
  • 青海十年640亿元治水兴水:水利发展最快、民众受益最多

      中新网西宁9月21日电 (记者 张添福)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青海这十年”青海省水利厅专场新闻发布会。  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青海水利发展最快、民...

    时间:09-21
  • “两高两部”联合发布新的取保候审规定 进一步强化执行监管

      中国“两高两部”联合发布新的取保候审规定 进一步强化执行监管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郭超凯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21日联合发布了新的取保候审规定,进一步明确取...

    时间:09-21
  • 践行多边主义,汇聚合作共赢的伟力——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

      践行多边主义,汇聚合作共赢的伟力(和音)  ——秉持“上海精神”一路前行④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个别国家奉行单边主义,热衷于搞集团政治和“小圈子”,有将...

    时间:09-21
  • 王毅宣布“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落实2030年议程七大行动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表示,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发起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与联合国发展机构加强战略对接,同“之友小...

    时间:09-21
  • 王毅介绍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取得的积极成果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表示,全球发展倡议已实现从“打基础”到“搭框架”的跨越,由“写意画”向“工笔画”的迈进。中方和国际伙伴...

    时间:09-21
  • 王毅就进一步推进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三点建议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在发言中表示,全球发展倡议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探索,形成合力推进。中方愿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协同...

    时间:09-21
  • 王毅宣布“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落实2030年议程七大行动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主持“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部长级会议。  王毅表示,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发起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与联合国发展机构加强战略对接,同“之友小...

    时间:09-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