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教育部发布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有哪些亮点

2022-09-21 16:06:20

来源:央广网

  教育部发布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高校如何落实?指南有哪些亮点?

  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教育部日前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专业列为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提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育部表示,将建立健全引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及时响应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这一新发布的专业指南,将如何影响涉农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

  《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共设置了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任金政参与了相关文件的起草。他告诉记者,这些引导性专业瞄准的是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需要,具有前瞻性。

  “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新一代技术革命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由于本身周期性相对比较长,以及高校改革适应能力的环境条件受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之间,有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任金政说。

  代金亮的本科、硕士学的都是农学专业,多年前自主创业成立公司,长期从事订单农业。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涉农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滞后。

  代金亮说:“院校对专业的设计分得太细了,而我们在实际应用当中,需求是非常综合的。在农业生产这个环节,需要把资源环境甚至农业气象,农学的、植保的、园艺的全部要打通,才能够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比如说,我是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的,但是我完全不懂种植;我是种植专业毕业的,但是我完全不懂经营。”

  代金亮说,梳理教育部发布的新农科引导性专业不难发现,这些专业都是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多学科的师资力量匹配才能支撑起来。

  任金政也表示,学界和业界的脱节确实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举例说,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在业界已逐渐走到国际前列,但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任金政说:“实际上,在高校里边这一块的转换步伐相对来讲有些慢了,存在两者之间相互不够协调的局面。高校也需要从育人目标或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发,做一些变革。”

  实际上,一些涉农高校已经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比如在“双碳”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就围绕农业的低碳发展问题,开设了微专业。任金政介绍:“我们通过6门课程逐渐改变,渐渐地培养人才梯队、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顺其自然,我们就能够设置出来一个新专业,同时社会的需求量可能也是足够的,所以说各个高校在这个方面都有不同的尝试。”

  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姜琪告诉记者,围绕农业发展的新需求,2017年以来,他们已经停招了13个专业、撤销了3个专业,增设了智慧农业、人工智能制造等8个特色鲜明的新农科专业,专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

  姜琪说:“停招撤销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规划布局一批,以及重点建设一批,着重破除原有的专业壁垒,推进农林、农经、农管深度交叉融合。”

  此外,南京林业大学也在通过设立人才培养拔尖实验班和微专业,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满足产业和市场需求。姜琪说:“我们整个微专业就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科的交叉融合,来主动适应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微专业说白了它就是船小好调头,或者说好纠正它的方向来更好地适应整个的社会发展。微专业建设我们今年在启动,也是‘碳中和’方面的试点,然后逐步推进。”

  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也在发力新农科专业建设。新增了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兽医公共卫生等专业,2022年又新申报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专业。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尹新明说:“(新增的)这些专业都在这12个新农科引领专业的布局当中,所以我们已经超前布局了这些新农科的专业,而且都已经招生。同时我们还有一些相关的专业,虽然名字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有相近的。”

  尹新明表示,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大学的使命,首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中西部农林院校如何发挥自身特长,更好地服务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河南农业大学的做法是,与省内其他几所农林院校组成联盟资源共享,实行师资互聘、课程共建、学分互认、课程互选。

  尹新明说:“我们协调河南省涉农的5家(高校)可以资源共享,形成了一个涉农高校的新农科建设联盟。我们是从体制机制上先进行了探索,这样就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等问题。解决一些涉农高校想布局新农科的新兴专业,同时条件不足的问题。它可以逐步布局,先布一些方向或者逐步地形成专业。”

  《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中提到,将建立健全引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及时响应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审慎论证,适时调整优化指南。

  任金政表示,教育部此次印发的是一个引导性的专业指南,并非具有强制性。因此,他建议,各地涉农高校应立足实际,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切不可盲目上马一些不具备师资力量的新农科专业。

  任金政说:“因为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基础,先做一些尝试性的改革。它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有针对性地围绕一个或者几个专业,去探讨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也要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跟这些专业相关的探索。”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向202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9月21日,2022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纪念活动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重要...

    时间:09-22
  • 习近平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研讨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认真总结运用改革成功经验 奋力开创改革强军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梅常伟)国防和军队改革研讨会9月2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全面...

    时间:09-22
  • 总书记的“三农”情怀

     本报记者 又到丰收时节,希望的田野铺展最美画卷。  三江平原“流金淌银”。“轰隆隆”,一台台联合收割机驶过,“唰唰唰”,沉甸甸的稻穗被“吃”进机器,行进间,黄...

    时间:09-22
  • 习言道|“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时间:09-22
  • 说说我家这10年:小康路上幸福多

      家庭平平安安 祖国蒸蒸日上  ■ 何静娴 北京 某国企员工   人生短短几十载。每个10年都好似一个关键点,提醒着我们要回头看看来时的路。要问过去10年里,我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当然是“平安”。说起来很...

    时间:09-22
  • 科技走进美好生活——探访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科技走进美好生活(我在科普⑤)  ——探访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模拟操作空间站机械臂辅助航天员出舱、戴上VR眼镜与大熊猫亲密互动……近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

    时间:09-22
  • “优师计划”每年为八百三十二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一万名左右师范生

      “优师计划”每年为八百三十二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一万名左右师范生——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守望·特别策划)   习近平总书记9月7日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

    时间:09-22
  • 王毅会见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

      新华社纽约9月21日电(记者邓仙来)当地时间2022年9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  博纳介绍了马克龙总统在联大一般性辩论发言中就乌克兰危机阐述的观点,表示...

    时间:09-22
  • “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非凡十年)   核心阅读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新时代的恢弘画卷里,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最美最动...

    时间:09-22
  • 多型火箭支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而立 逐梦苍穹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以“921”为代号正式获批。30年间,我国先后突破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功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如果说载人航天工程让我们的飞天梦有了目标,那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