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三十年!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大事记一览

2022-09-21 21:40:22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

  1992年9月21日,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代号为“921”工程。三十年来,工程相继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成功将14名、23人次航天员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

  中国载人航天30周年

  飞行任务大事记

  1992年9月21日: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

  1999年11月20日:发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考核了运载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验证了飞船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以及包括发射、测控通信、着陆回收等地面设施在内的整个系统工作的协调性,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2002年:发射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先后发射了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和神舟四号飞船,通过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多项科学实(试)验的在轨完成,为实现载人飞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3年10月15日: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我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精确测控、正常运行、安全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乘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成功发射、正常飞行、安全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的任务目标,掌握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飞行器控制、航天医学保障等载人飞船“多人多天”在轨飞行关键技术,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工程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使我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9月25日: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搭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翟志刚于9月27日成功实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9月2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入轨、正常运行,出舱活动圆满、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2011年9月29日: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在轨期间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

  2011年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于11月3日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11月14日成功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11月17日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的任务目标,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6月16日: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6月24日,刘旺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9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刘洋成为我国首飞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搭乘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于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6月20日,3名航天员成功开展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任务,王亚平成为首位太空教师;6月23日,聂海胜手动控制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进一步考核了交会对接、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圆满完成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

  工程通过实施神舟七号飞行任务,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我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标志着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了“成功首飞”的任务目标,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不仅为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6年9月15日: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主要任务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在轨期间开展了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效益的成果,为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于2019年7月19日再入大气层。

  2016年10月17日: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于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工作和生活;11月18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实现了“稳定运行、健康驻留、安全返回、成果丰硕”的任务目标,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了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2017年4月20日: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

  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于4月22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于4月27日完成对天宫二号的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试验,于6月19日完成与天宫二号绕飞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巩固了航天器多方位空间交会技术。

  工程通过实施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以及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空间站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并开展了一批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我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空间实验室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全面胜利。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2021年4月29日: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5月29日: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天舟二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也是天舟货运飞船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核心舱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按计划完成了飞船绕飞、机械臂转位舱段验证、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多项拓展应用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2021年6月17日: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于9月17日安全返回。在轨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首次检验了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

  2021年9月20日: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天舟三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在轨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了2次交会对接,进行了绕飞试验;与组合体分离后,还开展了空间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2021年10月16日: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于2022年4月16日安全返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工程通过实施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以及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天舟三号、神舟十三号共6次飞行任务,验证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8项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了中国航天员最长连续在轨飞行183天的纪录,开展了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2022年4月,经全面系统评估,工程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2022年5月10日: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天舟四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是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

  2022年6月5日: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太空,在空间站进行为期6个月的驻留任务,将于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在轨期间已顺利实施2次出舱活动,后续将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任务。

  2022年7月24日: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

  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工程通过实施天舟四号、神舟十四号和问天实验舱3次飞行任务,形成空间站两舱“一”字构型。等待今年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完成空间站三舱基本构型的建造,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

  一挥卅年,圆梦驻天

  三步稳健,迈向更远

  • 相关阅读
  • 最高检发布第四十一批指导性案例(万峰湖专案)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一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经2022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九十七次会议决定,...

    时间:09-22
  • 台湾证交所:今年前8月券商税后净利292亿新台币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股前8月下挫3265.21点,成交量缩。台湾证券交易所21日公布,全体证券商8月税后净利55.8亿元(新台币,下同),较7月成长7.27%;但1至8月全体证券商税后净利292.36亿元,年...

    时间:09-22
  • 重庆武警官兵护送53名英烈迁葬南川区烈士陵园

    武警官兵缓步将烈士遗骸棺椁转运至灵车上。 郭传伍 摄  中新网重庆9月22日电 (郭传伍 王水泉)记者22日从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获悉,为进一步弘扬英烈精神,加强烈士墓的集中保护管理工作,经烈士亲属同意,21...

    时间:09-22
  • 台湾台东花莲地震致1死171伤 危险建物达213件

      中新网9月22日电 近日,台湾台东县、花莲县相继发生6.5级、6.9级地震和多次余震。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灾害应变中心21日晚表示,花莲地区仍有962户停水,花东灾后危险建物通报较21日晚增逾百件,共达213件...

    时间:09-22
  • 新北市警方侦破毒品工厂 制毒者自夸毒品界“教授”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新北警方去年9月在乌来制毒工厂逮捕张姓制毒师傅,今年8月再循线逮捕张姓主嫌。张姓制毒师傅供称自己技术纯熟,堪称毒品界“教授”;不过警方说,他的学历没有很高。  ...

    时间:09-22
  • 力拼到2030年省351亿度电 台湾2025年将只准卖LED灯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21日公布2030年“节能战略”目标,民生方面,2025年要淘汰省电灯泡,全部销售LED灯。冷气机、电冰箱能耗基准从第5级提升到第3级,淘汰定频冷气。工商...

    时间:09-22
  •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部长说)班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更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使命任务

      中新网西宁9月22日电 (记者 胡钟艺 胡贵龙)中央统战工作会议7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近日,中共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班果接受中新网...

    时间:09-22
  • 上合示范区:凝聚上合之力 深化地方合作

      日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撒马尔罕宣言》,表示“成员国将通过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合作发展纲要》,举行并继续拓展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领导人...

    时间:09-22
  • 厦门大学社科项目入选《从中国倡议到上海合作组织共享平台》

      中新网厦门9月22日电 (杨伏山 翟风采)厦门大学信息学院22日披露,近日举行发行仪式的《从中国倡议到上海合作组织共享平台——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回眸与前瞻》一书,收录了上海合作组织现代农业...

    时间:09-22
  • 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专题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