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勇当科技强国的钢铁脊梁

2022-09-25 04:32:37

来源:光明日报

【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

  今年是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成立70周年,值此之际,15位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学校7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了为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坚定决心。

  “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对老教授,也对奋战在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上的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关键在科技、核心靠人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敢啃硬骨头、敢探深水区的钻研与付出。

  矢志报国鉴丹心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们备受鼓舞,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激励我们投身科研、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致信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说。

  1952年,胡正寰成为北京钢铁学院的第一批学生,也由此开启了自己与学校、与国家钢铁事业共发展的奋斗历程。70年,从青丝到华发,胡正寰一辈子投入在轴类零件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工作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这项高新技术的国家之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总书记字里行间充满对学校建校以来工作的认可,更体现出对包括我国钢铁工业在内的制造业的重视。”致信人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感怀于心。从事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方向研究的蔡美峰,十分注重矿山开采的科学性,开发出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应力测量技术,提出了安全高效开采、矿山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控等技术。今年79岁的他,还坚守在推动绿色矿业建设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一线。

  勇攀高峰,矢志报国。胡正寰、蔡美峰等老教授们心系党和人民的事业、饱含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为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老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和奉献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珍贵财富。”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建良说。

  长流程的高炉炼铁是钢铁制造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张建良带领团队改进传统高炉炼铁工艺,研究利用氢能代替焦炭等传统能源实现铁矿石还原的新工艺。氢冶金的实现与应用,将较大程度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实现全氢还原技术应用还面临一些难题,但我们会继续攻关克难,这不仅是对钢铁专业的初心传承,更是对总书记回信精神的贯彻践行!”张建良说。

  绿色低碳谋发展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建设钢铁强国、制造强国,必须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整个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占国内碳排放总量的15%,仅次于电力行业。

  “实现‘双碳’目标任重道远,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突破、勇攀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姜涛说,钢铁低碳生产从原料就得要精,但我国钢铁精料长期存在优质品种少、能耗高、排放大、成本高等问题。

  为此,姜涛和团队反复试验,创造设计出高料层均热烧结的理想料层结构,成功实现了以进口粗粒粉矿为主要原料的超高料层均热烧结,年节能1100万吨标煤、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00万吨以上,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初秋时节,北京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仍是满目绿意。在冶金生态楼,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教授朱荣正在和学生讨论科研问题,“厚德立人、集智创新、鼎力实践”十二个字醒目地悬挂在办公室。

  实现钢铁行业近零碳排放,是朱荣40年来投身于电弧炉炼钢的目标与使命。尽管业界一段时间曾对电弧炉炼钢关注度不高,但他却越走越坚定:“一般生产1吨钢,碳排放量接近2吨,而电弧炉炼1吨钢,碳排放仅有四五百公斤,甚至将来可降到一百公斤以下。”如今,朱荣带领团队研发的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二氧化碳绿色洁净炼钢技术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等奖项,且正在规模化应用。

  “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钢铁生产线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被誉为“中国超级钢之父”的王国栋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丝毫没有放慢紧跟数字化时代的脚步。“数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王国栋介绍,钢铁生产流程复杂,充满不确定性,“大数据+机器学习”为把握规律增加了可能。2019年开始,他领衔团队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收集处理大量数据,建立起数字化高炉,使生产过程逐渐透明化并能得到实时反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薪火相传育芬芳

  科教兴邦,育国之栋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言传身教,以模范行动影响学生,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登一个接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高峰!”蔡美峰讲述着自己的教育思想。

  9月初,东北大学钢铁智能制造班迎来第二批学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们与未来技术学院合作,增设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的课程,着力培养智能制造方向的人才。”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国介绍,实验室开发出了以超级钢为代表的系列先进钢铁材料、全套知识产权的轧制过程工艺与自动控制系统,相关钢铁材料加工关键工艺核心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我们将以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发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冶金事业建设者。”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院长闵小波说,他们开展“冶金+资源、环境、新能源材料、智能”等交叉牵引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将科学家精神等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打造中南炽金文化品牌,开展科普在线直播、“问渠长廊”晨读、院士报告会等素质教育活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京科技大学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26万多名科技人才。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焦树强说,近年来,学院持续完善“冶金+”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课堂实践、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相衔接的“钢铁实践”体系,每年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鼓励学生勇敢挑战“卡脖子”问题。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争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正成为实现科技强国、制造强国道路上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们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起蓬勃能量。

  (本报记者 杨桐彤 殷泽昊)

  • 相关阅读
  • 2022“最美基层民警”群像扫描

      平凡铸就伟大 奋斗书写荣光  2022“最美基层民警”群像扫描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十年来我国群众安全感始终保持高位,到2021年群众安全感达到了98.62%,中国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时间:09-26
  • 2022“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发布

      本报北京9月25日讯 记者董凡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训词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广大公安民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近...

    时间:09-26
  • 守护碧海蓝天: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管护效能实现新跨越

      环境质量得到新提升 管护效能实现新跨越  守护碧海蓝天  我国是海洋大国,有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习近...

    时间:09-26
  • 布局未来 光伏发电成中国名片

      光伏发电成中国名片 特高压输电领跑世界 新能源车产销量7年世界第一  布局未来  世界新能源产业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中国光伏制造业、光伏发电装机量、光伏发电量均位于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超70%光伏组件;...

    时间:09-26
  •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列为“九个坚持”规律性认识之一,并强调,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

    时间:09-26
  • 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

      良田绘“丰”景 金秋粮满仓  ——北大荒黑土地上秋收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通 讯 员 张克华  金秋时节是北方收获的季节,北大荒黑土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是第五个农民丰收节,也恰逢北大荒...

    时间:09-26
  • 中国航母迈入新征程——写在辽宁舰入列10周年之际

      中国航母迈入新征程  ——写在辽宁舰入列10周年之际  ◎莫小亮 孙 飞 本报记者 张 强  9月25日,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加入人民海军序列10周年的日子。  站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舾装码头,一位海军少校军...

    时间:09-26
  •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建设大科学装置要有创新性和领先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  建设大科学装置要有创新性和领先性  ◎本报记者 陆成宽  【院士访谈】  可以说,建设大科学装置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享这样的科学设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

    时间:09-26
  • 北京: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 用空余学位开设托班

      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 用空余学位开设托班  本市发布“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11部门日前印发《北京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到2025年,全市...

    时间:09-26
  • 全国秋收进入高峰期 主产区丰收在望

      秋色转眼即浓,又是稻黄蟹肥的秋收季节。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刚过去,全国秋粮收获也随之全面进入高峰期,主产区已丰收在望。  今年秋粮已收获近3亿亩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数据显示,至9月23日秋分时,全...

    时间:09-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