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孜孜探寻生物大分子奥秘

2022-09-26 05:48:10

来源:人民日报

  孜孜探寻生物大分子奥秘(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人物名片

  施蕴渝: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学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4月生于重庆,1960年考入中科大生物物理系,自此她与生命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施蕴渝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运用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理,取得诸多创新性成就,为中国生物核磁共振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贡献。

  一袭布衣,一头银发,办公室里,施蕴渝利落地点击鼠标,一张张蛋白质三维结构图跃入眼帘:“生物大分子的世界充满未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千万不能轻言放弃。”施蕴渝说。

  父亲的言传身教、求学路上的所见所闻,让科研报国的种子生根发芽

  施蕴渝一直有个科研梦!无论是幼年倚在父亲身边,听他描绘物理世界的缤纷多彩,还是漫漫求学路上,接触到生命科学的前沿,科研报国的念头始终萦绕在她脑海……

  施蕴渝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儿时颠沛流离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个人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父亲施士元是受居里夫人指导的物理学博士。毕业后,时年25岁的施士元回国任教,成为中国核物理学研究和核物理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施蕴渝看来,科研报国的精神在父亲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言传身教,也激发了施蕴渝投身科研的热情。

  怀揣着对自然科学的喜爱,1960年,施蕴渝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时,生物物理学是一门新学科,教育体系尚未成熟。“时任中科大生物物理系主任的贝时璋院士认为,课程设置要‘四不像’,让学生打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基础。”施蕴渝说,正是扎实的基础课程学习,为自己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室里,钱学森、华罗庚、严济慈等学者给大家上课的那段日子,让她记忆犹新……施蕴渝说:“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浓浓的爱国情怀,何其有幸!”礼堂中,大伙儿紧紧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中国运动员获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而欢欣鼓舞的场景,她至今难以忘怀:“年轻时大家那种奋发向上的状态一直激励着我,也让我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毕业后,施蕴渝先是被分配到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1970年,她回到中科大任教,没过多久,随校从北京南迁至安徽合肥。

  施蕴渝承担起搬迁南下仪器设备的任务。她和同事一道,将装满设备的箱子一件件从教学楼搬至北京的车站,到达合肥后又把箱子一件件从车站搬至教学楼……

  较早从事生物大分子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领导创建中科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大南迁历尽艰辛,科研设备丢失、教学力量薄弱……“所幸,学校后来采取一系列新举措逐步走上正轨。”施蕴渝说,学校向青年教师提供公派出国进修的机会,她成为当时中科大生物系首名通过教育部考试公派出国的年轻教师。她先后两次出国进修,从事计算生物学研究和生物核磁共振波谱学研究,学习用生物大分子分子动力学及用两维核磁共振波谱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理论与实验方法。施蕴渝说:“海外学习的经历开拓了我的科研视野,也督促我更加努力地汲取知识。”

  上世纪70年代,施蕴渝和同事们迫切想跟上国际学界的脚步,在中科大开展生物大分子方面的前沿研究,但是缺少经费和仪器。为了快速推进项目,施蕴渝和同事跑遍了上海的图书馆,查文献、翻资料,绞尽脑汁,连续熬了两个星期,才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申请书写完。

  当时,中科大生物系有3个课题入选,施蕴渝负责的“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新技术研究”是其中之一。此后,她开始从事生物大分子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成为国内此领域的开创者之一。由施蕴渝主导的“生物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项目,获得1996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与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上世纪90年代初,施蕴渝的实验室获得中科院支持,购得第一台可以做生物大分子溶液结构的500兆赫核磁共振谱仪,但是真正开展实验时,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她的态度是坚定的:“科学研究要专心致志,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波折。”施蕴渝领导的研究组解析了系列重要蛋白质的溶液结构,研究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功能意义。她还领导创建了中科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后来成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中小学生做科普,为本科生讲基础课,培养更多青年科研人才

  安徽寿县,第一中学。台上,施蕴渝手持话筒,将自身经历和生命科学的知识娓娓道来;台下,学生们聚精会神,被她描绘的生物大分子世界深深吸引。从科学兴趣的激发到科研方向的选择,从打下扎实基础到心怀报国热忱,一个半小时里,施蕴渝在孩子们的心田撒下了科学的种子……

  虽已年届八旬,施蕴渝仍多次走进中小学,为学生们开展科普讲座。“自小接触科学知识,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进而走上了科研道路;我也想将这份热情传递给孩子们。”施蕴渝希望能为小朋友们打开一扇科学之窗。

  施蕴渝记得:2019年,在湖北麻城黄土岗镇中心小学,她给大别山区的孩子讲了一堂关于“血红蛋白及血红蛋白疾病”的科普课。同学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科学知识的渴求,也深深打动了她,所以她越来越喜欢走出校园、奔赴山区……

  在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为了加强本科生的基础教育,施蕴渝坚持多年给新生上普通生物学课。施蕴渝说,对于交叉学科而言,基础课十分关键。“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我想为科学事业培养更多人才。”作为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她与同事们一起在中科大率先建立了结构生物学与计算生物学完整的教学体系,还特意请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为学生们授课,培养了一批在计算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等交叉学科领域工作的年轻学科带头人。

  如今,满头银发的她依旧每天步履匆匆地到实验室工作。在学校里,遇到施蕴渝,学生们总爱亲切地唤她一声“施奶奶”。眼下,“施奶奶”又开始从事衰老与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质结构及疾病的分子细胞机制的研究。此外,她还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研究。她认为,每一个新的领域都有大量知识需要学习,登山的快乐不仅仅是抵达山顶的那一刻,更是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之中。

  ■记者手记

  研究永不止步,唯有终身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提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发展,施蕴渝兴致盎然……80岁的她,在培养科研人才的同时,还乐于和年轻人一起学习。在施蕴渝看来,能够和学生们共同探寻生物大分子世界的奥秘,既快乐又充实。年轻人学起新鲜事物总是快一些,遇着她不太理解的,还能体验一把当学生的滋味。

  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医药、生态密切相关,生命世界充满许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于施蕴渝来说,研究永不止步,唯有终身学习。正是无数科学家们如她一般,永葆学习热情,不断向上攀登,才使科学研究焕发无穷生机……

  本报记者 游 仪

  • 相关阅读
  • 牢记嘱托建新功 | 一位桥吊司机的拧劲儿和闯劲儿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听取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桥吊司机竺士杰作为代表向总书记汇报工作。  看到港口职工精...

    时间:09-26
  • 坐标中国|“珠峰之网”在世界之巅打通“生命信号”

      小新说  回首我们这十年,中央企业打造的一系列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从不同维度镌刻下国家发展的新坐标。9月12日,“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正式启动,以不断刷新的中国跨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

    时间:09-26
  •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钱素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钱素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编者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

    时间:09-26
  •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 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学术研讨会”2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中央统战部七局局长徐志涛,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廉湘民、李德成出席会议。来自...

    时间:09-26
  • 习近平: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复兴文库》序言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复兴文库》序言(2022年9月20日)习近平  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

    时间:09-26
  • 了望丨“灯塔工厂”示范中国制造业未来

      文 |《了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宇琪 陈旭 张璇  ◇由树根互联打造的“根云平台”根据工厂里36000多个数据采集点收集的工业大数据,为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机型,甚至每一把刀具等匹配最优参数,...

    时间:09-26
  • 湖南省党外知识分子同心逐梦 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中新网长沙9月26日电 (邓霞 张国强 江岸舒)党外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底举行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以...

    时间:09-26
  • 台湾新增28513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 新增56例死亡病例

      中新网9月26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26日说明,岛内新增28513例新冠肺炎本地病例,新增56例死亡病例;另新增境外输入272例。...

    时间:09-26
  • 台股重挫340.19点 失守13800点关卡

      中新网9月26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股26日走势疲弱,指数终场大跌340.19点,失守13800点关卡,收在13778.19点,创21个月新低,成交值新台币2178.13亿元。...

    时间:09-26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我来打卡永庆坊

      当“90后”长板爱好者黎建鹏走进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永庆坊,立马被这里的独特风情吸引。  脚下是麻石路,抬头是青砖房、满洲窗,身旁是潮流小店,耳边是粤曲悠扬。在这方天地,随处逛逛,都能感受到新旧文化的...

    时间:09-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