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健康焦点)

2022-12-12 08: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点痛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

目前,多地开展了家庭病床服务,为有居家医疗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让患者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医疗、护理或康复。

以家庭为日常护理场所,满足行动不便患者就医需求,减轻患者医疗支出负担

在福建省福州市,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林风华和护士江惠玲背上巡诊包准备出发,这天是他们为家庭病床建床对象刘依妹巡诊的日子。巡诊包里,放着提前一天准备好的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血糖仪、导尿管等器材。轻按门铃,走进房间,江惠玲与刘依妹打招呼:“奶奶,这次感觉怎么样?”

“最近吃饭睡觉都不错,总算又把你们盼来了。”刘依妹的女儿陈女士答道。

一问一答间,林风华为老人听诊、量血压,基础检查项目做完后,江惠玲将刘依妹翻过身,仔细检查她的皮肤情况。见到老人家肩膀处有一处湿疹,江惠玲从巡诊包里拿出药膏,轻轻涂上,转头叮嘱家属:“长期卧床容易长湿疹、褥疮,平日里也要记得上药。”

去年春节,93岁的刘依妹一跤摔成了骨折。上医院,由于年纪大了,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回到家中后,老人卧床,生活上家里人还可以轮流照料,可碰到更换尿管等医疗操作,还得上医院。“每次上医院要抬上抬下,到了医院,取号、排队、换药,折腾下来就是小半天。”看着母亲遭罪,陈女士也急得直抹泪。

2021年2月,福建省福州市启动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家庭病床服务。试点方案中明确,家庭病床建床对象应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因疾病需要卧床或者身体衰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患者。

“在家里就能住院,定期还有医护人员上门诊疗护理。”陈女士眼前一亮。在“榕医通”上,陈女士填写了母亲的基本情况,就近选择试点医疗机构,上传就诊记录、住院小结、相关辅助检查和影像报告、用药清单等病历资料后提交申请。当天,陈女士就接到了来自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随即预约了医生上门评估和安排建床。此后每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都会上门一次,为刘依妹诊断病情、更换药品,指导家人做好日常护理。

陈女士告诉记者,一个建床周期是3个月,总费用只有4000多元,医保统筹后,个人支付的费用只要1000多元,“为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对居家医疗服务需求非常迫切。家庭病床服务以家庭为日常护理场所,由医护人员每周上门检查身体状况,提供护理服务,既能满足行动不便患者就医需求,减轻患者医疗支出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住院难问题。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办法》,从统一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加强质量控制等方面保证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北京市大兴区家庭病床的服务模式,重点辐射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让优质医疗资源向老年群体和失能失智群体倾斜;山东省曲阜市对符合家庭病床服务条件的老人,不收取床位费,其他医疗费用按住院标准予以结算,并将居家医养服务纳入长期护理险保障范围。

加强基层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有效配置医护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目前,家庭病床服务大多数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设有全科医疗科的二级及以下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限,家庭病床的护理对象又是年纪较大的人群,万一出现严重病情怎么办?

“家庭病床建床前都会详细评估,目前中心以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为主。患者有其他治疗需求的,可以随时转至上级医院。”福州市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伟民介绍。

福州市五凤街道湖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燕光介绍,中心与福建省二院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省二院专门安排了2名医生、护士作为湖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的顾问团队。“一旦遇到超出我们解决能力的问题,顾问团队便会发挥作用,迅速与相应科室联系,为患者转至上级医院节省时间。”黄燕光说。

相比传统的坐诊模式,家庭病床服务要求医护人员走出机构、开展上门服务,这对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诊疗水平和经验具有一定的要求。一些基层医护人员表示,家庭病床的痛点难点在于基层医疗机构队伍能力不足。

“不同于公立医院有现成的住院医护团队,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护人员数量不足,要推广家庭病床服务,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服务水平和参与积极性等方面都有待完善。”一名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建议,进一步建好基层医生队伍,通过绩效激励、职称评定等方式,激励从事家庭病床工作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福州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钟志华介绍,为提高医护人员为患者建床的服务能力,一方面,福州打通全市医疗资源,邀请专家线上录制课程,基层医护人员随时可以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医联体、护理技术帮扶基地等,开展医护人员进修培训。

在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伟民安排4名医生、4名护士专门从事家庭病床服务,并在培训人员的选择上,优先推荐从事家庭病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几个月前,江惠玲结束了在省肿瘤医院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过去,静脉导管、造瘘口等家庭病床常用的专科护理实践较少,培训后,自己操作更熟练,对技术也更有信心。”江惠玲说。

为了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质量与水平,福州市还上线了家庭病床服务在线监测模块,实时动态监测家庭病床服务开展情况,进一步提高医生的问诊效率,有效配置医护资源。在福建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后台,记者看到,大到全市所有家庭病床医疗机构的建床数量,小到每一名家庭病床患者的每次巡诊情况、用药记录都一一呈现。撤床后,系统还会邀请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加强与长期照护、养老护理等服务形式衔接,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前些年,家住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街道的刘大爷被查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因意外摔倒后瘫痪在床。家属王先生为老人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经专人上门评估后,工作人员便将手环和可视对讲等智能设备搬进了刘大爷家。

“考虑到老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长期卧床,我们还为他申请了家庭病床服务。”李家沱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孔艺霏告诉记者,由中心护工提供翻身、擦洗、喂饭、按摩等个人基础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定期上门,负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和家用便携式吸氧机等医疗设备的操作,多方联动,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照护。

将“床位”搬进家里,不止于家庭病床。家庭病床与长期照护、养老护理等服务形式衔接,能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医养服务。巴南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强化医养融合,进一步在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有机融合上加强探索,实现机制互通、标准互认、资源共享。

记者采访发现,浙江、广东等多地也在积极探索,鼓励将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合并设置,促进医养、康复服务在居家环境中形成互补,以破解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难题。比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和卫健部门联合发布《西湖区关于建立“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探索建立“养老一张床”服务机制,将家庭病床和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两床”相融合。目前已在一些街道开展试点,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生活照料服务。

“家庭病床适合常年不能间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因疾病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等,他们诊断明确、符合住院条件,经评估后适合在家庭条件下由医护人员定期上门系统治疗、护理和康复。这些患者往往同时有医疗和生活护理需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吕洋说,家庭病床与家庭养老床位等服务形式衔接,优势互补,能让在家建床老年人同步享受居家照料和专业医疗服务。

推广家庭病床,加强居家医疗养老服务,关键是要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一名基层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需要加强队伍建设、配备远程看护体系、完善家庭病床医疗责任保险等,从而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和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丰富对老年人服务供给和服务模式。

吕洋认为,更好发挥家庭病床的作用,应在制度化、规范化上进一步发力,完善家庭病床和上门护理服务规范。比如,进一步明确家庭医生上门医疗服务的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协议和操作规范;建立家庭病床质量控制评估机制,对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定期评估。同时,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增加居家医疗服务供给。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2日 17 版)

  • 相关阅读
  • 以进固稳,中国经济潜力大

      ——行稳致远·二〇二二年终经济观察②本报记者吴秋余王浩谷业凯  冬日的金沙江畔,大坝高耸,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运转,滚滚绿电经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闪送”华东...

    时间:12-19
  • 以进固稳,中国经济潜力大

      冬日的金沙江畔,大坝高耸,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运转,滚滚绿电经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闪送”华东。   列车飞驰,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11月23日,第4000列中欧班列...

    时间:12-19
  •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连日来,全国各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时间:12-19
  • 九三学社十四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易舒冉)12月18日,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听取并审议九三学...

    时间:12-19
  • “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人民论坛)

      在中国,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复兴号列车能行驶5833米,林草种植可达12.7公顷,移动支付完成28.77万次,农村地区新建或改建公路481米……新时代中国的每一瞬间,都在呈现万千变化、书写崭新历...

    时间:12-19
  • 向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昊男)12月14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光明街道,一场面向基层青年党员的视频宣讲,正通过网络火热开展。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北京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

    时间:12-19
  • 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3年经...

    时间:12-19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值此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民进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

    时间:12-19
  • 举措惠民生  服务暖民心(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今天早餐咋样?”早晨不到7点半,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走进社区老年餐厅,一边刷卡买饭,一边向正在用餐的老人们打招呼。“味道好,还便宜。”几位老人很是...

    时间:12-19
  •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连日来,全国各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时间:12-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