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全国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建成(法治聚焦)

2022-12-13 08: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前不久,辽宁沈阳市的崔女士购买了广州某美容公司的产品,使用后效果不佳要求退款,但被对方拒绝。得知法院有线上调解渠道,崔女士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申请调解。法院受理该案后,成功调解这起跨省网购纠纷,最终促成美容公司退款。“网上调解纠纷省钱省力,实在是太方便了。”崔女士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将司法工作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建成支持全国四级法院“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统,创新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促进审判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有力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庭审,是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核心环节。据介绍,人民法院依托信息技术,积极稳妥推广在线审理机制,有效实现司法数据电子化、诉讼活动网络化、司法裁判初步智能化。改造升级建成全国统一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从起诉立案到宣判执行全流程网上运行。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集成了调解、阅卷、送达、保全、鉴定等全国通用诉讼服务功能,以及部分地方法院特色服务功能,老百姓办理诉讼事务可以全流程、全天候‘掌上办’,让司法服务‘触手可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介绍,该平台已集成全国3500多家法院,每日提供在线服务超千万次。通过在线方式开展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从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减少到只需要1至2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

“法官,我现在远在外地,没办法如期去法院开庭。”今年10月,当事人张某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向河南省巩义市人民法院询问。在取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承办法官决定通过线上庭审的方式,开庭审理这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不久之后,案件如期开庭。法官就如何认证、登录掌上法庭、在线签名等事项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一一讲解。整个远程线上庭审过程规范有序、画面清晰,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通过承办法官的耐心释法,双方当事人当庭达成调解协议。法官在电脑端发起签名,双方在手机上签署名字,并顺利调解结案。

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在线诉讼适用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有序衔接的诉讼模式基本定型。

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

以往平均耗时15天的上诉案件卷宗移送工作,现在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各类智能审判辅助系统减轻法官事务性工作30%以上,庭审效率提升20%以上……人民法院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助力法官寻找事实、适用法律,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

2016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人民法院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法官基于电子卷宗开展阅卷、合议等工作,审理过程全程留痕;案件卷宗信息自动回填、法律知识服务、文书辅助制作、类案自动推送、庭审语音自动转录等智能辅助办案工具,大幅减轻了法官的事务性工作;人民法院还大力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让多业务在线协同处理成为可能。

执行工作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一环,智慧法院建设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科技支撑。

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余额只有几十元,名下也没房没车,真的没有履行能力吗?“系统显示,王某从事网络直播已进账486万元。其中,在生效判决履行期限届满后直播进账87万元,明显属于具有完全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的情形。”前不久,广州互联网法院执行法官在办理一起执行案件时,依托该院开发的智能执行分析系统,对被执行人进行“精准画像”,深入挖掘被执行人王某的网络活动轨迹和财产线索。最终,在铁证面前,王某支付了欠款。

“人民法院已经建成智慧执行系统,网络执行查控体系支持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金融理财产品等信息,对各种财产形式做到全面覆盖,破解查人找物难题。”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陈奇伟介绍,人民法院还加强与社会征信体系对接,与国家发改委等60个部门和单位开展联合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

信息化和智慧化,为“公正的可视化”和创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赋予了新动能。

案件流程信息公开,是司法公开的关键。如今,人民法院已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支持案件信息依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我国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目前已累计汇聚案件信息超过2.8亿件。同时,通过开展司法大数据专题分析,建立面向社会治理的司法指数体系,已累计形成专题报告1200余份,有力服务国家立法和社会治理。”在许建峰看来,这些海量的司法案例和数据,已成为十分宝贵的大数据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抢抓互联网时代历史机遇,全方位推进互联网司法建设,着力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不断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水平,有效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峥介绍。

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大批具有先导示范意义的新型互联网案件,探索确立数据权利、虚拟财产、个人信息、智能作品等新客体的保护标准,依法规范直播带货、付费点播、知识分享等新兴业态,有效发挥了司法裁判定标尺、明边界、促治理的功能作用;还依托现代科技,重塑了传统的线下审理模式和诉讼流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智慧法院的意见等系列指导性文件,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大规则”和区块链司法应用的意见,不断构建完善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

“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互联网司法模式,着力推动以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数字红利’,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13日 14 版)

  • 相关阅读
  • 以进固稳,中国经济潜力大

      ——行稳致远·二〇二二年终经济观察②本报记者吴秋余王浩谷业凯  冬日的金沙江畔,大坝高耸,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运转,滚滚绿电经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闪送”华东...

    时间:12-19
  • 以进固稳,中国经济潜力大

      冬日的金沙江畔,大坝高耸,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高速运转,滚滚绿电经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闪送”华东。   列车飞驰,拓展高质量发展的空间。11月23日,第4000列中欧班列...

    时间:12-19
  •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连日来,全国各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时间:12-19
  • 九三学社十四届六中全会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易舒冉)12月18日,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听取并审议九三学...

    时间:12-19
  • “必胜信念更加坚定”(人民论坛)

      在中国,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复兴号列车能行驶5833米,林草种植可达12.7公顷,移动支付完成28.77万次,农村地区新建或改建公路481米……新时代中国的每一瞬间,都在呈现万千变化、书写崭新历...

    时间:12-19
  • 向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朱竞若、王昊男)12月14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光明街道,一场面向基层青年党员的视频宣讲,正通过网络火热开展。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北京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

    时间:12-19
  • 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作深入解读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3年经...

    时间:12-19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值此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之际,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民进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

    时间:12-19
  • 举措惠民生  服务暖民心(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今天早餐咋样?”早晨不到7点半,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走进社区老年餐厅,一边刷卡买饭,一边向正在用餐的老人们打招呼。“味道好,还便宜。”几位老人很是...

    时间:12-19
  •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连日来,全国各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时间:12-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