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2023-01-23 08:0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在总书记心里有着特殊的分量。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殷殷嘱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人勤春早。临近春节,从岭南大地到东北平原,一派粮食生产年年抓紧、季季压茬的忙碌景象。

  “你瞧,这油亮的黑土地,玉米亩产2000斤!”黑龙江省海伦市东林镇富兴村种植大户陈维友2022年种植了1200亩玉米。大农机护航,耕种收不费劲。“国家奖补大豆种植,咱响应号召,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盼着有个好收成!”

  “良种,良法,抗灾夺丰收,我这合作社2022年夏粮小麦实收亩产927.02公斤,大秋作物3000亩玉米也喜获丰收。”一年两季,丰收加码,安徽省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粮农宋来宝笑了。眼下,他正忙着给刚泛青的冬小麦进行机械化喷灌保墒。2022年宋来宝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小麦示范田,单产刷新了全省纪录,老宋种粮的劲头更足了。

  一块田一块田管,一垄地一垄地抓。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再夺丰收,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喜获“十九连丰”。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大豆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今年,我国将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所增加;确保粮食产量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目前,冬小麦面积3.3亿亩以上,墒情比较好,基本可以实现壮苗越冬。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各地区各部门不误农时、茬茬压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十年上了2个1000亿斤台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厚植了基础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种粮农民有账算、有钱赚、得实惠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到户到田,粮食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亿万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制度措施落细落小,落在粮农心坎上。

  “这两年,籼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又涨了,玉米市场行情越来越好,种粮补贴拿到手,去年我家夏粮秋粮丰收又增收。”安徽凤台县沿淝糯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宏斌说,“目前,越冬小麦都换上了优质强筋新品种。”

  政策春风,满地生金。

  “粮食托市收购,保险跟着种粮走,有国家给咱兜底,种粮放心着呢!”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杜家镇半截河子村,粮农乔文志领办了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运用数字技术,集育种研发、基地种植、稻米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优质大米销售到200多个大中城市。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国家稳定和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统筹的土地出让收益使用向产粮大县倾斜。2022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粮食生产补贴资金3500多亿元,中央财政还分3批累计下达种粮农资补贴资金400亿元,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今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切实提高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两个积极性”。

  ——党政同责,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

  “粮食生产稳字当头,核心就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山东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陈黎明介绍,今年,将继续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应播尽播,济南调拨专项资金,引导扩大粮食生产,对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任务的区县给予奖励。

  稳面积、稳产量,中央明确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产量纳入宏观调控目标,进一步压实了粮食生产责任。

  “俺最上心的是种植面积,有了面积,产量才有保证。”说到种粮,河南荥阳新田地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杰很得劲:“俺们一个合作社,就流转了10万亩耕地!今年备耕,要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在优质、专用粮油供应上下足功夫。”

  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近些年,国家采取强有力措施恢复早稻生产,早稻播种面积大幅增加。目前,我国确保水稻面积常年稳定在4.5亿亩左右、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今年,我国将分品种压实种植面积,以大豆、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再扩种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农惠农富农、重农抓粮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粮农有账算、有钱赚、得实惠。2022年,我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390万家、222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积18.7亿亩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十年来,农民收入提前实现“倍增计划”。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

  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粮稳安天下。我国粮食产量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产能基础越来越牢。

  “耕地质量好,种粮有依靠。”正忙着给越冬小麦田管,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种粮大户郭海生有底气,“有了高标准农田,大型农机进出方便,一亩水稻连收带运,只需300多元,去年亩均产量比以前高出80斤以上。”

  藏粮于地,耕地保数量、提质量,“饭碗田”更有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底,全国已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新征程上,我国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要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藏粮于技,种田挑上“金扁担”,粮食生产效率更高了。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今年,我国将加力推进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针对急需的重大品种和技术,用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三大抓手,争取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丘陵山区适用机械等短板技术能够尽快突破。

  ——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以提质为导向,发展方式向绿。

  “这是咱的‘九月翡翠’,稻穗是橙红色的,稻壳是黑色的,剥开以后,稻米是绿色的……”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很自豪,农场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口碑好,市场俏。

  投入品减量化,种植生态化,如今这里已经形成稻米种植、观光、研学、农旅、加工、销售的三产融合产业新形态。农场采取“村企合作”形式,发展绿色水稻种植产业,春节前给当地脱贫户分红了20多万元。“下一步,农场要坚持绿色生产,推进绿色加工,加快田间连车间,大米直接加工厂,让种粮效益更有保障。”肖建波信心满满。

  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提质增效取得扎实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年年抓紧,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有保障,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目前,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6%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11%,数量累计达6.2万个。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流量成为新农具,高标准农田成为新农资,稻麦年年千层浪,一幅幅壮美的粮食生产画卷铺展在广袤田野,展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气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新征程上,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根基,把粮食安全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定能迎来一个又一个穣穣满家的丰收年,乡亲们日子定会越过越红火!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23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小医院一线守护  大专家远程搭脉

      去年12月下旬,68岁的潘奶奶因感染新冠病毒发烧不退,就近到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就诊。由于病情发展迅速,主治医生张飞通过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联系上海市级救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

    时间:01-26
  • 加强医疗资源调配  有效提升救治水平

      “高龄人群症状缓解,但影像学改变不明显的,存在复发风险。要关口前移,密切观测,先症而治,截断病势……”1月17日,在天津一个重症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医专家会诊视频会议现场,中国工程...

    时间:01-26
  • 坚决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本报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王浩)春节期间大量人员返乡,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召开调度会,会议强调各地要始终绷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根弦,思想上再重视,力...

    时间:01-26
  • 呈现消费旺盛和经济复苏的良好开端

      1月24日,癸卯兔年大年初三晚8时,澳门旅游塔下的西湾湖广场人潮涌动。  音乐声连连,花车一辆辆,盛装的演员,欢笑的观众,汇聚成夜晚欢乐的海洋,“兔跃盛世 欢乐春节2023年农历新年花...

    时间:01-26
  • 西班牙多地举办“欢乐春节”活动

      连日来,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庆祝春节,让人们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图为当地小朋友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学写毛笔字。   古斯塔沃摄  中国农历春节...

    时间:01-26
  • 绿色低碳新风扑面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从绿意盎然的南方城市,到白雪皑皑的东北地区,从绿色简约的生活方式,到清洁生产的工业企业……春节期间,记者赴多地探访,环保理念深...

    时间:01-26
  • 谱写中拉“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

      “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同中国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支持并参与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同中方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1月24日,习近平主席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第七...

    时间:01-26
  • 共贺新春佳节  共期美好未来

      新华社北京1月2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在中国农历兔年春节期间,多位外国政要通过各种形式,向中国和中国人民、华侨华人送上新春祝福,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同中国加强合作,共创美好...

    时间:01-26
  • 传承年俗促增收(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嘭——”伴随一声闷响,翻滚的蒸汽裹着玉米焦香弥漫开来,赶集的群众涌上前,5元钱买上一大袋刚出炉的爆米花,挎在手上逛着祝家大集。  祝家大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祝家街道,春节...

    时间:01-26
  • 健身就在家门口(新春走基层·乡村振兴一线见闻)

      躲过防守,接球投篮,空心入篮……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殷少雯的进球引来阵阵喝彩。  殷少雯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大年初四,回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索堡镇下温村老家过寒假的她,约上朋友到村里篮...

    时间:01-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