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扎根文化沃土  涵养美好心灵(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2023-02-12 08:0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的学生,在“爱上泥吧”陶艺课上,学习长沙本土铜官窑历史,快乐体验陶艺,用心捏制作品。
  肖 弋供图

  在四川省绵竹市职业中专学校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合作成立的美育创作实践基地中,该校学生通过非遗美育课程,学习绵竹木版年画的拓版技艺。
  冯恩旭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美育熏陶,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学校美育牢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艺术课程建设,在新时代育人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善学校美育体系

  经过近十年努力,美育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据教育部统计,目前99.8%的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美术课;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2年的60.4万人,增至2021年的90.8万人。学校美育改变了过去短板多、破题难的状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校美育体系。

  艺术课程是学校美育的载体。如今,艺术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制定、艺术实践活动开展、教材案例编写研究等,都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比如,书法被纳入中小学教育,成为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审美感知力和文化品位;中国画与工艺美术等传统艺术,也被纳入美育课程。学校美育不仅注重突出中华美育精神、民族审美特质,还注重学科融合,篆刻、木版年画乃至中华美食文化等正有机融入美术课。在高等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旨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公共艺术课程,成为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教材方面,以美术学科为例,现行各版本高中教材均编写有中国书画、工艺模块分册,高中美术鉴赏必修模块与义务教育美术教材中,书画艺术、民间美术、中华文化遗产等占据主要部分。综合艺术课程广泛利用艺术资源开展美育,案例丰富多元,如“‘山外有山’水拓画案例”以传统山水画为课程资源,“五育融合视角下‘岭南园林’项目式案例”旨在传承园林艺术,“文昌灰塑艺术实践工作坊”则有意识引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案例均重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精彩纷呈。

  围绕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的艺术实践活动高潮迭起。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已分别开展6届。“高雅艺术进校园”累计开展专家讲学、作品展览等美育实践活动1.5万余场,惠及2000余所高校的千万学生。各地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06个,传承项目包括书法、剪纸、刺绣等93种。中小学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3369所,传承项目包括书法、皮影、年画、泥塑等4932项。注重艺术体验的实践活动,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达到了“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

  近年来,高校师生发挥专业和研究优势,为推动学校美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自2019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以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探索建立高校支持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机制,为本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有效支持中小学美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培训。该计划支持的20所试点高校,现已为18个省区市的农村中小学提供志愿服务,让农村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

  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支持的“蒲公英行动”,同样硕果累累。由首都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美术师范专业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持续20年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美育支教,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与文化转化为美育课程资源,并利用定格动画、图画书创作、超轻黏土捏塑、校园文化设计、立体书等现代美育方式,构建新型学校美育课程,培养美育师资,惠及近百所学校师生。

  促进校本课程联动

  为打造特色美育课程和实践品牌,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新局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具有社会、人文等多重内涵的创新举措。

  湖南长沙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釉下彩的创烧地,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玩泥巴”亦符合儿童探索求知的天性。为此,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泰禹小学作为“传统文化实验校”,着力进行以陶艺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学校成立了陶艺工作坊,增配“泥吧”。孩子们不仅爱上“泥吧”,他们手捏的《恐龙家族》《生肖系列》等作品,也入驻学校“禹点美术馆”。仙居花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皤滩乡中心小学,将针刺无骨花灯这一特色传统手工艺引入学校社团,成立花灯工作室,开发“点亮心灯”校本化课程,每周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传授技艺,既丰富了美育课程,又传承了家乡的优秀文化。

  自主研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校本课程,已在各地中小学掀起热潮,其意义逐步凸显。发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抢救濒临失传或被当地人忽视、遗忘的传统手工艺,有助于青少年增强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研究、文化解读、文化梳理的基础上活化美术课程,可以有效改善长期以来美术课程在中小学处于边缘学科的状况。实现区域乃至全国中小学美育优质校本课程联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交流平台和资源智库,能够让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时,有学习、有对话、有参照、有借鉴,同时实现个人智慧、学校智慧的快速分享……丰富多彩的校本化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得到更为全面的发挥。

  学校美育之路越拓越宽。借鉴各国有益经验,借助跨学科式、主题式、议题式、单元式、项目式等课程设计方法,推广“校园博物馆+”理念,拓展馆校合作模式,发挥“做中学”的优势,正不断延展特色美育教学路径,助力学校美育发展。重在“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新时代学校美育,必将牢牢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涵养美好心灵。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2日 08 版)

  • 相关阅读
  • 歌声起太行

      张健  冬日清晨,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迎来日出,村民在为游客讲解太行山独特的“日照冰瀑”景观。  本报记者 李 舸摄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是革命老区,是当年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

    时间:02-13
  • 保护红树林  让海洋更健康(美丽中国·走近海洋保护区①)

    鸟儿在红树林中繁衍生息。   图片由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提供 广西山口红...

    时间:02-13
  • 春风行动已发布岗位超1300万个(节后看就业)

    核心阅读 目前,春风行动正在各地火热开展。招聘形势好,已举办各类招聘会超2万场,发布就业岗位超1300万个;招聘形式多,直播招聘、视频推介,入户动员、进村送岗,就业夜市、技能指导……...

    时间:02-13
  • 广西落实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

    不久前,在巡察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委发现铁山港区某重大项目面临用地难题。北海市纪委监委从用地审批等难点问题发现职能部门在沟通服务、落实政策上慢作为,督促职能部门强化主动服务意...

    时间:02-13
  • 关注民生所需  解决急难愁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 近年来,贵州省安龙县通过为县人大代表赋专属二维码...

    时间:02-13
  • 以数字变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一根网线,连接城乡,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个平台,汇聚资源,以数字技术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作出一...

    时间:02-13
  • 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1月18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外贸商品车在等候发运。   新华社记者 朱 峥摄   图表数据来源: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

    时间:02-13
  • 今年重大项目计划投资3395.3亿元

      本报重庆2月12日电 (记者刘新吾)记者从重庆市发改委获悉:《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近日印发,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3395....

    时间:02-13
  • 降低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本报合肥2月12日电 (记者田先进)近日,安徽省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金融助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

    时间:02-13
  • 老朋友是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

      我很高兴在中国的新年伊始,新春佳节之际,应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的邀请,来到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做客,并有机会与中国领导人、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进行交流。值此新春佳节,我谨...

    时间:0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