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评论员观察)

2023-02-24 08:3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我们一定能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起步即冲刺,实干开新局。在辽宁沈阳,今年首批确定的超30个百亿元的重大项目,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产业项目有13个,占比近一半;在福建福州,民天国际物流中心场地平整工程项目工地上一片繁忙;在江西九江,施工人员加快银砂湾作业综合码头桩基工程建设,码头设计年吞吐量2150万吨……放眼全国各地,一项项重大工程接连开工,一批批建设项目紧张推进。一头连着民生需求,一头连着企业供给,新老基建投资接续发力、同频共振,为激发内需潜能、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意味着要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我国有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具有大国经济内部可循环的基本条件。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我们一定能不惧国际风云变幻,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国经济的优势所在。我们坚定贯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堵点、扩内需、补短板、扬优势,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持续巩固回升态势;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12万亿元,消费动能继续增强;外贸规模首破40万亿元,高水平开放蹄疾步稳……翻看2022年经济成绩单,内需市场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稳步提升,更有结构的持续优化,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扎实成效。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要巩固和拓展优势,抓住和用好市场机遇。一方面,扩大内需不能搞盲目借贷扩大投资、过度刺激消费,而要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形成不符合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和产品,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短板”也是“跳板”,空白点也是增长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有可为。近年来,我国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智能终端、直播电商、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持续满足和创造需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落脚点,我们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要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我们一定能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今天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坚持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统筹协调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顺势而为、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不断开拓新空间、积蓄新动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4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人民江山

    (一)  2021年6月29日上午,建党百年之际,北京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迎宾大厅内,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气象万千,群山逶迤、江河奔涌,千古江山、风光无限,见证属于人民的高光时...

    时间:02-27
  • 香港创科发展提速换挡驶入快车道(香江在线)

    图①: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图②:市民参与香港天文台举办的开放日活动。   图③:香港会展中...

    时间:02-26
  • 坚持稳步推进  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近日,一些地方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引发部分群众关注。部分群众对改革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划入减少有疑问,对改革后看病就医便利性有顾虑。针对此次改革中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时间:02-26
  • “为中华民族大家庭而歌唱”(十年两会·温暖记忆)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伊玛堪传习所内,阵阵歌声婉转悠扬。正逢伊玛堪教学日,38岁的刘蕾身着...

    时间:02-26
  • “中国的抗疫经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国3年多来的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中国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

    时间:02-26
  • 进博会国际传播工作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李潇)24日下午,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主办、中国日报社承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传播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出席...

    时间:02-26
  • “强大的项目交付能力体现了中企水平”

    “2022年4月项目投产前,上游巴布油田产生的伴生天然气大部分都被直接燃烧后排放,其中硫化氢等杂质的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阿联酋哈伯善天...

    时间:02-26
  •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5日宣布: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将于2月28日至3月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26日 03 版)...

    时间:02-26
  • 调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应是全球优先事项(国际论坛)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构成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对国际和平造成了威胁。联合国安理会有责任开展国际调查,将肇事者绳之以法 当地时间2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

    时间:02-26
  • “中国科研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国际科学周刊《自然》增刊《2022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日前指出,中国科研城市在全球排名快速上升,北京在世界领先的科研城市中继续保持首位。“近年来,中国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物质科学领域科研...

    时间:02-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