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话说新农村)

2023-04-07 08:3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味道独特的柳州螺蛳粉成了网红产品,土特产做成了大产业,去年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当地,大米、竹笋、豆角、木耳等约55万亩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发展起来,助力20多万农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乡村特色产业茁壮成长,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一产总产值达9.7万亿元,很多地方的“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为我们促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念好“土”字诀。要立足本土,开发好优势乡土资源。不同的自然禀赋和农业资源,形成独特的物产,这是土特产的自然根脉。地域标识、制作方法等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土特产的文化根脉。要立足这两大根脉,培育新需求、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手段,注重开发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发挥好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为满足健康饮食新需求,重庆涪陵榨菜选用土产青菜头,推出减盐超30%的轻盐榨菜系列产品,刚上市一个多月销量突破2亿包。

  打好“特”字牌。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准路子。既要扎根本地,找准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风情的产业,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又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明晰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做到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彩,让土特产提升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在这方面,延安洛川苹果的经验值得借鉴。作为当地最好的、最合适的特色产业,县里储备了600多个苹果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洛川苹果肉质脆密,香甜可口,品质优良,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居全国水果类第一,去年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果农达到88.3%。

  唱好“产”字歌。要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乡村产业竞争,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要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增值,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山东省金乡县打造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集群,700多个加工企业把大蒜加工成调味品、大蒜素、精油、胶囊等100多种产品,身价上涨十几倍,出口量占到全国的70%。

  奋进新征程,扎扎实实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定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劲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07日 18 版)

  • 相关阅读
  • 西藏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藏医药服务体系

    本报拉萨4月9日电 (记者袁泉)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藏医药传承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藏基本建成以拉萨为中心、覆盖全区的藏医药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公立藏医医院49家,民营藏...

    时间:04-10
  •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开馆

    本报上海4月9日电 (记者沈文敏)4月7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揭牌开馆,推出探馆、企业首发首秀路演宣讲等活动,展示城市数字化转型成果。 据介绍,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秉承“...

    时间:04-10
  • 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人民论坛)

    详细拟定调研方案,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掌握真情况、研究真问题,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调查研究是...

    时间:04-10
  • 人民不会忘记

    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1.7万余名民警因公牺牲,其中3...

    时间:04-10
  • “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走进东盟

    新华社马来西亚关丹4月8日电 (记者汪艺、朱丽莉)“投资中国年”(走进东盟)暨中马“两国双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十周年庆祝活动7日在马来西亚彭亨州首府关丹市举行。 此次活动由中国商...

    时间:04-10
  • 破坏安全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国际论坛)

    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是美国地缘政治的工具,主要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地区国家普遍对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保持警惕 不久前,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就所谓“三边安...

    时间:04-10
  • “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景光明,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墨西哥联邦众议员阿尔韦托·比亚·比列加斯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

    时间:04-10
  • 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贡献青春力量

    春日里的北京,绿意盎然。2022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文化小大使”活动颁奖典礼暨2023年活动发布仪式日前在京举行。活动现场,来自阿联酋、贝宁、马耳他等21个国家的26名青少年分享在华交流的见闻...

    时间:04-10
  •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本报天津4月9日电 (记者乔杨、李家鼎)天津市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突出统筹推进,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

    时间:04-10
  • 铁路网通达性覆盖面不断增强

    本报北京4月9日电 (记者李心萍)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一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5.5亿元、同比增长6.6%,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

    时间:04-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