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欧班列承运货物日益丰富(经济新方位)

2023-04-11 08:2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4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欧班列共开行4186列、运送44.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5%、28%。其中,3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488列、运送1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1%、52%,自2020年5月以来连续35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开新线添站点,班列网络越织越密

  再添新线,首列出发。1月22日,首趟由河南新乡开往广西防城港的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顺利启程。本次班列共计70个标箱,货重855吨,主要装载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娱乐设施。4至5天抵达广西防城港后,将通过海运,发往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这是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继去年首发到德国汉堡、比利时列日、越南河内的线路后,又一线路的顺利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中豫号·新乡)成功实现了东南西北多线协同。

  鸣笛声响,班列出发。3月24日上午,一辆满载着汽车配件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武汉)从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驶出,这标志着首列“武汉—白俄罗斯若季诺”中欧班列顺利发车。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武汉)开通3条新线路。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拥有44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亚欧大陆40个国家、109个城市。

  北京、天津、河南安阳、广东中山……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开行首趟中欧班列,既有线路也在增添新点位,中欧班列路网越织越密,运输通道不断扩宽。

  服务提档升级,货源客源不断丰富

  “海丝”“陆丝”无缝衔接,铁海联运开新局。

  3月21日,一艘来自越南胡志明港的货轮抵达厦门海天码头。在快速办理过境手续后,船上货运转乘中欧班列(厦门)前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海丝’对接‘陆丝’,全程仅需20天,比全程海运缩短45天时间,已成为东南亚到中亚的最佳物流途径。”国铁集团南昌局漳州车务段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中欧班列(厦门)公司将积极推广跨境拼箱业务,选择最快的船期将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散货汇聚至厦门拼箱,再通过中欧班列转运至欧洲地区。

  基础设施持续升级,班列时效不断提升。

  线路升级。2月3日,中欧班列(泉州)始发站改为黄塘站。新路线选走兴泉铁路,比原经漳泉肖铁路短213公里,再加上兴泉铁路时速提高至160公里,全程比原路线节省2天。

  站点扩能。通过3次扩能改造,西安国际港站装卸能力提升了30%,实现了班列到发装卸直进直出;为满足中欧班列运输需求,国铁集团北京局在石家庄高邑中欧班列开行基地新开辟2条货物线路,装车能力提升50%。

  服务优化。作为全国最繁忙的编组站之一,郑州北站不断优化中欧班列编组运输组织,推行优先接、优先检、优先发,确保列车准时发出;中欧班列(武汉)推行“快速通关”模式,海关与铁路部门共享物流数据,通关时间缩短1至2天,提高了铁路口岸通关效率。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钢铁驼队”所承运的货物日益丰富,中欧班列发展至今,运送货物已逐步扩大到汽车及配件、木材、家具、化工品、机械设备、化肥等品类。

  一季度,中欧班列(合肥)进口钾肥班列的开行成为回程班列的一大亮点,优质钾肥进口超4.52万吨,为化肥进口打通了一条安全、高效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促进了农业生产供应链的稳定。

  经济恢复向好,多条线路发展创新高

  4月8日上午,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装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渝新欧)从重庆团结村车站缓缓驶出,这些新能源汽车将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运抵德国杜伊斯堡。

  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不少中欧班列运量新增长点。“我们专门推出汽车整列出口运输模式,再配合中欧班列时效性高、转运快、直通内陆等优势,中欧班列(西安)成为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的‘出海’新选择。”西安国际港站有关负责人说。

  国铁集团郑州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郑州局根据汽车车型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集装箱装载加固方案,目前每个集装箱最多可装运4台汽车,大大降低汽车出口企业综合物流成本。

  中欧班列(西安)开行量突破1100列,运送货物100.3万吨,同比增长39.6%、66.1%;中欧班列(武汉)发运315列、25968标箱,同比增长202.88%、202.80%;中欧班列(合肥)增加21个新站点,共发运340列,同比增长49.78%……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恢复向好,助力多条中欧班列今年一季度业绩创下新高。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1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子夜走笔)

      江苏昆山,一城之内,竟有千余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不得不让人感叹市场之伟力。  集群的萌生,链条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市场之手无形,效力却在时光流淌中显现。  离上海近、成本...

    时间:04-13
  • “对巴中继续深化合作充满信心”

      “每次到中国,我都会有新的惊喜。中国非常美丽,充满魅力。”巴西知名家电合资企业SEMP TCL公司巴方创始人阿丰索·亨内尔今年已94岁高龄,不久前他再次访问了中国。他对本报记者说:“在中...

    时间:04-13
  • “双15%”税惠政策全面落地

      本报珠海4月12日电 (记者贺林平)“新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企业延揽到高端人才,吸引更多人才、企业逐梦横琴。”广东珠海博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创新服务部总监许月婵是一名在横琴粤澳深度...

    时间:04-13
  • 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全文如下:  中国和阿富汗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前形势下,中国对阿富汗问题有如下立场...

    时间:04-13
  • 长三角创新一体化能力提升

      本报上海4月12日电 (记者黄晓慧)12日发布的《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近10年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时间:04-13
  • 中国鲁班工坊助力多国职业教育发展

      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教授、鲁班工坊负责人卢卡斯(右)在指导学生校正设备。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鲁班工坊,正在世界范围...

    时间:04-13
  • 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人民论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

    时间:04-13
  • 一束线串起一条链(一线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时间:04-13
  • 中澳就解决大麦争端达成共识体现互利合作精神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日表示,近期,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双反措施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体现了互利合作精神。中澳同为世贸组织成员,互为重要的贸...

    时间:04-13
  •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宣布: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贝尔伯克外长共同...

    时间:04-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