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农业合作造福非洲“高原水乡”(大使随笔)

2023-04-11 08:2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暖风从远处的丘陵城市吹来,拂过一望无际的青翠湿地。阳光下,成群的白鹭和秃鹳缓缓乘风而起,一方方鱼塘泛着金色的光。这便是位于“高原水乡”乌干达的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也是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乌干达(三期)南南合作项目水产示范基地。这里孕育着丰收和希望,见证了中国援乌农业专家的辛勤耕耘,也见证了中乌农业合作的生动故事。

  乌干达位于非洲最大的淡水湖维多利亚湖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70%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2012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中国政府、乌干达政府和粮农组织三方共同规划并实施了中国—乌干达农业多边南南合作项目。10余年来,中国政府选派三批次近6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赴乌干达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鼓励中国企业赴乌干达投资农业,为提高当地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南南合作农业项目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受到乌各界特别是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的高度赞誉。

  乌境内丘陵众多,田地瘠薄,灌木荆棘丛生,当地农民大都靠天吃饭。中乌友谊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附近曾有一大片撂荒的坡地。合作项目一期农业专家组抵达后,应当地农户请求,不仅巧用中国特色梯田技术“坡改梯”重新规划荒地,还建设了一项天然集雨工程。通过持续努力,撂荒地成为涵养水土的良田。

  中国专家组引进良种,致力于乌干达小米和玉米等谷物、杂交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业发展。乌干达大量种植的龙爪稷籽实细小,专家组引进籽粒丰硕的中国狐尾小米,将每公顷产量从2吨提高至6.3吨,生长周期从4个月缩至80天。中国专家深入当地社区重点推广杂交水稻种植。经过不懈努力,合作项目带动乌干达种植优质小米、水稻总计逾百公顷。时任乌干达驻华大使基永加表示,乌干达人民原来是不吃大米的,是中国专家为乌干达人民带来了稻米,为乌干达等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助力。

  开展农业合作,中国授“鱼”更授“渔”。在推广杂交水稻过程中,中国专家向当地农民传授秧苗培育和移栽技术,优化和改进当地播种方式,使水稻产量从每公顷3吨提升至每公顷10吨。通过鱼苗孵化、鱼塘设计及养殖、稻田养鱼、饲料加工等示范项目,中国专家成功指导当地将鱼苗孵化率从20%提高至80%,中国特色的稻田养鱼基地在乌干达广受好评。通过技能示范培训、物资援助等方式,中国专家在当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经济适用的可再生能源农技设施。中国专家还为当地编写英语技术资料。在田间地头、鱼塘和牧场,中国专家和当地农民探讨交流的身影,成为两国友好合作与民心相通的生动写照。

  水田飞白鹭,渔歌又一春。中方将继续发挥好中乌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重要平台作用,帮助当地农民实现“谷满仓、鱼满舱”的梦想,支持农业可持续和商业化发展,推动两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中国驻乌干达大使)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1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子夜走笔)

      江苏昆山,一城之内,竟有千余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不得不让人感叹市场之伟力。  集群的萌生,链条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市场之手无形,效力却在时光流淌中显现。  离上海近、成本...

    时间:04-13
  • “对巴中继续深化合作充满信心”

      “每次到中国,我都会有新的惊喜。中国非常美丽,充满魅力。”巴西知名家电合资企业SEMP TCL公司巴方创始人阿丰索·亨内尔今年已94岁高龄,不久前他再次访问了中国。他对本报记者说:“在中...

    时间:04-13
  • “双15%”税惠政策全面落地

      本报珠海4月12日电 (记者贺林平)“新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企业延揽到高端人才,吸引更多人才、企业逐梦横琴。”广东珠海博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创新服务部总监许月婵是一名在横琴粤澳深度...

    时间:04-13
  • 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全文如下:  中国和阿富汗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前形势下,中国对阿富汗问题有如下立场...

    时间:04-13
  • 长三角创新一体化能力提升

      本报上海4月12日电 (记者黄晓慧)12日发布的《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近10年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时间:04-13
  • 中国鲁班工坊助力多国职业教育发展

      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教授、鲁班工坊负责人卢卡斯(右)在指导学生校正设备。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鲁班工坊,正在世界范围...

    时间:04-13
  • 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人民论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

    时间:04-13
  • 一束线串起一条链(一线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时间:04-13
  • 中澳就解决大麦争端达成共识体现互利合作精神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日表示,近期,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双反措施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体现了互利合作精神。中澳同为世贸组织成员,互为重要的贸...

    时间:04-13
  •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宣布: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贝尔伯克外长共同...

    时间:04-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