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总书记关心的两个“饭碗”(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总书记关心的两个“饭碗”

2023-04-12 08:56: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王浩丁怡婷

  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总书记牵挂着粮食‘饭碗’,关心着我们农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春耕正忙,村民程夕兵忆起2016年4月25日的场景,“我正在地里忙活,一抬头,就见总书记从田埂走来。”

  “端午节能收吗?收下来再种什么?一句一句问得细!总书记还和我握了手,祝愿我有大丰收。”

  “替我向总书记捎句话,去年打粮80多万斤,今年继续加油干,为国家‘饭碗’出力!”

  另一个能源“饭碗”,习近平总书记同样牵挂。

  2021年10月21日,总书记来到位于山东东营市的胜利油田。钻井平台10多米高,总书记沿着铁梯登上,同正在作业的石油工人亲切交流。

  总书记高声勉励大家:“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牢记嘱托,依靠创新,团队在头发丝直径1/270的缝隙里找油,为增储上产提供支撑。”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蒋龙说。

  对于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两个“饭碗”,举足轻重。东北粮仓、鱼米之乡、黄土高原,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能源企业,深切挂念,科学擘画。

  端稳两个“饭碗”,坚守底线思维,居安思危。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统筹发展和安全,忧之、念之、行之。

  注意到踩“急刹车”、搞运动式“降碳”的苗头,2022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警醒各地:“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针对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补平衡上弄虚作假等问题,2022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明确指出:“一点预留都没有怎么能行?一定要有非常大的安全系数才行。”

  守底线,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端稳两个“饭碗”,运用战略思维,保持定力。

  两个“饭碗”,装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初级产品,是“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底气所在。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要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连线“深海一号”作业平台时强调:“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提高我们的能源自给率,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

  端稳两个“饭碗”,坚持系统思维,协同发力。

  2014年5月,在河南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

  实现“双碳”目标,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稳扎稳打,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端稳两个“饭碗”,映照人民立场,初心如一。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同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连线时强调,“守住民生用能底线,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粮农收益咋保障?在宁夏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顶着烈日,深入田间,总书记叮嘱:“不能把农民土地拿走了,干得红红火火的,却跟农民没关系。”

  新时代十年来,14亿多人口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端稳两个“饭碗”,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2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子夜走笔)

      江苏昆山,一城之内,竟有千余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不得不让人感叹市场之伟力。  集群的萌生,链条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市场之手无形,效力却在时光流淌中显现。  离上海近、成本...

    时间:04-13
  • “对巴中继续深化合作充满信心”

      “每次到中国,我都会有新的惊喜。中国非常美丽,充满魅力。”巴西知名家电合资企业SEMP TCL公司巴方创始人阿丰索·亨内尔今年已94岁高龄,不久前他再次访问了中国。他对本报记者说:“在中...

    时间:04-13
  • “双15%”税惠政策全面落地

      本报珠海4月12日电 (记者贺林平)“新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企业延揽到高端人才,吸引更多人才、企业逐梦横琴。”广东珠海博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创新服务部总监许月婵是一名在横琴粤澳深度...

    时间:04-13
  • 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全文如下:  中国和阿富汗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前形势下,中国对阿富汗问题有如下立场...

    时间:04-13
  • 长三角创新一体化能力提升

      本报上海4月12日电 (记者黄晓慧)12日发布的《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近10年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时间:04-13
  • 中国鲁班工坊助力多国职业教育发展

      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教授、鲁班工坊负责人卢卡斯(右)在指导学生校正设备。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鲁班工坊,正在世界范围...

    时间:04-13
  • 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人民论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

    时间:04-13
  • 一束线串起一条链(一线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时间:04-13
  • 中澳就解决大麦争端达成共识体现互利合作精神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日表示,近期,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双反措施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体现了互利合作精神。中澳同为世贸组织成员,互为重要的贸...

    时间:04-13
  •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宣布: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贝尔伯克外长共同...

    时间:04-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