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民主是权利,不是专利(寰宇平)

2023-04-12 08:13: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各国唯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真心实意支持一切独立自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的努力,在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基础上就民主问题加强交流互鉴,才能推动人类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日前,美国举办第二届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在这场被美国媒体称为“标志性的意识形态会议”上,美国政府再次以自身标准将世界划分为“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美方这种唯我独尊的思维方式和霸道做法,与民主毫不搭边,完全是在挑动阵营对立。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民主”,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以“国际民主判官”自居,各国人民应该而且也能够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为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多样性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主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民主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同形式的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风土民情,孕育了不同的文明。这种多样性与差异性决定了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对他国的民主模式搞复制粘贴,只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许多非西方国家正是在将民主的基本价值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适合本国的民主制度,从而实现了良好治理。

  历史上,美国民主的发展有其进步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民主制度逐渐异化和蜕变,越来越背离民主制度的内核和制度设计的初衷,美国所自我标榜的“民主灯塔”早已黯然失色。如今,美国民主乱象丛生,金钱政治、寡头政治的本质不断暴露。美国政治捐献数据库“公开秘密”的研究显示,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的竞选花费前所未有地接近170亿美元,超过全球70多个国家2021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但美国民主的治理效能不断走低。政客竞选时口号天花乱坠、空头支票满天飞,当选后从不兑现或者大打折扣;大多数选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无法对政治决策产生实际影响;美国民众对民主的呼声和诉求甚至被视为“杂音”。这导致越来越多美国民众对美国民主深感失望。《华盛顿邮报》和马里兰大学的联合调查显示,美国人对民主的自豪感急剧下降。皮尤中心民调显示,6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民主制度需要重大改革,5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不再是民主典范。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对别国进行所谓的“民主改造”,更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历史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就必须对美国搞“民主输出”的危险做法保持高度警惕。长期以来,美国不顾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理念强加于人,最终导致许多地区和国家深陷动荡、冲突和战争泥潭。正如有外国媒体所指出的,“民主”在美国手中早已成为对异见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届美国政府无视历史教训,无视美国民主乱象,无视绝大多数国家不愿被美国的虚伪做法绑架的心声,编造和兜售“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这种打着民主旗号推进地缘战略的做法,注定被时代所抛弃。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理查德·哈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民主峰会”是一个“坏主意”,“美国民主很难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唯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真心实意支持一切独立自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的努力,在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的基础上就民主问题加强交流互鉴,才能推动人类政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建设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好世界。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12日 03 版)

  • 相关阅读
  • 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子夜走笔)

      江苏昆山,一城之内,竟有千余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不得不让人感叹市场之伟力。  集群的萌生,链条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市场之手无形,效力却在时光流淌中显现。  离上海近、成本...

    时间:04-13
  • “对巴中继续深化合作充满信心”

      “每次到中国,我都会有新的惊喜。中国非常美丽,充满魅力。”巴西知名家电合资企业SEMP TCL公司巴方创始人阿丰索·亨内尔今年已94岁高龄,不久前他再次访问了中国。他对本报记者说:“在中...

    时间:04-13
  • “双15%”税惠政策全面落地

      本报珠海4月12日电 (记者贺林平)“新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企业延揽到高端人才,吸引更多人才、企业逐梦横琴。”广东珠海博维网络信息有限公司创新服务部总监许月婵是一名在横琴粤澳深度...

    时间:04-13
  • 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文件。全文如下:  中国和阿富汗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当前形势下,中国对阿富汗问题有如下立场...

    时间:04-13
  • 长三角创新一体化能力提升

      本报上海4月12日电 (记者黄晓慧)12日发布的《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迈上新台阶,近10年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到9.47%,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时间:04-13
  • 中国鲁班工坊助力多国职业教育发展

      葡萄牙塞图巴尔理工学院教授、鲁班工坊负责人卢卡斯(右)在指导学生校正设备。  本报记者 颜 欢摄  以中国古代杰出工匠鲁班命名的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鲁班工坊,正在世界范围...

    时间:04-13
  • 地基打得牢,大厦才能建得高(人民论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

    时间:04-13
  • 一束线串起一条链(一线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时间:04-13
  • 中澳就解决大麦争端达成共识体现互利合作精神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1日表示,近期,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双反措施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体现了互利合作精神。中澳同为世贸组织成员,互为重要的贸...

    时间:04-13
  •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日宣布: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邀请,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将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其间,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贝尔伯克外长共同...

    时间:04-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