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特色稻米促产业链延伸(经济聚焦)

2023-04-25 08:19: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天津市津南区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小站稻振兴,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当地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延伸拓展小站稻产业链条,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编  者  

每天凌晨3点起床,是天津市津南区八里台镇种粮大户李树增的习惯。“4月以来,农事越来越多,头等大事是把种苗育好。”走进育秧大棚,只见几十袋稻种浸泡于水池之中,每个编织袋都被划开一道细口,池内泛起串串气泡。“这就是我今年重点种植的小站稻品种‘津川1号’。要让种子‘喝’够水,苗才会长得壮!”李树增说。

天津小站稻历史悠久,因发源于津南小站地区而得名。在津南区,当地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种植规模不断增大,品种持续改善提升,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天津小站稻品种已全部采用自育品种,‘津原89’‘津育粳22’等品种广泛推广,‘金稻919’‘天隆优619’‘津川1号’等品种面积逐步扩大。”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小站稻种植面积已连续两年稳定在10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

修复生态环境

扩大种植规模

马厂减河的一泓碧水,沿着广袤的稻田,自东向西蜿蜒穿越津南区,给小站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小站稻米粒白里透青,蒸后黏香适口、回味甘醇。我们每年只种一季,生长期为170天左右。这里昼夜温差大,具备种出高品质水稻的自然优势。”李树增说。

上世纪70年代,受干旱等多种因素影响,马厂减河水量持续减少,津南区小站稻种植面积也从最高时的23万亩,缩减到上世纪90年代的1000余亩。

李树增经常逛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看着琳琅满目的大米品种,却没有小站稻,心里很不是滋味。“小站稻是咱津南区的‘金字招牌’,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了。”

“近年来,由于水情条件的持续改善、机械化技术的普及、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部分水利设施的修缮,特别是2012年以来,津南域内主要河流水量持续恢复,‘以水定产’复种小站稻具备了广泛的可行性。”津南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石军说。

作为种粮大户和农业能人,李树增复不复种,很多农户都盯着。“解决了水的问题就能成,我先种上400亩试试!”2012年,李树增下定决心,果断开工。

平整土地、挖沟渠、建泵站……李树增带着大伙儿大干一个冬天,换得来年400亩小站稻的大丰收。看到李树增种稻实现丰收,不少农户种植积极性更高了,陆续跟进种植。

2018年,天津启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在主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土地被划为“绿屏”。作为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和小站稻产区之一,津南区本着“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宜果则果”的原则,将小站稻大规模复种与“绿屏”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在持续推动水系连通的基础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石军介绍,津南区打造了高标准小站稻示范区、千亩稻田展示区、会馆小站稻种植区,全区小站稻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1.8万亩,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5.7万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选育优良品种

打造种源优势

“种粮食,一粒好种难求。”李树增说,大规模复种之前,本地一些农户也曾零星种植小站稻,但受制于选种等因素,种出的水稻在品质、口感上不尽如人意。

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2017年之前,天津小站稻优质稻覆盖率不足全市种植面积的25%,优良品种覆盖率低成为制约天津小站稻振兴的瓶颈。

“这是崔晶博士推广的‘津川1号’,老人们吃过都说,这就是小站稻原来的味道:入口软糯,香甜微微。”李树增指着一锅新煮的米饭说。

崔晶是天津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的首席专家。多年来,崔晶对小站稻不断改良,经过反复试验,培育出优势明显的小站稻新品种“津川1号”。

2021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崔晶和李树增相识,两人一拍即合。2022年,李树增试种500亩“津川1号”,收成远超预期,品质很高。

“只有培育出优质、稳定的品种,小站稻才能真正振兴。”石军介绍,近年来,津南区努力提升育种水平,小站稻育种正在从点状突破向合力推进转变。

2017年,津南区整合多家农业和种子企业,成立金谷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力培育小站稻优质品种。“我们研发的‘小站稻1号’,如今已经完成了7代选育工作。”金谷集团小站稻培育基地管理员陈越说。

近几年,津南区建成后营小站稻种源研发基地、西小站小站稻种繁育基地、小黄庄小站稻种植新技术示范基地,并与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农科院等单位深入合作,加快培育小站稻优良品种,为推动小站稻品种繁种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促进农旅融合

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津南区来说,小站稻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介绍,“在津南区,小站稻平均亩产超1000斤,农民亩均纯收益为400元左右。”此外,津南区还积极推广稻蟹立体种养模式,2022年稻蟹种养面积扩充至2.9万亩,亩产河蟹约30斤,亩均增收在1000元。

近年来,津南区将小站稻作展览馆、稻香源千亩稻田展示区等稻耕文化旅游资源串联成线,打造“农业+旅游”深度融合的市民近郊出行目的地。津南区还举办了三届稻米节,进一步扩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影响力。2020年,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去年10月,小站稻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跨入了国家级农业品牌行列。

在位于葛沽镇的佳沃葛沽农业现代产业园,市民刘爽时常带孩子到农业科技馆参观。“在这里,孩子不仅能了解小站稻的耕作文化,还能感受现代农业的魅力。”刘爽说。

作为津南区重点引进的项目,佳沃葛沽农业现代产业园于2021年7月正式开园,将小站稻稻作文化融入其中,充分展示水稻发展历史和种植过程。开园至今,产业园已累计接待游客40万余人次。

以小站稻振兴计划为引领,津南区促进小站稻农旅深度融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2022年,津南区以小站稻种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31个未整合村的村集体收入累计超776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有22个,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未来5年,我们将稳定小站稻种植面积,不断推动绿色、生态化种植,提升稻米品质,加快培育关键品种,奠定小站稻原产地种源地位,不断提升小站稻品牌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宝雨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25日 10 版)

  • 相关阅读
  • 3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021起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赵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6日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情况月报数据。通报显示,今年3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021起,批评教育帮...

    时间:04-27
  • 保护知识产权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权威发布)

      在4月26日第二十三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介绍《中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年度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有关情况。《报...

    时间:04-27
  • 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本报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杨彦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随着“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增多。要按照“乙类乙管”要求...

    时间:04-27
  • 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 全力促发展惠民生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优化调整稳...

    时间:04-27
  • 改善登记服务软环境  提升促进发展硬实力(政策解读)

      4月25日,记者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已全面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目前,全国约3000个大厅、4万个窗口、10万人的登记队伍,每天为40万群众和企业提...

    时间:04-27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职名单

      免去曲燕敏(女)、田力、齐占洲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4月27日 03 版)...

    时间:04-27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一、任命刘峥、孙文波、任小明、陈颖(女)、顾正义、赵嘉琴(女)、徐春鹏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二、免去程新文、吴毛旦、万会峰、姜永义、刘红章(女)、宋莹(女)、任雪峰、李艳(...

    时间:04-27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名单

      一、任命王黎明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二、任命高岭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三、任命杨玉华(女)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

    时间:04-27
  •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主任委员  杨晓超  副主任委员  彭金辉(彝族) 郭振华 李钺锋  委员(按姓名笔划为序)  王刚 杨关林(锡伯族) 吴杰明 底青云(女,回族) 徐永军 徐晓 黄俊华(壮族)...

    时间:04-27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守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自身建设,使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总结实践经验,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

    时间:04-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