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农大已在全国建立139个科技小院

2023-05-04 04:56:35

来源:新京报

  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探索成立科技小院,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中国农大已在全国建立139个科技小院

  新华社5月3日发布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在收到回信后,科技小院的学生欢欣鼓舞。学生们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嘱托,以青年的热情,在田埂上书写青春故事。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前,该校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

  创建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把课堂和实验室搬到乡野

  科技小院的创始,起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一次尝试。张福锁告诉记者,在2008年,他的团队逐渐成熟,每年发表一百多篇英文文章,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影响力,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但他一直有个问题不明白,“我一直在想,我们发这么多英文论文,农民能看懂吗?能用上吗?所以当时就想,我们应该到农村去,看看我们的技术和成果,是不是真的对农民有用。”

  其实,到乡村去,一直都是中国农学家们的传统。张福锁介绍,他所在的中国农业大学也有这样的传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老一辈学者如石元春、辛德惠院士等,就在河北曲周进行过改土治碱的黄淮海大会战,常年在农业生产一线,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创造了黄淮海大开发的奇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其实是继承了前辈的事业、沿着前辈的路继续前行。我们的第一个小院,也是建立在前辈们曾经‘奋战’过的河北曲周。”张福锁说。

  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后,张福锁说,“特别振奋,感到特别受鼓舞。回信中谈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一点感触特别深,我们的科技小院,在培养学生甚至是老师方面,确实做了很多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读了回信之后,我们更有干劲儿了,我们将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理念,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不断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创新和‘卡脖子’技术突破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不断加大爱农兴农新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力度,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成长

  从1.0版升级到3.0版 小院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据了解,“科技小院”的名字,并非中国农大的师生所取,而是曲周当地农民给取的。“2009年,我们在河北曲周的一个村里,租了一个农民闲置的小院,住在小院里,给农民推广技术,农民有问题也来找我们。慢慢地,小院成了村里的一个活动中心,农民也开始认可我们了。有一回,一个农民说,你们把科技带到我们农家小院,不如就叫科技小院,科技小院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从2009年至今,十几年中,科技小院的模式逐渐成熟,并进行了多次更新和升级,张福锁介绍,最开始,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帮助小农户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设立了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原则,主要帮扶小农户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这是小院1.0版。脱贫攻坚中,小院增加了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助推产业兴农,升级到了2.0版。乡村振兴时代,我们接续和升级脱贫攻坚中的经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是3.0版。“如今,我们希望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去全面改变乡村,不仅改变乡村的生产,也改变乡村的生活,改变乡村的人,这个可以称为3.0+。”张福锁说。

  据介绍,2022年,科技小院在云南大理和河北曲周,分别开启了“农业绿色高值发展”“绿色吨半粮田”的大会战,在云南大理,科技小院致力于破解洱海治理难题的同时,帮助农民提升收入,真正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河北曲周,科技小院以粮食增产、肥水高效、绿色低碳为核心,探索大平原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转型的“曲周模式”。

  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我们精神振奋”

  十几年来,众多农学学子们走进科技小院,他们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乡村和田野中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据介绍,至2021年,科技小院累计培养研究生680余人,670人次获得国家、地方、企业和学校颁发的奖励、荣誉,其中20人次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国际奖励、7人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5人获学校“五四青年标兵”称号。同时,在科技小院中,师生们撰写了技术专着十多部,发表了期刊论文400多篇,两篇登上了《自然》杂志。

  正在北京平谷区一间科技小院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杨茜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科技小院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为我们指明方向,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的2022级草学硕士研究生蒲征,这几天正在现蕾期的紫花苜蓿田间调查,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嘱托让我们精神振奋。我们深知建设农业强国任重道远,正需‘笃行致远,小草大业’的精神,以我青春星星之火,投入到碧草蓝天、六畜兴旺的乡村振兴事业中。”

  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王明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饱含着对青年学生的期望和关心,我有幸成为这其中的一员,让我感到无比光荣。2022年,我们来到云南大理,开启了探索洱海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协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更让我坚定信念,未来将继续在洱海的田埂上书写青春的传奇,守住苍山碧绿洱海清波。”(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 相关阅读
  • 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行为

    据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申铖、王希)记者4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近日联合印发《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上市公...

    时间:05-05
  • 平时考核推一把  工作落实有办法(深阅读)

    核心阅读 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由区委统一开展干部平时考核。考核精准设置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和专项指标,从年终一考核转变为每月都考核,并将平时考核作为精细化管...

    时间:05-05
  • 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人民论坛)

    “挖掘机指数”走高,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稳投资、稳增长标注鲜明注脚;农作物育种创新加快,“中国种”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优化政策供给,拿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招硬...

    时间:05-05
  • 为超级计算贡献青年力量(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一个巨大的机房中,40个计算机柜排列成二进制语言“010”的样式,每个机柜有1024个CPU,每个CPU有4个主核,每个主核又带有64个从核——这就是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时间:05-05
  • 各地广泛开展五四主题团日活动

    本报北京5月4日电 (记者杨昊、武少民)记者4日从共青团中央获悉: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各级共青团组织围绕“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唱响青春主...

    时间:05-05
  • 外交部发言人就秦刚访问巴基斯坦并在巴举行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4日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5月5日至6日访问巴基斯坦并在巴举行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答记者问。 记者问:中方刚刚发布了秦刚国务委员兼外长即将访问巴基斯...

    时间:05-05
  • “深切感受到中国现代科技的魅力”

    周末,许国庆难得有了空闲时间,与记者相约一起去乘坐孟加拉国的第一条轻轨。2022年底,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的城市轻轨6号线正式通车,标志着该国迈入轨道交通电气化时代。作为这条轻轨的建...

    时间:05-05
  • “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5.2%,将成为拉动亚太地区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今年以来,多家国际机构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

    时间:05-05
  • 政治对话才能重建和平(国际论坛)

    加剧对抗不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出路,政治对话才能重建和平。中国积极劝和促谈,始终致力于恢复和平。中国的立场与绝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之处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乌克兰...

    时间:05-05
  • “这里的乡村充满希望”

    图为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双加镇大冲头村通村公路俯瞰。   杨尚威摄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

    时间:05-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