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突出区域特色  助力全民健身(关注体育产业)

2023-05-06 08:1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湖旁,高中生沿湖奔跑。
  徐 俊摄(人民视觉)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正在举行彝族传统摔跤比赛活动。
  普佳勇摄(人民视觉)

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室外篮球场。
  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近年来,云南省深入挖掘特色体育资源,出台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和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七彩云南的体育活动,也是彩色的。

滑雪、漂流、马拉松、赛马、摔跤……在云南,民族特色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赛事精彩纷呈。近年来,云南省深入挖掘特色体育资源,出台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和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2022年,全省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总规模达458亿元,同比增长23%。

挖掘特色体育资源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三镇的一座文化体育公园摔跤场内,一场彝族传统摔跤比赛正在上演,吸引了周边大量村民前来观赛。来自各村寨的参赛选手或打着赤膊,或身着民族传统服饰,在摔跤场内展开激烈的比拼,最终获胜的选手可以获得一头牛作为奖励。

“传统摔跤是彝族群众传承千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今成为大众健身新选择。在我们镇,男女老少都会摔跤、都爱摔跤。”西三镇党委书记叶超介绍,“我们把镇上过去斗牛摔跤的场地升级改造成文化体育公园,目前赛事已初具规模,我们争取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

举办这类大众体育赛事,没有门票收入,还要镇上掏钱,为啥还要办?“虽然没有门票,但我们有‘比赛日’收入!”叶超说,“把人气吸引过来,来看比赛的观众在镇上吃住消费,将带动增收。”今年年初,在西三镇举办的民族传统体育联赛,3天吸引了省内外5万余名观众到场,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余元。

除了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山水资源和舒适的气候也成为云南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有利条件。

地处滇西北部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山高谷深,雪山峡谷、草原湖泊、原始森林各类地貌交织。迪庆将丰富的体育自然资源与户外运动路线及赛事结合,随着梅里100越野赛、三江穿越、哈巴攀越、卡瓦格博杯篮球赛等活动兴起,每年到迪庆参加徒步、登山、骑行各类比赛的人数超过了600万,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呈高速发展态势。

热带雨林草木葱茏,高原湖泊烟波浩渺,云南的16个地州在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产业上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自然特征、区位优势和民族风情。云南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晓憬表示:“云南将充分用好体育资源,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拉动体育消费,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探索场馆运营模式

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3月17日,云南省第十六届省运会在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主体育馆结束,本次赛会上新建的11个比赛场馆和1个连片足球训练基地正式启用。按照满足赛事需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多个场馆均按照可承办全国赛事的标准进行设计,省运会结束后,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区域主要包括“一场三馆”——主体育场和主体育馆、交流中心、游泳馆。接下来,提高体育场馆利用效率、持续发挥场馆作用,成为当地体育产业探索的重点。

“现在除了承接专业体育运动员的训练项目,游泳馆已经对市民开放,旺季日均客流量在500人左右。”运动中心场馆建设方玉溪科教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经理常佩瑶说。

作为省运会开幕式场馆,云南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的主体育场可容纳1.3万名观众,能承接大型演出和各类大型田径、足球赛事。据介绍,目前场馆运营方正组织承接各项比赛和集训。

在玉溪高原足球训练基地,有不少运动员在训练,这里是云南玉昆足球俱乐部的训练场地。其中7块连片足球场是按照国际足联及国内一级场地标准建设,既可独立使用,也能合并为大球场使用,满足国际高标准要求,已顺利承接中冠联赛、全国射箭比赛、2021年云南省足协杯选拔赛等多项赛事。

玉溪体育运动学校2020年搬迁至玉溪科教创新城片区,作为玉溪高原体育运动中心的配套体育教育学校,校园内崭新的体育场馆除了完成学校固定的教育任务,将陆续对市民开放。“场馆建设时就进行长远规划,我们根据既定方案逐步让这些场馆投入市场化运营,让市民享受到优质体育服务的同时,也能让场馆运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玉溪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何斌说。

“大型体育场馆投资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同时承担着提供公共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功能,我们在投资之初就和云南省体育局及玉溪市政府一道研究后续运营方案。”常佩瑶介绍,“我们采取政府主导的企业化运营模式进行运营,由地方国有公司与专业体育产业公司合资组建运营公司,统筹协调全市相关体育资源,提供赛事活动落地的技术指导和相关保障。”

据介绍,这种模式由运营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场馆运营及体育衍生业态形成多渠道收入,实现“以馆养馆”“以业养馆”。“今年我们预计场馆群全年吸引人流量15万人次,举办比赛12次、活动40次以上,能够带动消费1.4亿元。到2025年将初步形成赛事训练、演出活动常态化机制,预计将带动年消费5亿元。”常佩瑶说。

推动特色体育建设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3月11日,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在弥勒市红河水乡举办。近年来,航海模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与之类似的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同样也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

与这类体育赛事相关的体育制造企业从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赵玉婷说,“从航模发动机到轻型运动飞机,公司依据过硬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形成了竞争力。”不仅如此,公司还从动力冲浪板这一新兴体育运动中看到商机,其自主研发的动力冲浪板已经实现量产并投入市场。

两年前,玉溪教育体育健康科技创新园挂牌成立,依托早年间建设的玉溪体育场和玉溪市体育馆,通过对老场馆进行管理改造升级,一个体育产业集群在玉溪市形成,昔日老旧的体育场馆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创新园区内,除公共场馆区域对市民免费开放外,青少年体育项目培训、体育健康管理、体育场地租赁、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技能培训等服务为各个年龄段的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据介绍,云南高原特色体育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为重点,场地设施管理、体育教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及销售等多业态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下一步,云南体育将在大抓产业发展方面夯实要素保障,力争2025年体育及相关产业总规模破1000亿元,体育企业数量破1万户。”张晓憬介绍。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6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新华述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七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七  新华社记者姜琳、王优玲、周圆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4月28日召开的中...

    时间:05-08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杨彦帆)为促进和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提供中医养生保...

    时间:05-08
  • 最近三天赣闽等地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王浩)水利部7日发布汛情通报,5月5日以来,我国江南大部、华南北部、西南东北部等地出现强降雨。受强降雨影响,江西、福建等地2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条...

    时间:05-08
  • 会商调度重点地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刘温馨)5月7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研判当前汛情和发展趋势,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会商指出,目前我国南方已经全面...

    时间:05-08
  • 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人民论坛)

      世界读书日前后,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举行,大江南北,书香浓浓;天气渐暖,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红色文化遗址等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多地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动启动,送戏下乡、...

    时间:05-08
  • 警务处置更高效  便民服务更完善(深阅读)

      日前,公安部印发《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提高警情协同处置效能,建立健全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高效对接联动机制。各地...

    时间:05-08
  • 小麦赤霉病防控已实施3.53亿亩次

      本报北京5月7日电 (记者郁静娴)近期江淮、黄淮海等小麦主产区出现强降雨天气,气象预报未来10天仍有多个降雨过程,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风险加大。日前,农业农村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

    时间:05-08
  • 让乡亲们住上安心房(子夜走笔)

      与红墙青瓦的传统农房相比,装配式建筑安全性强、建设速度快、更绿色环保,且能满足大多数农村群众的居住期望。但出于成本、习惯等因素,这一形式在农村地区尚有待推广。  现有条件下,怎...

    时间:05-08
  • 绿色新农居  安全且舒适(经济新方位)

      河北省玉田县,一家装配式建筑制造企业的工人在查验产品质量。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去年年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首批装...

    时间:05-08
  • 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今日谈)

      近日,多个交通物流领域相关数据公布。看交通,“五一”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超2.7亿人次,日均发送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162.9%。看物流,4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