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乘势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5-08 08:17: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
  韩加君摄

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首个“五一”假期,“流动的中国”生机勃发——

人潮涌动。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发送旅客约54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162.4%。

旅游升温。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长超70%;实现旅游收入逾1480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市场回暖。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近15亿件,日均揽收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64%,汽车和家电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9%、13.9%。

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熔炼、压铸、机加工、涂装……秦皇岛中信戴卡铝车轮六号工厂内,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一个个汽车轮毂成品接连下线。

“公司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扩大市场规模,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中信戴卡总经理朱志华介绍,今年公司积极发力全球化,设在墨西哥、摩洛哥的工厂陆续投产,“预计铝车轮年产能将从8000万只扩大到8500万只,可满足旺盛的海内外市场需求。”

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生产需求企稳回升,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经营主体预期明显好转,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今年以来,熟悉的景象翩然回归,中国经济暖意更浓。

——重大项目有力推进。

4月28日上午9时37分,随着最后一颗销钉打入,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的伶仃洋大桥成功合龙,向明年建成通车发起冲刺。

5月初,历时一年半,投资超20亿元的联想集团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在深圳科学城落成,可年产1600万台、近10万种配置、产值超500亿元的智能产品。

平陆运河建设紧锣密鼓、贵南高铁实现全线接触网送电、中国移动新增超10万个5G基站……今年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8%,制造业投资增长7%,为稳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市场活力持续复苏。

热门景区熙熙攘攘。浙江安吉,围炉煮茶、户外露营、研学农庄等全新文旅体验,引得游客纷纷打卡;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常态化开放夜游长城,迎接客流高峰……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

电影院线人气满满。4月30日上午10时,山东济南万达影城检票口排起长龙,万达影城世茂店经理高超说:“好片扎堆,首日便卖出3000多张票。”据统计,今年“五一档”电影票房超15亿元,观影人次突破3700万,成为继2019年、2021年后中国影史票房第三高的“五一档”。

随着相关举措加力提效,市场活力和居民消费意愿进一步提升,促进消费持续回暖。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3.9%。

——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

前不久,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随着滚装船“光芒精英号”靠港,1100多辆国产新能源汽车有序驶入,整装待发前往东南亚市场。一季度,上海口岸出口电动载人汽车16.7万辆,同比增长30.3%。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低碳产品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

中国经济运行好转,呈现在一幅幅生产生活图景里,也蕴藏在一条条亮眼的数据曲线中。

物流加速,需求逐步转暖。货拉拉平台数据显示,开年以来,平台货运完单量保持高速增长,其中2月、3月、4月增幅分别达到112%、50%、61%。

转型加快,供给稳步提升。目前,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建成,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5%。

市场向好,预期持续改善。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上升1.3点,升幅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4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7%,继续处于较高水平,企业延续恢复发展,市场发展信心稳定。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

“五一”假期,机场车站人潮涌动,商场景区人声鼎沸,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全国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显示,近期全国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的波动状态,特别是4月上旬,疫情降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将新冠病毒感染依法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将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4个月以来,全国疫情逐渐走向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疫情,社会各行各业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

大战大考炼真金。回望3年多抗疫防疫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走出一条精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

——3年多来,面对持续变异的新冠病毒,我们一直坚持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与病毒对决,始终把握疫情防控的战略主动。

2020年初,疫情突袭湖北和武汉。考虑当时的病例大部分有肺炎表现,我国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应对措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经过3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

2020年4月,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面对原始株以及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输入,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不断升级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力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

2022年11月,随着全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90%,平战结合的医疗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居民疫情防控知识不断增加,加之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减弱的科学证据越来越充分,我国接连出台“二十条”“新十条”,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2022年12月26日,综合评估病毒变异、疫情形势和我国防控基础等因素,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依法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3年多来,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我们高效调集全国资源,保障群众防疫物资需求、生活物资需求和用药需求,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2020年1月,人口超千万的武汉医疗资源缺乏、防疫物资紧缺、生活物资告急。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奔赴湖北和武汉抗疫一线。大批N95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运到湖北和武汉。黑龙江大米、内蒙古牛肉、新疆牛奶、山东蔬果……各地纷纷向湖北地区支援生活物资,20天内,全国累计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和生产生活物资116.54万吨。

2022年12月中旬,用药需求激增,抗疫药物保供面临诸多挑战。我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快速扩大相关药物产能。一个月内,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日产量提升超4倍,抗原检测试剂日产能从6000万人份扩产到1.1亿人份,指夹式血氧仪日产量由11.5万部提升至25万部以上,有效缓解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此外,依靠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作,及时打通物流堵点卡点,全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保障稳定。

2022年底,面对感染人数激增,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全国重症病床由19.8万张扩充至40.4万张。在1个多月时间内,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五一”假期气象万千的发展景象,彰显出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映照着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抗疫3年多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经济砥砺风雨、韧性更足——

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1年,我国GDP增长8.4%,经济规模占全球比重超18%。我们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年,“三重压力”持续显现,我国沉稳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划出一道“V”形复苏曲线,GDP增长3%,快于多数主要经济体。

2023年一季度,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GDP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不少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会议强调:“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乘势而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全年经济增长有望逐步回升,同时要看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下一步,我们还要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强产业、扩内需,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渤海之滨,大连科德数控生产车间里,一台台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正加紧调试。“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0%,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中。”公司总经理陈虎表示,企业将追加投资,用于高端机床核心功能部件等的研发制造。

青藏高原,海拔3400多米的甘孜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开工建设。“这是目前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特高压变电站,工程投资额超26亿元,建成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约120亿千瓦时。”国网四川公司建设部主任冯翰说。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紧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经济运行将持续好转。

——深改革、促开放,推动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拿地即开工!一期项目仅用20天,就拿到了用地证、工规证、施工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浙江浩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其海介绍,公司的智能电气控制系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6亿元以上。

“我们将更加坚定地开拓中国市场。”乐金显示光电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厚格说,企业扎根广州17年,平均每6年就会进行一次显示生产相关的战略投资。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中国经济的活力将更充沛、空间将更广阔。

——稳增长、促就业,推动社会预期持续改善。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延续,坚定了企业发展信心。今年的扣除额预计达2000万元左右,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这让江西郑顺环保助剂公司董事长郑立训倍感温暖。

山西省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纳入省政府2023年民生实事,进一步拓宽灵活就业渠道,让零工等活儿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有温度。

企业是创新主体,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月销售额10万元及以下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落实落细各项惠企利民政策,社会预期将不断改善。

——防风险、保安全,推动风险隐患持续化解。

急诊、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前来就医的患者需做好个人防护……“五一”假期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没有放松疫情防控这根弦,医院诊疗秩序井然。为了应对假期期间可能出现的疫情,国家卫健委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同时做好救治床位和设备设施的准备。各地继续抓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了新冠相关药品、试剂、医疗设备等医疗物资的储备以及调配,保障可能的医疗救治的需求。

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我们将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乘势而上、勇毅前行,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8日 18 版)

  • 相关阅读
  •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奋斗是新征程上最壮丽的旋律,劳动者是律动中最动人的音符。 其中,有这样一群身份特殊、数量庞大的劳动者,分外让习近平总书记牵挂: 在北京前门,总书记看望胡同服务点的“快递小哥...

    时间:05-10
  • 7月起全国范围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

      本报北京5月9日电 (记者寇江泽)记者9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自2023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禁止生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6b阶段的汽车。  根据生态...

    时间:05-10
  • 高校学科专业迈向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深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日前,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

    时间:05-10
  • 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人民论坛)

      院坝会上,乡镇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农事,大家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走村串户,机关干部不打招呼、直奔现场,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仔细记录……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

    时间:05-10
  • “中国朋友为我的家乡修了一条致富路”

      日前,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建)与智利5号公路奇廉至科伊普伊段(以下简称奇科段)原特许经营商完成交接,正式启动项目运营。奇科段是中国铁建在智利承揽的中企首个公...

    时间:05-10
  • 中国中铁绿色盾构机下线将出口意大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据新华社郑州5月9日电 (记者刘羽佳、王希)中国中铁创新应用绿色理念制造的盾构机“中铁1237号”于9日正式下线。该设备将出口用于意大利西西里岛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以中国高端装备服务“...

    时间:05-10
  • 中国向巴哈马捐赠医疗物资

      新华社巴哈马大巴岛5月8日电 (记者林朝晖)中国向巴哈马捐赠医疗物资交接仪式8日在巴哈马大巴岛的兰德纪念医院举行,中国驻巴哈马大使戴庆利与大巴岛公共医院管理局局长卡特赖特共同签署...

    时间:05-10
  • “这是我们双赢的合作”

      上午8时左右,苏莱曼来到公司,安排好当天工作计划后,便与几位分管部门负责人召开晨会。布置完工作,他马不停蹄前往生产计划、成品仓库办公室,了解排产计划和出货情况。  苏莱曼是中国...

    时间:05-10
  • 中企助力哈萨克斯坦光伏电站建设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卡普恰盖100兆瓦光伏电站是哈萨克斯坦单体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之一,也是中哈绿色能源合作项目之一,由寰泰能源与哈萨克斯坦合作伙伴投资建设。图为日前拍摄的卡普恰盖...

    时间:05-10
  • 推动中亚中国关系高水平发展(国际论坛)

      中亚国家同中国的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且彼此均有意愿继续深化合作,这为双方进一步完善中亚—中国机制奠定了基础      中国—中亚峰会即将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举行,这将成为中...

    时间:05-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