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西藏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23-05-24 08:1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5月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围绕“新时代、新西藏、新征程——西藏高质量发展与人权保障的新篇章”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热烈研讨。大家充分肯定西藏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人权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新进步,认为西藏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西藏人权事业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7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快速发展,一个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雪域高原上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与全国人民一道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来自美国的中国日报社文教部高级记者聂子瑞自2016年以来曾3次来到西藏。他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西藏在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特别是扶贫方面取得的进步,这是该地区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西藏的减贫不仅促进了地区和中国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聂子瑞说。

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罗兰·博尔表示,在西藏,无论是在法治方面,还是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享有的社会经济福利的权利方面,“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中国的西藏空前繁荣。”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林冠群认为,从西藏的现代化历程来看,西藏在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交通等多方面的成就,都体现出西藏在人权保障上的进步。他认为,“西藏地区经历了一场现代化的洗礼,不但与世界潮流同轨,而且在各方面均获得长足进展,有如脱胎换骨。”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严金海在主论坛大会发言中表示,新时代的十年,是西藏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西藏人权事业最好的发展时期。

“西藏自然美景、文化遗产和科学发展的完美结合让我深感震撼。”尼泊尔驻华大使比什努·普卡尔·施雷斯塔说,西藏的现代化进程,通过坚持自然和文化的和谐平衡,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西藏在消除贫困方面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为尼泊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说。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支持。数据显示,2012—2022年,西藏自治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中,中央补助占90%以上;“十四五”共安排西藏15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4万亿元。

“中国政府在西藏的基础设施、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了新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驻京分社社长阿斯加尔说,“这些努力帮助西藏创造了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机会。”

“我在西藏工作3年,亲身见证了西藏在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丹通过在西藏农牧区的社会调查记录了近年来西藏的发展过程。在他看来,西藏农牧区人民的民生满意度提高,建立在可支配收入、就业率、消费水平、住房质量、基础设施水平以及生态环境水平整体获得稳步提升的基础之上,体现了综合发展目标导向。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连续几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为西藏与全国一道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说,西藏正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进入全力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西藏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令人惊叹

西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文化遗产蜚声中外。

“中国政府在西藏大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使西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和发展。”来自印度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讲师魏汉表示,藏族群众在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节日期间前往寺庙参拜,西藏公共场所使用藏语和汉语两种文字等,都体现出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尊重和保护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介绍,截至2022年底,西藏共设立非遗工坊151家,覆盖49个县,带动6065人学会了技艺,实现了居家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3.1万余元。“中国政府通过推动西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造福西藏各族群众。”郑堆说。

约旦费城大学会计学助理教授法赫德表示,在中国政府的指导下,西藏以保护生态为基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帮助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扶贫奇迹,为西藏脱贫攻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也为其他贫困地区提供了思路和借鉴,留下了以民族特色产业促进扶贫的宝贵经验。”法赫德说。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体现在西藏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扎洛说,中国将西藏定位为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把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看成是为国际社会提供生态公共产品的大国责任,“这不仅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品质,也为世界留下了完整而美丽的‘地球第三级’生态系统。”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而非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区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说,包括西藏发展在内的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伟大政治创举,彰显出可贵的共同价值和普遍意义。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4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村美业兴奔头足(追着花儿看新疆)

    5月,行走在新疆大地,目光所及皆是生机。在伊犁河谷,薰衣草返青,乡亲们静待紫色花海开出增收致富之“花”;在和田,沙漠玫瑰顶着骄阳,助力当地农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塔城,朵朵顶...

    时间:05-26
  • 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人民论坛)

    八百里太行万仞壁立、千峰如削,一渠清水穿山而来。上世纪60年代,为解决困扰千年的干旱问题,河南安阳林县数万人民,用近10年时间,在太行山腰生生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定名...

    时间:05-26
  • 铸牢忠诚警魂  践行为民宗旨(权威发布)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离不开全国公安民警的辛勤付出和牺牲奉献。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涌现...

    时间:05-26
  •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绘就了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画卷。 ...

    时间:05-26
  • 罗达瓦一家,拥抱新生活(一线调研)

    罗达瓦的新家。   本报记者徐驭尧摄 罗达瓦在新家院门口晒太阳。   本报记者徐驭尧摄 ...

    时间:05-26
  • 首届中东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论坛举行

    本报迪拜5月25日电 (记者张志文)首届中东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论坛25日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中国驻迪拜总领事李旭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秘书长宋为等出席。 《 人民日报 》( 2023...

    时间:05-26
  • 中共代表团访问哥伦比亚

    新华社波哥大5月23日电 (记者周盛平)应人文哥伦比亚党邀请,中联部副部长李明祥率中共代表团于5月21日至23日访问哥伦比亚,会见众议长拉塞罗、人文哥伦比亚党总书记因卡皮耶、共产党主席凯...

    时间:05-26
  • 第六届进博会推介会在荷兰举行

    本报布鲁塞尔5月25日电 (记者牛瑞飞)阿姆斯特丹消息: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推介会24日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中荷两国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出席。 中国驻荷兰...

    时间:05-26
  • 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持续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进一步加快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 5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

    时间:05-26
  • 共建“一带一路”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国际论坛·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本报“国...

    时间:05-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