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农家账里的乡村振兴

2023-05-26 08:46: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新时代新征程,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继续往前走,推进农业现代化有什么好方法?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农民有哪些新期盼?

前不久,记者赴河北省滦平县付营子镇头道河村蹲点调研。

滦平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隶属承德市。付营子镇东距承德市区30公里,西距滦平县城50公里。头道河村为付营子镇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有3个自然村、490多户、1700多人,国道112线、101线在村内交会。

同村民们谈心,采访村镇干部,一起细算这些年的收入账、支出账和振兴账,从一家一户的账本感受农业农村的深刻变化,从一村一镇的变迁感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心气底气。

收入账——

“销售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早先一天挣100多块钱,现在一天能挣四五百块钱”

“突突突,突突突……”拖拉机翻开土浪。

跳下拖拉机,58岁的王德印冲记者招手:“来啦?地翻得差不多了,天气再暖和些就能把苍术苗种下去。”

“我们这儿山地多、水质好,种植的中药材特别受市场认可,苍术能卖到60多元一斤。”王德印说,今年他和4名村民一起承包了120亩土地种植苍术。

近年来,头道河村利用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和林果产业。目前已有90余户、近20%的村民种植中药材、果树,亩均纯收入超过1200元。

王德印说,前些年,在政府30万元贴息贷款的帮助下,他还开了养鸡场。

村民衡春从货车上卸下一箱带鱼,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批货是从网上订的,两天就送到了。”

51岁的衡春在国道112线旁经营着一家商店,主营食品、副食品批发。谈起这些年收入的增长,他讲起了“轮子的故事”。

“2000年,我骑的是两个轮子的摩托车,走街串巷卖火腿肠和调料。后来货越进越多、越卖越好,我把摩托车换成了三轮车,又升级成了五轮农用车,再到这辆6个轮子的大家伙。”衡春指了指停在院里的货车,“车轮子越来越多,销售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早先一天挣100多块钱,现在一天能挣四五百块钱。”

2022年,头道河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100元。“生意越做越好,离不开老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衡春说,“以前是什么货便宜我进什么,现在是什么东西好我进什么。”

医疗兜底,护村民健康。

“我和弟弟的名字叫守山、守才,我给儿子们起名海峰、海明和海杰,到孙子辈,名字是宇航、世航。”68岁的张守山说,“父母给我们起名字时,想的是‘守’,能守住这份日子就好。到我们给孩子、孙子起名字时,想的是让他们长大后多见见大山大海、走向世界。”

医疗负担的减轻让张守山感触很深。去年5月,他的妻子在承德的医院做了一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报销了3万多元。

“过去农民得了大病,去医院一折腾,可能就把家底掏空了。现在开车半小时就能到承德市区的大医院看病。政府推出新农合后,我们全家都加入了,能报销不少住院费用。”张守山说。

目前,头道河村新农合参保率达92%,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还能享受定额资助参保政策。

好政策是最大的帮扶。

2013年,邢莲花的丈夫因车祸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那时小女儿还小,我一边在周围打些零工,一边照顾孩子,日子过得不容易。”

2017年,邢莲花被正式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政策接踵而至——

提供公益性岗位。5年多来,邢莲花一直担任村里的公共卫生保洁员,每月有300元的收入。

发放庭院经济奖补等补贴。“庭院经济奖补一个季度有1000多元。”

兜底保障给到位。“新农合方面,我和女儿今年一人只需要交70元,减免了280元。”

孩子接受教育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多重帮扶下,2018年邢莲花摘掉了“贫困帽”。刚开始,她心里也犯嘀咕:“脱了贫,还能享受各类帮扶政策吗?”村干部的话让她放了心:“摘帽不摘政策,脱贫不脱帮扶。一些扶持政策将继续执行一段时间,最大限度帮助你们家!”

支出账——

“5年前,自家掏20万元,贷款34万元,在承德市区买了套125平方米的房子”

国道112线、101线在头道河村交会。101国道两旁分布着20多家商店、饭馆、药店、五金店。

利珍综合商店店主孙宝利正在整理货架、补充商品。一排排货架上,满满当当摆放着日用百货。“二楼住人,一楼卖货,咱上楼聊。”孙宝利领记者往楼上走。

宽敞的客厅摆放着大尺寸电视,墙角的绿植枝繁叶茂。孙宝利打开了话匣子,“家具都是这几年才换的。早些年哪有条件?用的都是老物件。”

2012年以来,头道河村依托紧邻国道的区位优势,探索出“商铺出租+村办物业”的发展路子,集中建设商业区域。孙宝利瞅准机会,翻建自家房子开起了商店。交通便利、人口集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手头有积蓄,花钱就有底气,就想把家往好了置办。”孙宝利说,“2018年,我花了10多万元把室内整体装修了一遍。2020年,我买了台曲面屏电视,能声控,花了8000多元,2021年又买了咱现在坐的真皮沙发,1万多元。”

孙宝利越说越起劲:“不光我们家,这些年商店的顾客买东西也更舍得花钱了。零食、饮料、酒水、牙膏……都奔着品牌买。”

同样因商业区域建设而受益的,还有在村里开饭店的陈明颖一家。

今年37岁的陈明颖是滦平移动公司巴克什营镇片区经理,丈夫在头道河村的商业区域开饭馆做主厨。2013年,陈明颖和丈夫在家里的帮衬下,花13万元承包了一间村里建起的商铺,开起了饭店。

“现在手头宽裕不少,饭店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万儿八千,再加上我的工资收入,家里攒了些钱。”陈明颖一项项数起这几年的大宗开销,“经营饭店3年后,我们花12万元买了辆车。5年前,自家掏20万元,贷款34万元,在承德市区买了套125平方米的房子。”

“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很重视养老。”村内的101国道旁,张树民带记者走进一座正在施工的老年公寓。基础施工已经完成,工人正在安装房门。

“投资建设这家老年公寓,是近年来我最大的一笔支出。”张树民领着记者绕过地上码放的一堆建材,“目前我总计投了100多万元。换以前,想都不敢想。”

早些年,张树民靠一辆小车运送煤炭,挣钱养家糊口。除去家里的花销,一个月攒不下多少钱。2019年,看到移动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张树民贷款买了一辆30多万元的货车,在运满满、货车帮等手机应用上接单运货,“效益好的话一个月能挣一两万元。”

在头道河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331人,占全村总人口近20%。“今后农村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我就冒出了投资建老年公寓的念头。”张树民说,“2021年老年公寓开始建设,2022年进行装修,今年就能完工开业。20多个房间,能容纳50多名老人。我打算面向我们村和周边几个村找客户,已经有来打听的了。”

振兴账——

“论种粮,我们比不过平原地区,但说到发展林果产业,这里昼夜温差大就成了优势”

每家每户有本家庭小账,乡村振兴也有本时代大账。

在头道河村走村入户,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华北普通乡村的真实样貌。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这本大账还要在哪些方面促增收?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付营子镇兴起的特色产业,带来了新的启发。

发展林果和中药材种植业。“论种粮,我们比不过平原地区,但说到发展林果产业,这里昼夜温差大就成了优势。”付营子镇副镇长马树丛说,大山沟里的温家台村,利用山地发展林下种养,一块山地可以获得林果、中药材、蜂蜜3份产出。今年,全镇计划新嫁接珍珠油杏1000亩。

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吸引特色企业落户。滦平峰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嘉雯说:“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有机豆制品生产和销售,这里靠近白草洼国家森林公园,水质好,特别适合种植双青豆。目前,我们已经流转了480多亩土地经营有机农场。”

——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依靠老办法种地很难致富。”村民朱彦威说,在家务农的村民,一亩地一年毛收入也就1500元。传统大棚等设施农业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受极端气候、病虫灾害影响大。

如何提升村民收入水平?付营子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柳表示,一是探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民进行玉米、大豆间作,获得更高的收益。二是继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发放中药材成片种植补贴、牲畜养殖补贴等,促进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四是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组织各类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

增收抗险离不开自身努力。今年春节过后,王德宽这个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拿出1万多元来购置新餐车。

“这个新餐车不一样,所有锅碗瓢盆都放车里,又干净又卫生,能做的东西还多。我和老伴现在靠着它,一天能挣200多元呢。”王德宽说,他还种了几亩地,“好日子都是自己干出来的!”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在走访调研中,头道河村的村民说了很多心里话:“现在村里还有部分村民使用传统旱厕,夏天容易滋生蚊虫”“村里用电负荷还是挺大的,想安装空气能制暖设备得排队”“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养老这块顾虑比较大”……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要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需要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付营子镇党委书记王德民表示,在卫生方面,镇政府将继续引导旱厕退街进院入屋,建设卫生条件较好的达标旱厕和水冲式厕所。在基础设施方面,协调电力部门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全力满足村民新增的清洁取暖用电需求。在养老方面,将养老设施建设完善提上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我们不怕出力,也有信心。”

逢二逢七,是头道河村的大集。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记者碰见了前来赶集的张树民。

“今儿不出车吗?”

“歇一天再出!女儿从学校回来了,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再陪她玩玩。”

“这还是挣着钱了!”

说话间,老张的笑声和喧闹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6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稿50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

    时间:05-29
  • 国家卫健委20条举措改善患者就医感受

    本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白剑峰)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

    时间:05-29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就新冠二次感染话题进行回应(服务窗·科学防疫)

    近期,多地出现了新冠病毒感染散发病例,其中有一部分人是二次感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解读二次感染相关话题。 当前,我国疫情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中国疾控中心病...

    时间:05-29
  • 积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⑤)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如何理解人口高质量...

    时间:05-29
  • 坚持突出一个“实”字(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上海坚持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决落实突出一个“实”字的重要要求,严实对标对表、扎实学深悟透、务实调查...

    时间:05-29
  • “少年儿童心向党 争做‘四个自信’好孩子”主题日活动在京举办

    本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杨昊)5月27日,“少年儿童心向党 争做‘四个自信’好孩子”主题日活动在京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活动,与孩子们互动交流,共同庆祝“六一...

    时间:05-29
  • 切实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本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魏哲哲)5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案例覆盖平台经济主要行业类型和常见用工方式,坚持“事实优先”的劳...

    时间:05-29
  • 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召开

    本报武汉5月28日电 (记者田豆豆、强郁文)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26日至27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1700余名民营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参会,共商合作发展新路径。本届大会以“团结奋进新征...

    时间:05-29
  • 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著作选读》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权威教材,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必读书目。中央组织部在部机关主题教育中,通过举办部务会读书班、部理论...

    时间:05-29
  • 甘肃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本报兰州5月28日电 (记者赵帅杰)甘肃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完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完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强化数据要素...

    时间:05-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