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现代化产业发展

2023-05-31 08:3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超高温钍基熔盐泵、超薄铜箔等产品的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创新研发、装配运行,为高质量检测保驾护航……近年来,甘肃兰州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现代化产业发展。

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

在兰石集团的生产车间,一台“庞然大物”呈现眼前,银色外观闪闪发亮。这就是首台国产化N08120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

“多晶硅是光伏行业电池板主要原料,N08120是多晶硅生产设备制造材料的优质选择,可以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等极端工作环境。但这个材料长期依赖进口,且交货周期长,价格居高不下。”兰石重装炼化公司产品工艺高级技术主管朵元才说。兰石集团联合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攻关,于2022年8月顺利完成N08120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研制,成功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国内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新突破。

围绕产业所需,突出“高精尖缺”技术导向,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蓝天白云,绿意盎然。车行至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一角,目光所及,一排排光伏板迎着阳光斜铺在山坡上,很是壮观。

这是我国首个太阳能燃料生产示范工程“液态阳光燃料合成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部分。2020年,该项目成功试车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作为项目关键科技的催化试剂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柔性引进20多名院士,70多个科研创新团队、6000多名科技型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现有168个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72个,形成覆盖多学科方向和主导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数据显示,2022年兰州新区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3.56%,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41.1%。

抢占科技创新应用高地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应用的基石。兰州新区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开展合作,引进重离子应用技术、同位素实验室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创造发展新增长点。

走进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检验检测中心,10米法电波暗室内,遍布四周和顶棚的锥形立面勾勒出一个巨大的独立空间,让人好似身处静谧的“星空”。

“经过近代物理研究所几代人60多年在重离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攻关,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重离子治疗系统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国家,而这里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针对医用加速器开展检测服务的专业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副处长张录卫说。

经过检测的大科学装置在设计生产阶段即可进行预测试和整改,加速注册到应用进程,为改进产品性能、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该中心已检测各类设备数十台、测试项目400余项,协助完成兰州碳离子治疗系统注册检测、武威碳离子治疗系统3、4号治疗室束流检测。该项目得到了甘肃省政府大力支持,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攻坚战整合资金2亿元;兰州新区也对该项目在优化土地供应、项目落地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事一议”优惠政策。

距此不远的兰州新区重离子装备制造基地,能够实现年产医用重离子治癌装备3套,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的“先行者”。

近5年,兰州新区已有3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转化科技成果533项,助推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以上。在转化应用阶段,兰州新区聚焦现代产业发展,围绕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3%以上。

赋能现代化产业新发展集群

引进项目200余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50亿元、年均增长138%,落地化工产品近千种。短短4年间,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已初步形成以石油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专精特新’产业孵化基地主要为高科技企业短时间投产盈利创造便利条件,现有员工1800余人,其中博士62人、硕士156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0人。基地已与3所科研院所、48个双一流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67个,落地产品超500种,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兰州新区石化集团总经理叶得强介绍。

从一张白纸起步,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兰州新区加快夯实产业基础,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335+X”生态产业集群成效初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近6年来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构筑起甘肃省实体经济发展新高地。

在兰州新区的东北部,一个功能完备、空间有序、循环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建设:甘肃海亮15万吨/年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兰州宏彬2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于2023年1月进入试生产阶段,兰州格瑞芬12万吨/年碳材料项目于2023年2月进入试生产阶段……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百万吨级“新能源新材料之谷”正在加速形成,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

“兰州宏彬2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填补了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的空白。我们组建了以科研应用化为主的科研团队,与当地科技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合作很顺畅,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可以为我们提供研发类人才,新区科教园区培养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很符合我们的需要。”兰州宏彬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说。

使命呼唤担当,科技引领未来。

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兰州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兰白试验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等平台综合改革功能,加强科技合作,引导集聚创新资源,争做“强科技”行动排头兵,着力打造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奋力开启兰州新区发展新征程。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31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  习近平指出,沁在信中讲述的亲身经历是中孟友好的生动写照。中国和孟加拉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好邻居、好朋...

    时间:05-31
  • 【少年志】习言道|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六一”国际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多次寄语少年儿童,希望他们有梦想、爱学习,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时间:05-31
  •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吸引2500个项目参赛

    本报北京电 (记者贺 勇)作为中关村论坛的赛事板块和对外交流的高水平国际前沿科技竞技平台,2023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吸引了海内外2500余个创新项目报名参加,参赛项目涵盖人工智能...

    时间:05-31
  • “我们真切感受到河北乡村的发展和变化”

    图为两岸媒体人在河北曲阳定瓷博物馆体验陶瓷拉坯工艺。 5月22日至27日,“太行山上话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豫冀行联合采访活动走进河北省,30余名来自两岸...

    时间:05-31
  • 财政部下达水利救灾资金7.28亿元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曲哲涵)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财政部日前会同水利部迅速行动,统筹考虑各地水利工程水毁损失、白蚁等害堤动物对水利工程造成的灾损情况,以及各地安...

    时间:05-31
  • 学习卡丨闯关破“卡”,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家精神

      大桥挺立、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从高端装备到精密仪器,从重大工程到基础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 ...

    时间:05-31
  • 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有了参考指南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丁怡婷)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发布了《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针对城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在通用性改造、入...

    时间:05-31
  • 完善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工作机制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魏哲哲)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日前共同向社会公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十大司法救助典型案例,让全社会关心关爱因受到不法...

    时间:05-31
  • 制止餐饮浪费,需要久久为功

    在一所高校食堂的自助餐厅,记者看到一些学生的餐盘里剩下米饭、馒头、花卷等主食。“取餐时候也知道要‘多次少取’,但自助餐种类多,每种都取一点,最后还是吃不了,只能把主食剩下了。”一...

    时间:05-31
  • 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人民论坛)

    “百姓富起来最重要!”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任山东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带领群众集中力量办了三件事:一是推进蔬菜产业化,二是开发寿北盐碱滩,三是为工业翻身打基础。正是这三件事,让寿光人...

    时间:05-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