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人民论坛)

2023-06-01 08:3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浙江,天台县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实施乡村名校建设,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在北京,广渠门中学运用“智慧操场”为体育教学构建新场景,给每个学生开出针对性“运动处方”;在天津,各区与高等院校联合打造“区校终身学习联合体”,满足群众就近学习需求……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各地以务实创新之举,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2.9万所,在校生2.9亿人,各级教育普及水平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城乡教育一体化稳步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逐步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二十三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新时代新征程,尤须保持清醒,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瞄准公平与质量,让14亿多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民生工程,有利于优化教育生态,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的义务教育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双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对优质师资进行高效率调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更广泛覆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力推进。着眼未来,还应补齐短板、提高质量,进一步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应当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支持个性化、创造性学习的人才培养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要实现育人价值。就此而言,还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孩子们成长为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新时代栋梁。在教育入口处做到“有教无类”,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出口处做到“人尽其才”,才能绘就人人出彩的教育图景。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顺应人民期待,铆足干劲,久久为功,不懈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亿万群众共享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必将早日变为现实。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1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共促美术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指出“中国美术馆有力见证了新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典藏精品、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方面守正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时间:06-04
  • 为西部基础教育培养“四有”好老师(在一线)

    日前,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一堂物理课上,任课教师李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剪掉两个瓶子的底部,然后将其对齐粘贴”,按照老师的指引,学生们用饮料瓶、打气筒等材料自制“小火箭...

    时间:06-04
  • 红色基因浸润童心(师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学前教育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开端,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要在孩子的成长奠基...

    时间:06-04
  • 立德树人 铸魂育人(教育时评)

    “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时间:06-04
  •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本报记者 陈 斌摄  以当代中国实践为坐标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教授 杨 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时间:06-04
  • 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  这样的使命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这样的担当铭刻定力、远见和...

    时间:06-04
  • 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社会各界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06-04
  •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如何传承赓续?  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如何发扬光大?  带着这样的深邃思考,6月1日至2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

    时间:06-04
  • 让传统技艺吸引更多年轻目光

      天朗气清,山水环抱下的培田古居愈显优雅。沿着弯曲的卵石小巷,走进一幢名为“似续堂”的民居,青砖黛瓦伴着质朴的木色,琉璃花饰的镂空照壁透出院外景致,形似鹊尾的飞檐指向天空。进入...

    时间:06-03
  • 成都大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集中亮相

      新华社成都6月2日电 (记者董小红、陈地)2日举行的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会徽、吉祥物“蓉宝”、火炬“蓉火”、奖牌“蓉光”集中亮相。 ...

    时间:06-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